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0068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分析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4、试作图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

如何解决“伤农”问题?

答案要点,谷物作为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需求弹性比较小的商品。

农民丰收引起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新的均衡点与旧的均衡点相比,均衡价格下降了但均衡数量上升了,只是作为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均衡数量上升的幅度,所以会导致农民的收入降低。

解决措施:

支持价格。

供给过剩的谷物由政府通过建立缓冲库存的形式收购。

(图形略)

5、政府通常对某些商品征收消费税。

试问,政府能否同时达到这样两个目标:

既获得稳定的收入,又抑制了这些商品的生产?

征收消费税,会提高商品价格,从而减少商品的需求量。

此时,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量下降幅度小,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下降幅度大。

因此,只有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征税,政府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要抑制某种商品的生产,必须使其总收益下降。

只有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价格提高了总收益才会下降。

因此,对任何一种商品征收消费税,政府都不能同时达到上述两个目标。

6、从2001年起每年的春运期间,铁道部都以火车票涨价的方式,试图达到“削峰错谷”,分流旅客的目的,试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此举是否可行?

并提供解决方案。

不行。

因为春运期间的火车票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原因有二:

第一,需求程度大所以,缺乏弹性。

因为中国消费者在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要属春节,春节与家人团聚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春节回家不可替代。

所以不能“削峰”。

第二、可替代性小,比机票价格便宜,比公路安全,比水路快。

解决方案(择一即可):

①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客运方式多元化。

②尽快建立更具广泛性的带薪休假制度。

③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7、如果民用航空的机票一律实行统一价格,不准擅自降低,你认为能否保住航空公司的利润,为什么?

不能。

因为民航机票属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富有弹性的商品只有降低价格才可能增加利润。

分析如下:

第一、对于消费者:

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原理分析。

1】机票价格高,占支出比重大,只有降价才会购买机票;

2】机票价格高,只好选择替代商品,比如:

火车、汽车等。

对于航空公司:

按照富有弹性的商品与总收益的关系,适宜采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

对于政府:

1】不应过多地干预此类市场,而应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把机票定价权交给市场。

2】即使政府干预市场,也应按市场运行规律办事,否则起不到预期效果,更难以保住航空公司的利润。

第三章效用论

2、答案要点:

价格表示的是边际效用而不是效用。

水的效用很大,但因为自然界中水资源丰富,得到比较容易,所以边际效用低。

而金刚石在自然界中蕴含较少,得到比较难,所以边际效用高,其价值自然也很大。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一、计算分析题:

1.请填充表中空缺数字、划出相应曲线、找出劳动量的合理投入区域并进行理论阐述

劳动投入量(L)

总产量(TPL)

平均产量(APL)

边际产量(MPL)

1

8

2

20

10

12

3

36

16

4

48

5

55

11

7

6

60

60/7

56

-4

理论阐述:

生产三阶段的划分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第一、企业通常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

因为这时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过少,固定生产要素不得不大量闲置。

因此,企业必须继续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使总产量不断上升。

企业更不会在第三阶段生产。

因为此时因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过多,造成边际产量为负和总产量下降。

第二、企业通常会选择在第二阶段中的某一点生产。

此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虽然仍能使总产量上升,但上升速度已非常缓慢。

第三、如果企业对成本不太介意,只希望能获得最大产量,那么它将选择L4点对应的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

如果企业对产量不太介意,只希望单位产品的成本最小,则可选择L3点对应的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

2.

当投入要素由(1,1)分别变为(2,2)、(3,3)时,产量分别由50变为100、150,这说明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存在规模报酬不变。

当投入要素再变为(4,4)时,产量则为190,190<

200,说明存在规模报酬递减。

当L不变,假定L=1时,由一种要素K的投入每增加一单位引起的产量的增加分别为50、20、10、5,明显存在边际收益递减。

同样,当L变动而K不变时,也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产量为70时,处于同产量线上的(K,L)组合为:

(2,1)、(1,2)

产量为80时,处于同产量线上的(K,L)组合为:

(3,1)、(1,3)

产量为85时,处于同产量线上的(K,L)组合为:

(4,1)、(1,4)

产量为120时,处于同产量线上的(K,L)组合为:

(3,2)、(2,3)

产量为130时,处于同产量线上的(K,L)组合为:

(4,2)、(2,4)

产量为165时,处于同产量线上的(K,L)组合为:

(4,3)、(3,4)

三、案例分析题

1、关于剩余劳动力,如果某企业裁减了一批职工,我们能否认为,该企业的总产量一定会下降,为什么?

【答案要点】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如果现在企业的生产处于生产的第一或第二阶段,即边际产量为正值的阶段,减少一批职工会使总产量下降。

第二,如果现在企业处于生产的第三阶段,即边际产量为负值的阶段,减少一批职工反而会使总产量上升(见上图)。

第三、我们将这些提供负的边际产量的职工称为剩余劳动力(B点之后的劳动投入量),将他们所处的状态称作“就业不足”或“隐蔽性失业”。

在传统工业部门中,存在着很多的剩余劳动力。

2、假设企业要招聘流水线的操作工,在劳动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中,企业将更关心什么?

如果发现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企业会增房工人吗?

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最后雇佣的工人的边际产量如何?

【答案要点】:

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就是短期内厂商只改变一种要素投入一一劳动的数量,因此本题根据短期生产理论进行分析。

一种要素如劳动投入可变下的生产,可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来描述。

劳动的平均产量AP是每单位劳动投入的产量,由总产量除以劳动投入量得到。

劳动的边际产量MP是最后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l)在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中,生产者更关心最后雇佣一名工人的边际产量。

因为它决定了总产量的情况:

当边际产量为正时,总产量是增加的:

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下降;

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2)如果发现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企业会雇佣更多的工人,因为,平均产量开始下降的点是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的点,此时平均产量虽然开始下降,但总产量还是会增加。

(3)平均产量下降意味着最后雇佣的一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小于之前雇佣工人的平均产量,但其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这时,虽然继续雇佣工人使得平均产量下降,但总产量还是在增加的。

当总产量开始下降时,一个理性的生产者必将会停止雇佣工人。

3、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明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规律。

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2)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剩余劳动力不及时转移出去,农村产量难以增加,农民生活不可能富裕起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案例分析

1、(4万元)

(8万元)

放弃读学位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

(4万+8万=12万美元)

2、选择交通工具

从甲地到乙地,可坐飞机或汽车。

机票200美元,飞行2小时而汽车票100美元,需要12小时。

在下面的两种情况下,各应作何选择,为什么?

(1)一位企业家,每小时的时间成本是50美元;

(2)一位农民工,每小时的时间成本5美元。

3、【答案】:

(1)企业家坐飞机的经济成本为200+50×

2=300(美元〉。

而坐汽车的经济成本为100+50×

12=700(美元)。

(2)农民工坐飞机的经济成本为200+5×

2=210(美元)。

坐汽车的机经济成本为:

100+5×

12=160(美元〉。

结论: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经济成本最小的交通工具。

所以,企业家应选择坐飞机,农民工应选择坐汽车。

因此,只有选择最小的经济成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4、假定老王家的宅前有一块空地,附近一所学校的校长愿意每年出250元的租金租下这块空地以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对老王来说,他可以用这块地种植蔬菜。

如果种子、肥料和其他费用的总和是200元,而老王预计卖掉全部蔬菜的年收入是500元。

请问老王种蔬菜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分别是多少,他应该选择种值蔬菜还是出租土地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1)老王种蔬菜的显成本=他为种植蔬菜而支付的货币

(即种子、肥料和其他费用之和)=200元

2)老王种蔬菜的隐成本=出租土地获得的租金=250元

3)比较:

老王种蔬菜的机会成本=出租土地的租金250元

老王出租土地的机会成本=他种蔬菜的所获得的净收入=500一200=300元。

4)结论:

只有选择最小的机会成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故老王不会选择出租。

节假日期间,许多大型商场都延长营业时间,为什么平时不延长?

请用边际分析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

(MR=SMC)

【答案要点】从理论上说,延长一小时就要支付一小时所耗费的成本。

这种成本既包括直接的物耗,如水、电等,也包括由于延时而需要支付的售货员的加班费,这增加的成本就是我们这一章所学习的边际成本。

节假日期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旅游、购物,使商场的收益增加;

而平时紧张工作和繁忙家务使人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购物,就是延时服务也不会有更多的人光顾,增加的销售额不足以抵偿延时所增加的成本。

这就是在节假日期间延长营业时间,而在平时不延长营业时间的经济学道理。

无论边际收益是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进行营业时间调整,说明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调整营业时间,这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即:

MR=MC]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四、案例分析题

1、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城市为了保证居民的菜篮子,由政府出资办了大型养鸡场。

但成功者少,许多养鸡厂最后以破产告终。

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会亏损呢?

【分析要点】

(1)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点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