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0676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姑且不去评判这句话的对与错,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众多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的确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

研究表明:

约50%的儿童存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大部分父母希望能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得到解决。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岁以前的教育,一年顶十年:

十三岁以前,孩子的潜能基本定型!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事业中,我们一直在跟时间赛跑,跑慢了,孩子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

只有身心健康的孩子才不会输在人生的道路上!

 

1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时期是个体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塑造的有利时期,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活动,

最好能为每个孩子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特征。

1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所以也叫学前期。

又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

1.1幼儿心理上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儿童开始产生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他们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他们的知识经验还非常缺乏,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服从理想的目标。

1.2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易受外界新颖事物的吸引,独立、目的、系统性较差)

1.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留有痕迹)。

家庭教育注意事项

学前期儿童受环境特别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

这一时期儿童经受一些精神锻炼也很必要,适度增加一些困难的环境,锻炼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交朋友,与同龄的孩子玩,参与孩子间的纠纷等,以锻炼孩子的人际适应能力;

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需要胆量、耐受力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锻炼,积极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2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与对策

2.1爱哭

"

哇…………哇…………"

好啦,好啦,别哭了。

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

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

  

3.1爱哭

家长或老师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

通常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

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3.1.1"

哭"

后面的秘密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

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

感情"

在活动。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

2.1.1"

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家长或老师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有人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

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2.1.2老师有什么高招?

对策之一: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

别哭了。

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

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当时的感情(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2.1.2策略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

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

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3.2.1原因分析

1、缺少安全感

可能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小朋友缺乏信任,有抵触心理。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2、打人是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排除或制止阻碍的表现

往往关系越近的小伙伴,发生冲突的频率越高,因为关系越密切,对对方的要求也越多,但孩子并没有足够的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不满时,就会用最直接、最单纯的方式表达出来。

3.3.1原因分析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

如:

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

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

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

3.4.1打架、骂人或咬人的原因分析

4.孩子打架骂人的行为是模仿学习来的

家人可能有打人、打孩子,或者经常以打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则可能会模仿学习。

曾有一个家庭有一对双胞胎,母亲性格比较急躁,但她比较偏爱老大,因此对老大态度温和,而对老二经常打骂,

结果,老大以后对待小伙伴的态度也比较和睦,而老二则常常侵犯别人。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自身行为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5.孩子打架骂人的行为是矫宠的结果

有些家长,尤其是老年人,面对唯一的后代,非常溺爱,有时孩子哭闹时,父母或爷爷奶奶会说:

别哭了,打爸爸(或打别人)!

有时孩子在发泄不满时打家长,家长并未严加制止。

这些行为都鼓励、助长了孩子的打骂行为。

孩子的打骂对象最初往往是家长,如果家长默许了,他们会在外面也为所欲为。

5、打架、骂人也会成为孩子攻击别人和渲泄不满的手段。

曾有人做过一项研究,一组儿童在幼儿园时期,严格控制他们的冲突产生,经常将快要打起来的孩子劝解开,让他们打不成。

结果,这组儿童在上小学后,经常打架。

另一组儿童则不同,在幼儿园时,老师基本上不干涉一般的打架行为,让孩子之问有适度的冲突。

结果,上学后,这组儿童却不怎么打架了。

说明孩子有些情绪需要通过攻击行为来渲泄,如果一味地压抑它,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一定阶段.适度的打闹是一种正常的发泄行为,不一定要压制。

另外一些原因是有些孩子想用拳头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在家里有不痛快的事就到学校去发泄;

有些则是因为在外面受到挫折而在家中乱发脾气。

5.1.2干预策略

首先,要帮助孩子形成"

所有权"

的概念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完全没有所有权的概念,成人可以随便拿他的东西,他也同样可占有他所要的东西。

因为,年幼的孩子活动范围只限于家庭内,所以,这样的随意行为也无关紧要。

5.2.2干预策略

随着孩子交往世界的扩大,他开始与家庭以外的人和事接触,这时孩子开始形成"

这是我的"

概念,但还未形成"

什么是别人的"

概念,也就是这一阶段最容易发生拿别人东西的行为。

5.3.2干预策略

在批评和惩罚孩子时,要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格,既不能让大家都瞧不起他,又要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有分寸地用科学的手段来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

请各位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

5.4.2干预策略

对于已经形成比较顽固的偷窃习惯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采用厌恶刺激的方法来治疗这种异常行为。

6.4没有耐心(没长性)

6.1.1表现与分析

孩子在做作业时,一会儿玩一玩自己的小玩艺儿,一会要吃这吃那,很难专心致志地做完一件事。

做事"

没长性"

2.家长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

有的年轻家长,脾气比较急躁,动辄摔东西,打骂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声叫嚷,这样的家长如何去要求孩子有耐心呢?

孩子模仿性超强,而家长往往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

2.4.1

3.过于溺爱孩子,给了他们太多的选择机会。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从孩子们的玩具箱和衣柜就可以证实这个问题。

结果孩子对于困难和挫折缺乏耐受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去应对。

4.过多地支配孩子,造成孩子没有主见

依赖性强,没有机会专心于自己喜爱的活动。

结果孩子既无自己的兴趣,又对成人的意见感到不耐烦,造成内心困扰不安。

6.2.1原因分析

耐心是一个人意志力的表现,它能帮助人控制情绪,忍受挫折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总是感到欲求不满时,常常会表现出不耐烦。

有无耐心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不能持之以恒的孩子坐不住,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事常半途而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等等。

6.3.2干预策略

家长和老师应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耐心

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意见一致,至少当着孩子的面应该如此,有分歧应在事先或事后协商好。

尤其是对老年人,要对他们讲清偏袒带来的不良后果,做好他们的工作。

6.4.2干预策略

第二,家长对孩子不要有求必应,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地拒绝。

例如,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时,而你对他讲道理他听不进去的话,可以采用置之不理的方法。

第三,对于孩子的进步和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

6.5.2干预策略

例如,有的孩子要得到一件东西,家长要求他等一会,也许今天他能坚持5分钟,明天可能坚持7分钟,要表扬他的耐心,并告诉他为什么要等待,因为要学会考虑到别人,不能只考虑自己。

第四,对孩子的物质满足要适当,不要过于饱和,明白物质的来之不易

6.6.2干预策略

有的家长给孩子吃遍了山珍海味,玩够了所有的东西,但当你问孩子觉得幸福快乐吗?

对什么感兴趣?

他茫然地摇摇头,因为他要什么就有什么,需求饱和了。

所以,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一次只给孩子玩一、两件玩具,这样他反而专心、有兴趣。

6.7.2干预策略

第六,对于任性、调皮、不耐烦的孩子,可以让他去照顾比他更小的孩子,因为他遇到比自己还不讲理、不耐烦的小孩,自己会马上变得有耐心。

这是一种"

角色扮演法"

,让孩子从这个游戏中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发展其社会性。

7.5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就是对玩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对待学习就像看电视、玩游戏那样投入呢?

首先,教育者应注重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在3:

5岁时特别爱问"

为什么"

、"

这是怎么回事?

8.5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大人被问得张口结舌,有的则会不耐烦,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而以各种理由打发孩子。

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好学、求知的萌芽。

9.5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引导孩子看专门给幼儿看的《十万个为什么》;

还可以启发孩子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

10.5幼儿的学习处处都在

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

如果孩子没有问题,我们还要主动给孩子讲,让孩子间相互讲。

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也能了解许多知识。

孩子们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应该营造其求知欲萌芽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