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635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Word下载.doc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行动研究

(二)实验性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相关研究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教学的依据: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与基本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

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

狭义:

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对儿童(0~18岁)心理的研究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核心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其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其四,发展的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阶段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7~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一)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至14、15岁的阶段,相当于初中时期。

少年期是从童年向青年期发展的过度时期这是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时期。

1、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身体得发展

(2)认知的发展(3)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4)个性的发展

2、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2)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3)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的矛盾

(二)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相当于高中期

1、青年初期心理的主要特点。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2、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1)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

(2)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的矛盾

(3)情绪与理智的矛盾(4)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

三、学习、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发展

(一)学习与心理发展

1、学习必须依赖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2、学习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发展

(二)教学与心理发展

教学要考虑到个体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必备性,同时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忙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领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儿童认知发展。

从婴儿到青春期,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儿童思维特征:

1、自我中心2、思维的不可逆性3、单维思维4、拟人化或泛灵论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7岁以后,儿童思维进入运算阶段。

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守恒。

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物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儿童思维特征如下:

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化4、具体逻辑推理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1、命题之间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奥尔伯特最早对人格的定义作了综述。

所谓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整体性、结构性、独立性和社会性

(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人格发展主要受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论。

埃里克森详细描述了人的一生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着重介绍五个阶段的描述: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8岁)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1、家庭:

创造人格的工厂奥地利生态学家洛伦茨发展“印刻形象”用以表示动物一种天生的、本能的、迅速的学习方式。

鲍姆令德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三类:

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包括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3、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也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个体自我意识从无到有,最后达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少年期又被称为“自我的第二诞生”、“自我的发现”时期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人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他们的心理也各有特点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①比纳—西蒙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他的同事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

②斯坦福—比纳量表

测量公式

③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美国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和成人智力量表

2、智力的差异

智力是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智力的个体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

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是人格的核心。

(二)性格的差异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

2、性格的差异类型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

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中的核心是道德品质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透视学习:

学习和学习原理

第一节学习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学习

(一)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现象。

学习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

主要指人类学习

变化是衡量一种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

(二)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的需要。

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二、学习类型

(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以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人的学说为代表。

他们强调对行为研究的重要性。

他们把行为简化为S—R(刺激—反应)。

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形成过程便是学习

一、尝试错误说

代表人是桑代克,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设计了许多实验,最著名的是饿猫开迷箱实验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说

代表人: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斯金纳是一名新行为主义者

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正是增强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强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通过呈现刺激以增强反应概率这是积极强化,也成正强化;

中止不愉快的条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称为消极强化或负强化。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一种是操作性行为,它不与特定的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地做出的随意反应,相当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包括格式塔心理学的早起研究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是产生于德国的一种心理学派,被誉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现代认知心理学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以理论的角度对学习所进行的研究,可以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的理论为代表;

一是以现代信息加工论的研究为代表,以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顿悟学习说

顿悟学习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苛勒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以此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相对抗。

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的观点: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二、信息加工论

加涅是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

三、认知发展说

布鲁纳是当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