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3089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知识点限时规范训练题21Word文件下载.docx

2.下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

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

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个体水平上

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析 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有不同的体现,一是体现在类型上,二是体现在模式上。

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有几个层次的体现,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的差别和一致性是不同的,越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作为生命的高度一致。

3.(2013·

杭州学军中学二次月考)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A.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

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 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

答案 B

4.(2013·

浙江五校一模)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解析 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改变,但种群基因频率不变,故未进化;

A、B、D项中基因频率均发生变化。

答案 C

5.(2013·

安徽黄山七校联考)马和驴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是64和62条。

人们将马和驴杂交产生骡,骡具有马的力量和驴的耐力,在农业上被广泛使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和驴杂交产生骡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B.人为杂交条件下,马和驴之间会发生基因交流

C.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是一个新的种群

D.骡具有马的力量和驴的耐力的变异来自于基因突变

解析 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含有63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是不育的,不是一个新种群,不能丰富种群的基因库,进而可说明马和驴存在生殖隔离;

人为杂交条件下,马和驴之间会发生基因交流;

骡具有马的力量和驴的耐力的变异来自于基因重组。

▲(2012·

绍兴期末)如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解析 上述过程说明新物种的形成经过了长时间的地理隔离,但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具有生殖隔离;

A地区的某些个体由于特殊原因分布到B、C地区,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并分别发展为乙和丙,说明甲、乙、丙三个种群存在着生殖隔离,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种群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乙、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基因库差异很大,基因频率不同;

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但两种群中也可能存在着相同的基因(如控制ATP合成的基因等)。

6.(2013·

江西五校联考)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一海龟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海岛上的海龟没有发生进化

C.可以预测再过若干万年后该海岛上的海龟中一定能产生新物种

D.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64%,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解析 种群基因库应该包括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A错误。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只要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生物就发生了进化,B错误。

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C错误。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D正确。

7.(2013·

杭州名校模考)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

解析 由图可知,物种a经过地理隔离,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b、c,产生了生殖隔离,A项正确;

b迁移至黄河南岸后,已经和c出现了生殖隔离,本质是它们的基因库产生了很大的差异,B项正确;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项正确;

判断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不但要看它们之间是否能自由交配,还需看它们交配后产生的子代是否可育,D项错误。

8.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

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有13种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

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各小岛上不同的_______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_隔离。

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______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_______。

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

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祖先——南美洲地雀进化而来的。

(2)喙是用来取食的,地雀喙存在差异,是各小岛上不同的食物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食物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3)由于小岛的作用,原始地雀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各自变异的积累,产生了生殖隔离。

(4)生活在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该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 

(1)南美洲地雀 

(2)食物 自然选择 (3)地理 生殖 (4)种群 基本单位 (5)物种

9.(2013·

安徽省城名校高三四联)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

(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当地生长的这种植物因为环境的变化,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________。

(3)在对移植到原产地这种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AA个体被淘汰,则aa个体比例将增大,Aa个体比例将减小。

(3)种群某基因频率等于纯合子基因型频率+×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两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变,故该种群未进化。

答案 

(1)地理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2)③→④→①

(3)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B组 能力提升

10.(2013·

浙江宁波期末)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

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

D.由此看出在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解析 由题干“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可知,A、B和C是正确的。

环境的选择作用、突变等都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D是错误的。

11.(2013·

辽宁大连双基测试)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51

0.75

0.84

0.90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解析 该表显示种群基因频率一直在发生变化,故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故1970年基因型Aa的频率不是18%。

12.(2013·

江苏淮安第三次调研)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解析 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A错误;

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

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

13.(2013·

北京东城一模)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