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卷七Word下载.docx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卷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卷七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奥地利
B
3.下列作品属于拉斐尔的是( )。
A.《创世纪》
B.《大卫》
C.《思想者》
D.《西斯廷圣母》
4.影片《黑客帝国》的导演是( )。
A.沃卓斯基兄弟
B.卢卡斯
C.斯皮尔伯格
D.卢米埃尔
A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 )。
A.风格说
B.境界说
C.神韵说
D.格调说
6.电视剧《围城》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该小说的作者是( )。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7.《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作者是(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C
8.艺术接受的主体是艺术作品的( )。
A.传播主体
B.传播媒介
C.艺术信息
D.传播受众
9.著名绘画作品《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往哪里去?
》的作者是( )。
A.高更
B.凡·
高
C.塞尚
D.毕加索
10.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人们创作的动力是( )。
A.感受
B.想象
C.情感
D.联想
11.下列书法家中有“草圣”美誉的是( )。
A.王羲之
B.怀素
C.孙过庭
D.张旭
12.在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是( )。
A.周朝乐器
B.春秋乐器
C.战国乐器
D.秦朝乐器
13.踢踏舞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形成于( )。
A.美国
B.葡萄牙
C.俄罗斯
D.西班牙
14.下列被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品的是( )。
A.《公民凯恩》
B.《偷自行车的人》
C.《天堂电影院》
D.《游戏规则》
15.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导演是( )。
A.冯小刚
B.徐克
C.陈凯歌
D.张艺谋
16.卡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 )。
A.《基督山伯爵》
B.《高老头》
C.《钦差大臣》
D.《巴黎圣母院》
17.喜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作者是法国的( )。
A.莫里哀
B.果戈理
C.博马舍
D.哥尔多尼
18.下列属于中国南方私家园林的是(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留园
D.大观园
19.《霓裳羽衣舞》是哪一时期的乐曲( )。
A.秦
B.唐
C.宋
D.清
20.下列科学文献中,强调制作工艺品必须“材美工巧”的是( )。
A.《考工记》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简答题:
21~23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30分。
21.艺术传播有哪些要素?
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指艺术传播活动中传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是信息的起点和源头。
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包括艺术活动的现象和意味。
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
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
传播效果是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产生影响的程度。
22.简述艺术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
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哲学。
23.简要介绍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
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
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
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三、作品赏析题:
24~26小题。
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
若都作答。
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
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内容。
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24.戏剧作品:
《茶馆》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满族,北京人。
话剧《茶馆》是其代表作之一。
一个大茶馆展示一个小社会,一台三幕话剧,讲述的是旧中国的历史变迁。
40多位演员用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演绎着用眼泪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沽满了人世沧桑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展示在观众的面前。
这部话剧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首演于1958年3月。
(2)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
《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
《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画面,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三个旧时代的共同特点——政局混乱。
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面背景颇具匠心,他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发挥了作家熟稔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优势。
短短三幕戏,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概括了五十多年的历史,谱写出史诗性的画卷,显示出老舍高超的艺术功力与艺术才能。
(3)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
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茶馆》创造了戏剧艺术民族化的典范,形成了中国话剧的演剧学派,无论从剧作、导演,还是从表演领域来看,《茶馆》都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的杰作。
25.绘画作品:
《洛神赋图》
(1)作者顾恺之,字长康,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洛神赋图》为顾恺之观三国曹魏时著名文人曹植所写的《洛神赋》有感而画的,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多卷,皆绢本设色。
它是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之一。
(2)画面从曹植在洛水见到洛神开始,到洛神飘然而去为止,缠绵悱恻,若即若离,交织着如怨如慕、如梦如幻的欢乐和惆怅、向往和失落、憧憬和怀念。
虽然画中的人物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中多次出现,但是由于整个画面的组合随着情节的发展有首有尾,主要人物随着赋中寓意的铺陈重复出现,将时间和空间连成一片,画面和谐统一。
(3)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
画家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营造了原赋中的意境氛围,出色地完成了从文学艺术到造型艺术的转换。
整个画面构思布局非常奇特,人物的刻画细腻生动。
画卷中的人物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山水起伏,林木掩映,逐一地展现出不同的意态、情节。
画家行笔流畅劲利而又富有韵律感,用于表现丝质的衣裙,十分得体;
在勾勒人物的面容时,能于细处求工,精密而圆熟。
26.音乐作品:
约翰·
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1)约翰·
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作曲家,与其父同名,其父被称为老约翰·
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
施特劳斯。
小约翰·
施特劳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2)《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
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这给帝国首都维也纳居民带来了沉重的悲伤情绪。
为了摆脱这一情绪,小约翰·
施特劳斯受托,于1867年创作了这部“象征维也纳生命力”的圆舞曲。
乐曲序奏一开始,由小提琴用碎弓轻轻奏出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太地。
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展开了抒情明朗的上行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互呼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了多瑙河。
之后,经过作者对旋律起伏的层层推进,情绪愈加爽朗活泼,朝气蓬勃,最后结束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
(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的尾声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作品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为依据,民间色彩深厚,形象鲜明、旋律丰富,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
这首乐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是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备曲目。
四、论述题:
27~28小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
27.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艺术典型。
(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3)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
他是中国南方农村无数破产农民中的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盲目自大却又自轻自贱,蛮横霸道却又懦弱胆小,渴望革新却又狭隘守旧。
鲁迅用许多情节塑造出了这一个活灵活现的独特个体。
阿Q这种心理超越了阿Q个人,成为整个民族心理的象征,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是人们不断欺骗自己来获得虚幻满足,从而忍受压迫的奴隶心理。
不仅阿Q是这样,他身边的人无论是贫民还是地主也都如此,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体系。
故事发生在清末一个封闭落后的农村,这一时代和地点也非常典型。
一方面,它是具体的一个村落和一段时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村民;
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缩影,代表了大多数未曾觉悟的国民。
典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