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0398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于考查的是“家国一体”。

家国一体最早由梁启超提出,说的是国家与帝室的关系,在华夏文明的帝国时代(秦始皇之前是封建时代,秦始皇之后即中央集权时代,即帝国时代),国家是皇帝的国家,国和帝室是分不开的。

2.南宋继承了北宋发行纸币的制度,以杭州为中心流通的“会子”是南宋主要的纸币,“会子”与“交子”不同,“会子”可以兑换铜铁钱,“交子”主要兑换铁钱。

真正发行纸币并流通全国始于元代,名曰“交钞”。

这表明宋元时期(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纸币流通制度完善

C.经济中心的南移D.商人地位的提高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结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材料中的现象说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B项中的完善无法得出,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商人地位,故D项错误。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需要掌握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纸币出现原因和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唐律疏议》规定:

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

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

这表明唐代均田制(  )

A.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B.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C.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D.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

【解析】依据材料“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可知唐代均田制具有抑制土地兼并的意图,故A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赋税的相关信息,排除B。

人口增长与否与材料无关,排除C。

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解析】A.题干信息只说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提及职权扩大的相关内容,排除;

B.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官员晋升的相关内容,排除;

C.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改为凤阁、鸾台,且低等级的官员可以参与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换频繁,这些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正确;

D.材料没有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加强,排除。

C。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武则天时期增加宰相数量,频繁更换宰相有利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本题以武则天时期中央职能部门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央集权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5.清代,广东地区的荔枝产业竞争激烈,强者成为“家有荔校千枝”的大户,而弱者则被排挤以至破产沦为大户的雇工。

这说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

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城扩展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解析】依据题干“大户的雇工”可以看出出现了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故A项正确。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D项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需要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大户的雇工”。

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淸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解析】“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故A正确;

BCD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本题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17〜19世纪中国是农耕经济,而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国在封建社会中摇摇晃晃却又稳稳当当地走了两千多年,其中几经变更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统治中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7.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

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

据负贵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

”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户户织棉”说明自然经济还未解体,故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故BC两项错误。

依据材料“户户织棉”、“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主要说明苏北地区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D项正确。

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需要掌握近代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

解题的关键是对“户户织棉”、“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近代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8.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

这表明(  )

A.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

B.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

C.中共率先提出持久抗战战略

D.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的理论研究

【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图1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思想;

图2、3是国民党高层的持久战思想,说明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故A项正确。

持久战是由毛泽东提出的,而且图示也无法说明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故B项错误。

C项中的率先不能从图示中得出,排除。

D项不能从图示中得出,而且不全面,排除。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需要掌握论持久战思想。

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论持久战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1947年社会上流传一首民谣称:

“如今什么都值钱,只有法币顶讨厌。

一捆一扎又一包,去买几根棉纱线。

”这反映了(  )

A.法币无法用于购买实物B.市场上物品非常缺乏

C.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法币贬值的现象,从材料中的去买几根棉纱线,可以看出法币尽管贬值了,但是在购买物品上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B.当时并不是物资短缺,而是法币贬值。

C.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货币明显贬值了,说明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D.材料看不出货品价格比较稳定。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0.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这一分配方式说明我国(  )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左”倾错误滋生

C.重点推行公私合营D.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与材料中“预算总支出”“分配方式”不符,故A项错误;

1958年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而材料中“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故B项错误;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中“预算总支出”不符,故C项错误;

D项与材料中“58.2%投入工业建设”相符,故D项正确。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58.2%投入工业建设,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1.“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这个宪法”的制定(  )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解析】A.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这部宪法,应该包括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且体现了统一战线的作用,巩固了建国以来的政治经济上的胜利,所以应该是五四宪法,时间是1954年,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

B.初步建立政治协商制度是1949年。

C.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而材料中的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

本题主要考查政协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第一届政协制度的内容和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政协制度建立的特征,还要搞清楚1954年宪法的内容特征和影响。

12.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

“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D.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胁

【解析】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1969年”可以得出处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前夕,中苏关系恶化,使得中美之间有了共同的敌人,进而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故D正确;

A是在1971年,排除;

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均不符合题意,故BC错误。

本题考查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