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617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

《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学导论重点Word格式.doc

对生物链的破坏;

天然物种基因污染

转基因生物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致病性;

抗药性;

营养结构失衡;

基因武器

景观多样性:

有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土壤

土壤污染:

指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对土壤动植物造成损害时的状况,称为土壤污染。

光化学降解:

指农药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等能流的作用所引起分解的现象。

化学降解:

指农药参与的水解和氧化等。

微生物降解:

指农药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下所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分解过程。

二恶英污染:

毒性:

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毒性极大(包括210种化合物,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具有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损害肝脏和生殖系统。

来源:

生产含氯有机化学品、纸浆漂白、工业冶炼和垃圾焚烧等。

污染途径:

通过食物链累积进入人体,其在脂肪中的高度溶解性能在体内蓄积,较难排出。

食品污染控制:

要保障食品安全,进行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即“从田头到餐桌”。

提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

要从农业生态环境、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控制。

固体废弃物

定义:

日常生活中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危害:

(1)占用大量土地:

露天堆放或掩埋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是大量土地、农田被侵占。

(2)对水体污染:

严重污染水质,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缩小江河、湖泊的有效面积,降低其排洪和灌溉的能力。

(3)对大气的污染:

随风飘起的扬尘进入大气对大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堆放和焚化过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毒气释放出来。

例如,二噁英。

(4)对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及其渗出液和滤沥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性质和土壤结构,并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

(5)传播疾病:

含有有害气体并含有病原体,进入生态系统,传播疾病。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存在两重性,一个生产环节的废弃物可成为下一生产环节的原料。

物理环境污染

环境噪声污染:

指噪声源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现象。

噪声的危害:

一、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会耳聋;

心脏病的发展和恶化;

消化系统的疾病和神经衰弱症;

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

噪声中儿童的血压比在安静环境中的儿童要高,智力发育略微迟缓;

振动与噪声相伴而生,有双重性伤害。

二、对人体的心理影响

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

使人疲劳;

易造成工伤事故。

三、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其妊娠呕吐的发生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生率都更高,引起子宫血管收缩,影响胎儿养料和氧气。

(体重偏轻)

四、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心情烦躁,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下降,工伤事故增多。

五、对动物的影响

听觉器官、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

120~130分贝能引起动物听觉器官的病理性变化。

130~150分贝能引起听觉和其他器官的病变。

150分贝以上能造成动物内脏损伤,甚至死亡。

六、对物质结构的影响

一块0.6mm的铝板,在168分贝的无规则噪声作用下,只要15分钟就会断裂。

150分贝以上,可使墙震裂、门窗破坏,甚至使老建筑物发生坍塌,高精密度仪表失灵。

电磁污染:

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或仪器设备所能容许的限度时,即产生了电磁污染。

水环境

水污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水华:

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往往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蓝色等,现象在江河湖泊称“水华”,在海域称为“赤潮”。

水污染污染源: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装置和途径统称水体污染源。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点污染源:

工业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

废水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

带有颜色或异味;

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大)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学校等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沐浴排水等)

2、面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径流污染)

水污染控制

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

物理处理法:

去除物质——不溶性的、呈悬浮状态。

主要工艺——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

处理设备——格栅和筛网、沉砂池和沉淀池、气浮装置、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

化学处理法:

去除物质——呈溶解、胶体状态。

主要工艺——中和、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作用处理有机污染物。

好氧生物处理—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

厌氧生物处理—有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厌氧滤池等。

水污染的危害:

1、酸、碱及一些无机盐类

①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腐蚀船舶。

②能增加水的渗透压,对淡水生物和植物生长不利。

③造成水的硬度增加,对地下水的影响显著。

2.重金属污染物:

Ⅰ、Hg:

无机汞化合物不易溶解;

有机汞化合物有很强的脂溶性,易进入生物组织,并有很高的蓄积作用。

Ⅱ、Cd:

储存在肝、肾中,使肾脏吸收能力不全,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及导致骨质疏松、软化,出现骨萎缩、变形、骨折等。

Ⅲ、Cr:

六价铬具强氧化性,对皮肤、粘膜有强烈腐蚀性;

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Ⅳ、As:

砷会引起神经衰弱、腹痛、呕吐肝痛,增高皮肤癌、肝癌、肾癌、肺癌等发病率。

3.有机污染物

(1)无毒的有机污染物(耗氧有机物):

指由生活污水、食品加工、造纸等产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

(2)有毒的有机污染物

Ⅰ、酚类化合物

Ⅱ、石油类污染物:

在水表面形成油膜,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

粘在鱼鳃上,使鱼窒息;

黏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致其死亡;

抑制水鸟的产卵和孵化……

Ⅲ、有机农药

有机磷农药:

毒性大,容易降解,不易积累

有机氯农药:

毒性大,不易降解,脂溶性高。

Ⅳ、多氯联苯:

不易降解,脂溶性高,易富集

Ⅴ、致癌物质

4.病原体污染物

指生活、禽畜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医院等废水,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等。

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繁殖速度快。

5.植物营养物

水体富营养化:

指过多的营养物质(N、P)排入水体,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源的定义:

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及装置。

大气污染(ISO)定义:

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大气污染源:

按照污染源的性状特点:

固定源和移动源;

按照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点源、线源和面源;

按照污染物的排放时间:

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

大气污染的危害:

(进入人体方式:

呼吸道吸入;

随食物和饮水摄入;

体表接触侵入。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主要污染物

危害

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的大小决定其沉积于呼吸道中的位置;

化学组成有不同影响。

二氧化硫

损害肝脏。

且由于SO2与多种污染物共存,产生的复合作用危害更大。

一氧化碳

所有大气污染物中散布最广的一种,严重阻碍血液输氧,引起缺氧中毒。

氮氧化物

NO2对呼吸器官有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若与SO2共存,则危害更重。

光化学氧化剂

臭氧:

对鼻子、咽喉、肺等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损害植物酶的功能组织;

影响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

破坏原生质的完整性和细胞膜;

损害根系生长及其功能;

导致生物产量减少。

三、大气污染对材料的危害

使建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和金属制品及皮革、纺织等物品发生性质的变化造成经济损失。

四、大气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导致降水的增加或减少,它会引起酸性化合物的输入,即出现酸雨。

CO2使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

氟氯烃化合物等导致的臭氧层耗竭等。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1、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

使用新能源;

改变现有燃料结构;

改变煤的燃烧方式(脱硫)

2、集中供热

3、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控制颗粒物排放;

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

4、实施清洁生产

5、控制移动源的排放

(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1、大气污染源合理布局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三)植物绿化

1、植物净化

2、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