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一章Word格式.docx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一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一章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的价值或者购买力稳定;
流动性高;
安全可靠。
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三、货币的职能定义1交易媒介论:
主要是在于货币克服了交易双方的需求上、时间上、空间上不一致的矛盾。
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佩赛克和萨文:
货币必须是这样一些支付手段,这些支付手段是其持有者的财富,却不是其他人的债务,所以货币是社会净财富的组成部分。
纽伦和波特:
货币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为支付手段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交换行为的两个阶段:
W-G,G-W。
2价值贮藏理论代表人物: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
货币能使购买行为从售卖行为中分离出来的购买力的暂栖所。
英国财政部成立的货币体系运行研究委员会:
货币就是流动性。
第二节货币的演变一、货币的演变1商品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第二节货币的演变二、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标准
(一)统计口径实际货币供应量:
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名义货币供应量:
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的货币存量。
1我国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三个层次:
M0=流通中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证券公司的保证金(2001年修改加入)第二节货币的演变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统计手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货币与准货币。
其中:
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
第二节货币的演变3.美国的口径:
M1、M2、M3、L、Debt;
M1=财政部、联邦储备银行和各存款机构金库之外的通货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各种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近似活期存款的账户存款;
M2M1商业银行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存款美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对美国居民开办的隔夜欧洲美元存款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储蓄金;
M3M2大额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发行的定期回购协议负债美国居民持有的美国银行海外机构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
LM3非银行的社会公众持有的美国储蓄债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中上述资产的净额;
Debt国内非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债务私人机构在信贷市场上的债务;
第二节货币的演变4日本的口径:
M、M1CD、M2CD、M3CD;
M现金活期存款;
M1M企业定期存款;
M1CDM1企业可转让存款;
M2CDM1定期存款可转让性存款;
M3CDM2CD邮局、农协、渔协信用组织存款信托存款;
第二节货币的演变5英国的口径:
M1、M2、英镑M3、M3、PSL1、PSL2;
M1流通中的钞票与硬币英国私人部门的即期存款;
M2流通中的钞票与硬币英国私人部门持有的在银行的10万英镑以下的活期存款其他存款(一个月以内通知存款);
英镑M3M1英国私人部门的英镑定期存款英国公有部门的英镑存款;
M3英镑M3英国居民持有的其他通货存款;
PSL1私人部门持有的英镑M3私人持有的国库券私人在地方机关及金融机构的存款纳税存款证银行承兑汇票;
PSL2PSL1其他各种流动性资产;
由上述情况可看出,各国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内容,基本结构是现金、活期存款,然后向各类存款和短期证券依次扩展。
第二节货币的演变
(二)货币供应量上价值贮藏居于主导的原理瓦尔拉斯均衡模型:
引入简单的集市交易模型得出交易者不需要货币。
帕延金:
在此基础上引入时间和交易的非同步性,得到需要货币作为交易和价值贮藏。
希克斯:
在集市交易的情况下引入银行制度,但是货币仅仅发挥交易职能也行。
但是本质上货币也发挥了价值贮藏职能。
结论:
货币是一种价值贮藏,货币如果不是价值贮藏也就不能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
交易是动态,价值贮藏是静态。
第二节货币的演变三、价值贮藏论的现实意义从价值贮藏论的货币不仅仅看到了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也看到了货币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不仅仅表达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也揭示了经济主体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一个国家的货币制度主要构成要素主要有:
1货币种类2货币材料3货币单位4货币发行与流通5货币支付能力: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6金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节货币制度二、货币本位制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一是金属本位,二是信用货币本位。
金属本位又分为金本位、银本位、复本位。
(1)金本位制。
从英国1813年首先确立金本位一直到1930年左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形式:
金铸币本位。
金铸币本位制的特点是:
1)国货币单位确定有含金量,或者规定每一单位黄金的价格。
2)自由兑换。
纸币(法偿货币)可以自由地按照票面额兑换成黄金。
3)自由铸造。
金币可以根据黄金持有人的要求自由地铸造。
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将金币铸成金块。
4)自由输出入。
黄金可以在国际间自由输出入而不加限制,这是保证金本位制的关键原则。
第三节货币制度二、货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与金铸币本位制的主要区别是:
在金块本位制下,金只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才允许兑换,同时不铸造金币,金币也不流通。
人们兑换黄金的条件是要求兑换的金量达到一定的最低数量,方能按照货币的含金量来兑换到金块。
这个数量往往规定得很高,使小额的货币量不能兑换。
这可使在流通中的金量得以缩减,节约黄金的使用。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虽然一国为货币单位规定含金量,但其货币并不能兑换黄金甚至金块。
这种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可以直接兑换黄金的外币。
第三节货币制度
(2)银本位制银本位从运行原理上看,类似于金本位,只是采用的是银而不是金。
事实上银本位并不十分流行,主要是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如中国。
其最大缺点是价格不稳定,原因在于银矿的分布广,开采成本低。
随着技术革新,产量变动很大,形成了对货币流通的冲击。
(3)复本位制复本位制是指一国同时规定两种金属金和银同为本位币金属的货币制度。
在复本位制下,金和银都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
但从各国实行复本位制的情况看,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并不能同时流通,而是在某一时期实行金本位制,另一时期实行银本位制。
(4)信用本位制信用本位制度的广泛实行是本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的结果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
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
各国货币规定的含金量仅是名义的,不能按此单位兑换黄金。
黄金不再是一国货币发行的准备。
在信用本位制度下,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不取决于该国的金属贮存量,而是取决于一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或其他因素的判断而制订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创造过程轻而易举,成本费用微不足道,并且受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
第三节货币制度三中国人民币制度是怎样演进的?
我国建国以前有两种货币制度:
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制度和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
20世纪20年代我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的货币改革。
1935你去年废止银币本位制,实行法币制度,但是都宣告失败。
到1948年实行金圆券制度。
中国人民币制度的建立是以1948年12月1日的人民币发行为标志的。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币汇率。
第三节货币制度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501952)。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第三节货币制度2第二阶段(19531972)。
从1953年起,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计划。
计划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同时,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确立,各国之间的汇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
再加上我国同西方工业国家的直接贸易关系和借贷关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第三节货币制度3第三阶段(19731978)。
1973年3月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
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973年开始频繁地调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而且在计算人民币汇价时,采用了钉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办法,所选用的“篮”中货币都是在我国对外贸易的计价货币中占比重较大的外币,并以这些货币加权平均汇价的变动情况,作为人民币汇价相应调整的依据。
第三节货币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
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
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
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
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第三节货币制度3第三阶段(19911993)。
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
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
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第三节货币制度2第二阶段(19851990)。
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
1985年1月1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第三节货币制度4第四阶段(19942005)。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
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
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
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
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这次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