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院考《财政学》课程考试精选答案-考前必看文档格式.doc
《社科院院考《财政学》课程考试精选答案-考前必看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院院考《财政学》课程考试精选答案-考前必看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可以对市场机制进行直接干预,典型的例子是规定企业必须向雇员支付最低工资。
与此性质相同的,还包括旨在使穷人受惠的其他价格管制政策,比如对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实行价格上限,又比如实行房租管制等;
与此性质不同的是非价格管制,比如规定同工同酬,不得对特定的群体实行工资歧视等。
5.怎样理解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
P116
由于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不同特点,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存在着互补和替代关系。
互补是指二者相互补充。
一方面,公共投资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而个人必须在这些基础设施的平台上才能投资于私人品,因此两者是互补品的关系。
另一方面,私人投资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愿涉足某些领域,而这时公共投资可以弥补私人投资的空白,使产业结构链不致出现中断的情况,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替代是指二者相互替代,又可以称为“挤占效应”。
一方面,公共商品一般由公共投资提供,私人商品一般由私人投资提供,但二者在客观上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在某些准公共产品领域,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形成竞争关系,一般而言,公共投资的膨胀使资金变得更“昂贵”,刺激利率的上升,而后者促使私人部门减少投资,这种关联效用也可以看作是公共投资替代了部分的私人投资。
2.评述瓦格拉法则的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司法制度和执法部门;
人口增长和生活密度的提高,导致了外部性的拥挤,要求公共部门加以干预和管理。
其次,由于人们收入的提高,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健康服务方面的公共产品的需求也提高了,而且这种公共需求的增长要比国民收入的增长更快。
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的迅速增加也是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重要原因。
此外,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之后,政府直接参与生产的活动也增加了,主要是因为一些新行业要求大规模的投资,而这类投资是私人部门不愿或不能实现的。
1.比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购买性支出又称为耗尽性支出,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公共工程和劳务的方式占用和消耗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各部门的各种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自身并不消耗社会资源,而是将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再分配。
购买性支出产生资源配置的作用,转移性支出产生收入分配的作用。
购买性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对商品、劳务等的购买使这些社会资源流入到公共部门,意味着私人部门将无法使用这些资源,公共部门的支出替代或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源,只是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加以调整,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8.从宏观层面上分析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P171
财政补贴是一种财政性资金再分配,是资源从政府到企业或个人的单向转移,这种转移对需求产生了扩张效应,即不管是何种补贴方式,一般都能刺激对补贴品的需求,同时也能刺激对非补贴品的需求。
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适当运用财政补贴手段,能够稳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扩张有效需求,使经济尽早脱离低谷。
对于某些需要国家扶持的脆弱产业,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更需要财政补贴来改变相对价格,使资源合理的配置,完善经济发展结构。
6.公共预算的编制主要涉及到哪几个基本问题?
P358
公共预算的编制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预算编制机构和单位的确定;
二是预算编制的技术和方法。
(1)公共预算既包括各级政府的汇总预算,也包括某一部门的预算。
一般来说,汇总预算由政府行政机关负责编制,主持具体编制工作的机构通常是财政管理部门,也可以是政府特设的预算编制机构。
确定公共预算编制机构的关键是使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公共预算的编制相一致。
公共预算的具体编制单位是由实行公共管理的各类政府权力机关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两种类型的单位所组成的。
第一,对于行政性单位和无收入的事业单位,应作为政府公共预算的编制单位,赋予其编制职责;
第二,能实行自负盈亏的赢利性事业单位,应作为企业性单位与政府公共预算脱钩;
第三,不能实现自负盈亏的非赢利性事业单位仍需要公共预算予以支持,其单位的收支不应纳入政府公共预算,但政府补助的金额应纳入公共预算。
(2)公共预算应采取复式预算编制方式,即将经常性项目预算和资本性项目预算分开编制。
经常性项目作为消耗性项目预算必须平衡,不得列赤字;
资本性项目预算可以有赤字,但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负债过度而对未来的财政状况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经常性项目预算应当贯彻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预算方针,即经常性项目的开支不能突破经常性收入的限制,并且尽可能压缩经常性项目支出,争取略有结余。
资本性项目预算可以体现以支定收、不足借款、有限赤字的理财思想,对收不抵支的部分用发行公债的方式予以弥补,但公债的发行数、偿付期、利率等必须经过审慎的决策论证程序,并需要接受立法机关的监督。
11.政府采购制度有哪些特征?
P189
(1)政府采购资金来源是公共资金。
这些资金的最终来源为纳税人的税收和政府公共服务收费。
(2)政府采购的目的主要是实现政府目的。
(3)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共事业等。
(4)政府采购为非商业性采购,它不是以赢利为目标,也不是为卖而买,而是通过买为政府部门提供消费品或向社会提供公共利益。
(5)采购范围广,规模大。
(6)采购过程要求能够较充分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7)采购制度一般是围绕政府意图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9.怎样理解现金补贴要比选择实物补贴的效率高?
P169
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补贴品和非补贴品。
直线AB表示消费者在均衡价格条件下的预算线。
AB线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Q1点,表明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价格下,消费者选择购买OE数量的补贴品和OF数量的非补贴品。
现在政府对补贴品实行财政补贴,补贴品的价格随之下降,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了,预算线从AB
移动到AC,与更高的一条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Q2。
消费者要想购买到OG数量的补贴品,只需要花去AH数量的收入,政府财政补贴金额为HI的数量。
现金补贴增加了消费者的名义收入。
在物价水平不变、消费者偏好不变的前提下,现金补贴使消费者的预算线向右上方移动。
DE为新的预算线。
政府的补贴支出是DA。
由于DA=KL,且KL<FJ,所以DA<FJ。
这就是说,为了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有一个确定的提高,实行现金补贴所支出的资金要比实行实物补贴所支出的资金少,从而表明选择现金补贴要比选择实物补贴的效率高。
7.部门预算的优点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编制部门预算?
优点:
(1)完整性。
部门预算内容由预算内扩展到预算外,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
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
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使预算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调控能力。
(2)细化性。
部门预算的内容细化到部门以及下属单位和项目。
(3)综合性。
部门预算采用综合预算,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
(4)复杂性。
由于部门预算涉及到千差万别的不同预算单位,又是从基层报送上来,就导致了部门预算的复杂性。
必要性:
(1)传统的按功能编制预算存在一系列的弊端。
以前,各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
预算编制粗糙,缺乏部门内部责任机制和外部有效的监督机制;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必要的定员定额标准;
预算资金分散;
预算约束软化。
(2)部门预算具有内在的优点。
它克服了代编预算的方式弊端;
统一了预算分配权;
调整了预算批复的主体,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
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履行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职能;
有利于规范政府、财政和部门行为;
严控年初预留机动财力,减少机动权,防止了二次预算,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提前了预算的编制时间等。
4.公共投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P115
(1)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
由于政府的职责就在于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所以公共投资应该考虑到项目溢出的社会收益。
公共投资可以是不赢利的,它主要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所投资的项目一般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
(2)公共投资的对象一般是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效用的公共产品。
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如大型基础设施、能源、航天、交通、农业以及环保治理等,有很大的外部正效用溢出,因此靠私人投资必将导致投资不足,政府若不承担起这方面的投资,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调。
在某些具有高风险的领域,如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的研发等,私人部门也不愿涉足,因此也需要公共投资加以扶持。
(3)公共投资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
因为公共资金一般是无偿使用的,政府受全社会纳税人的委托对其使用,但是缺少严格的监督,或者监督成本过大,难免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所以一般来说,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如私人资金,因此必须对公共投资的对象、过程、结果加以控制和监督。
12.简述税收公平。
P220
公平原则可以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角度理解。
前者指对具有相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的税收待遇是相同的;
后者指对具有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征收不同的税收额度。
衡量这种福利水平和纳税人的实际应税量的标准为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认为,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根据受益原则,横向公平可以理解为从政府公共服务活动中获益相同的人应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可以理解为受益多的人应承担较多的税负,每个社会成员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活动中获得利益相等。
支付能力原则意味着,只应对有纳税能力的人征税,并且税额的大小应依各自不同的纳税能力而变化。
根据支付能力原则,横向公平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同等的税收;
纵向公平可以理解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能力大的人多缴税、能力小的人少缴税、无能力的人不缴税。
13.简述税收制度模式的适用条件。
在社会,税收制度的建立,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兼顾与可能的原则。
税收制度任何一个国家在建立税收制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保证它的政府支出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税收收入却是有限的,它不能不受到一定时期税源的制约,这就要求对二者合理兼顾,以求得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平衡。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和纳税人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
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国收入的分配都有可能有计划地进行,从而,为国家需要与税源可能之间的平衡有计划地进行,从而,为国家需要与税源可能之间的平衡提供了条件。
二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则。
三是公平税负,区别对待的原则。
公平税负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对同部分、同行业内部的不同生产者课以同等的税收,做到公平税负,借以强化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竞争,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降低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区别对待则是指国家根据其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部门、不同产品在税收上采取的某种差别待遇。
一般说来,凡是国家政策需要加以鼓励或照顾的,税收征管就应该轻一些,凡是国家政策需要加以限制或特殊调节的,税收征课就应该一些。
四是简化税原则。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