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087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

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

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

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难点: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小组:

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1.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

那怎么知道我明天出门是否需要带伞呢?

(预设:

看看天气预报。

2.是的,天气预报就在预测未来的天气。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很热衷于研究如何预测未来的天气。

①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会在乌龟壳上面写一些天气,然后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烧,烧着烧着龟壳会裂开,裂缝指着哪种天气,比如雨,古人就预测明天要下雨了。

如果裂缝指着晴,那就预测明天晴。

提问: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准吗?

为什么?

(预设:

不准。

②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③西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

它可以随着风转动,风吹来时,鸟头也会转过来,迎着风,展开翅膀,它好像要飞翔的样子。

这简直就是风向标了。

我们国家真了不起!

后来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仪器,但是比我国的相风铜鸟晚了1000多年呢。

到了晋代,人们将铜鸟改为了木鸟,更轻便,转动也更灵活了。

④唐代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

他根据风对树木的影响,给风定了10个等级。

1000年后,英国学者把风划分为0到12级。

⑤到了宋朝,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就更加丰富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闪电、冰雹、气候带等,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列了四道测雨雪的算式,可以用来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⑥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并制造了现存最早的观象台,这个观象台在我国河南省。

⑦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中西方气象学研究成果开始融合。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他的船队设有专门观测气象的人员。

到了清朝成立了类似我们现在的气象部门,叫做“钦天监”。

3.揭示课题:

那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天气预报究竟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板书)

二、探索: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

每位同学一张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1.这是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

介绍部分仪器。

2.提问:

那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谁来说一说?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4.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

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资料(建议:

当地前几天的气象资料),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

然后小组内先来轮流播报,再请小组内最佳天气小主播来台上,为我们播报天气预报。

学生准备,小组练习,上台展示。

三、研讨:

天气预报未来的发展(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1.提问:

准确的天气预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请设想一下未来的天气预报会有哪些发展和改变呢?

说说你的推测和理由。

2.天脸介绍

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变得可被识别。

这是目前正在尝试的天脸摄像头,它能自动识别云状、云量、结霜等天气现象,让天气要素能更实时、精准地被观测。

 

【板书设计】

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气象卫星

探空气球

气象员做出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

超级

计算机

观测资料

天气雷达

地面观测站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先请学生看书本图片说一说,填一填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

2.交流学习后,再对照刚才自己的填写,进行修正。

【作业设计】

1.在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表示()。

A.海洋B.陆地C.云区

2.全球不同的地区放飞探空气球的时间应该()。

A.全球统一B.由国家决定C.由地区决定

3.(多选)气象员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做出预报需要结合哪些信息?

()

A.地面观测站的仪器获取的观测资料

B.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

C.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3.5观测风教案教学设计

5.观测风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

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

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

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

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一组风的照片]

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

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

(预设:

是风引起的。

2.提问:

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

(预设:

观察各种事物)

3.提问:

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

(生自由回答)

4.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

提问: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

(生自由回答)

5.揭示课题:

观测风(板书)

二、探索: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0级、1级、2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

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

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

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0、1、2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7.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8.视频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2.提问:

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

(预设:

相同,若出现不同,可能因为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

四、拓展:

自制风向标(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一套自制风向标材料]

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标的使用。

提问:

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

(预设:

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

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出示讲解风向标制作过程,布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5.观测风

风向:

八个方位

风速:

三个等级(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风的方向一栏记录时,建议让学生先把观测时间内所出现过的方向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为风向。

【作业设计】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 )等级。

A.三个B.四个C.五个

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

3.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A.汽车行驶的方向B.树叶飘动的方向C.足球滚向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