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清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4.西汉有“三选七迁”的说法,“三选”指“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七迁”指“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
”“三选七迁”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
A.强干弱枝
B.重农抑商
C.以孝治国
D.重土安民
5.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
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是没有决定权,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
该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参议院
D.中朝
6.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8.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A.唐朝中书省
B.元朝的都察院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9.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
“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
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
10.据《史记·
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私人部属)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据此可知当时()
A.分封制为太子仇自立创造了条件
B.晋国宗法制受到挑战
C.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D.私斗决定王位的归属
11.周公在“制礼”的同时,又“作乐”,其主要目的是
A.彰显身份差异
B.区分权力义务
C.满足祭祀需要
D.维系成员团结
12.下图所示的中央管理体制形成
A.秦始皇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
13.明朝一位学者指出: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揭示出宋朝()
A.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B.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张轨建立前凉政权,他在河西走廊设置郡县,铸五铢钱以代替布帛,并大兴学校。
这些做法
A.促进了边疆经济的开发
B.阻断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
D.反映了地方政制的创新
15.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
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
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这样()
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
16.依据相关知识判断:
六部最高首长的官阶由正三品提高到正二品,六部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应发生在()
A.秦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唐设官分职,实现政务机构多元化
C.明裁撤中书分庶务,“君相合一”
D.清代内阁之外别设军机处掌理政务
17.明代何良俊说:
“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这反映了()
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D.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
18.《清史稿·
军机人臣年序表》载: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军机大臣)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
B.资本丰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C.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
D.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9.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听吧!
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20.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
“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
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
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官僚体制开始成熟
21.甲骨文是殷商王室留下来的求神问卜记录,甲骨文的记载反映了
A.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B.君主专制权力的形成
C.远古王权的神秘色彩
D.中国传统宗教的形成
22.《汉书·
刘辅传》记载:
“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
23.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
”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A.实行“无为而治”
B.分封同姓王
C.平定七国之乱
D.建立中朝制度
24.“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25.《荀子·
君道》写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
里之前,耳不闻也;
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26.“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7.据史书记载:
“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28.江苏连云港尹湾曾发现一个古代墓葬,其中出土的木牍正面写道:
“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二十四有堠。
都官二……。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墓葬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
29.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
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
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D.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
30.下图所示,雍正帝为解决该地区的难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设立军机处
B.推行密折奏事
C.改土归流
D.设理藩院
31.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32.明代时期关于苏南太湖地区生产生活的《便民图纂》载:
“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
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讲相当。
”这反映了( )
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B.农民生活悠闲且富足
C.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D.家庭生产的经营形式
33.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农作物种植更趋市场化
B.对犁耕依赖减少
C.耕作日趋精细化
D.家庭生产日趋专业化
3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
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35.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个体农耕
B.集体劳作
C.奴隶制经济
D.自然经济
3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
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37.《元史。
食货志一》记载:
“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夏税则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