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591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

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

1、信息素养

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

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

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

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

2、信息素养

3、创新与开放思维

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

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

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

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

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

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

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二、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

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

1、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

2、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

3、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

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

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

3、构建完善优化课程内容。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整体、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自我、自然、社会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三者的和谐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与经验

2、形成自我、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发展责任感

3、获得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态度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遵循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2、体现学校的特色

3、反映这所学校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遵循的原则:

1、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2、处理学校统筹规划与过程展开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

3、课内与课外时间的集合使用

4、整合校内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整合起来。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

1、整体观

2、多元化

3、过程性。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研究一、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

1、课题研究的研究性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

3、社会参观的体验性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

5、自我建构性的反思性。

7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

一、研究性价值的定位:

1、保持探究的兴趣

2、丰富学习的体验

3、养成合作共享的个性品质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6、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研究性学习现实价值取向的反思:

1、防止成人化

2、功能的过分窄化

3、防止学科化。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

4、培养科学的态度与科学道德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开放性

2、问题性

3、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

4、层次的差异性。

五、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1、开展科普讲座

2、帮助选题

3、确定课题与计划

4、开展课题研究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6、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

1、主体多元化

2、内容方法丰富性、灵活性

3、手段方法多样化。

七、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1、贯穿整个过程

2、关注学生学习结果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4、方案的多样化。

9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1、服务社区

2、走进社会

3、珍惜环境

4、善待自己

5、关爱他人。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1、亲历性

2、自主性

3、协同性

4、整合性。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评价建议:

1、有所侧重

2、贯穿过程

3、学生参与

4、激励功能

1、自评他评

2、定性定量

3、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

4、教师家长有关人员结合。

第三部分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10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框架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界定:

1、是对学生进行一阶段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2、是规定的某一学段的基本要求

3、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可达到的

4、是教材的开发者

5、涉及到三维目标。

二、框架的具体内容:

1、前言

2、课程目标

3、内容标准

4、实施建议

5、术语解释。

三、课程技术的陈述技术:

1、必须是分层次陈述的

2、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结果性、体验性)

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4、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5、行为动词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

6、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7、具体的表现程度。

12教科书的内容与形式

一、教科书的内容特征:

1、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3、引发学生的思考

4、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5、有利于师生互动

6、体验规范性课题原则

7、鼓励学生想象与思考

8、教科书编写留有较大余地。

第四部分教学理念与策略

14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1、关注学生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率

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教师具备反思的能力

5、一套策略。

二、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是可理解的可测量的

3、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4、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16论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国外学习方式的研究:

1、研究性学习

2、hang-on

3、在计算机下的学习

4、小课题与长作业。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因:

1、基于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3、对课堂上的收获的理解。

三、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明确教师的职责

2、开发教育资源

3、确立新的教学观。

1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一、本次教学改革在下面几方面的突破:

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习方式。

第五部分课程与教材评价

19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及最新进展

一、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

2、过程取向的评价

3、主体取向的评价

二、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1、质性评定—量化评定

2、侧重甑别—侧重发展

3、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反应方式4、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5、重视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得出结论的过程。

20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本质与实施建议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1、评价主体互动化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

二、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记录成长

4、反思总结

5、积极导向。

三、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

2、可行性

3、灵活性

4、有创意。

四、实施保障:

1、教师管理者的共识

2、全社会的认同

3、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第五部分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25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

1、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

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2、坚持责权统一

3、开发校内外课程

4、正确处理三类课程的关系。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1、开发的目的(学生发展、家长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2、开发的主体(教师)

3、开发的方式(选用、改编、新编)

4、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