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9355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388

正确

刘易斯模型表明,一国经济是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工业部门构成,经济发展的要义旨在通过加快工业部门的发展和自身的扩张,通过资本积累,以推动转移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

3、根据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的差距必然随着经济增长而扩大。

72

根据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有恶化的趋势,而在以后的阶段(富裕阶段),随着二元经济消失,整个经济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4、发展极的形成关键是要有地理区位的优势和优惠经济政策。

412

发展极的形成,必须要有产业群,必须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和适当的周围环境。

5、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过度导致了知识者失业。

222

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是无限的,政府被迫扩大教育供给,而发展中国家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有限,至此导致知识失业,知识失业又助长了教育深化,造成资源分配不当。

6、进口替代是指进口哪些低级替代品,以提高国内生产水平、更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

7、一国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它穷。

这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命题。

一个国家因为穷,造成投资、消费不足,就业不充分,这一切反过来又造成国家更穷,形成不断积累贫困的一种恶性循环。

8、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制定的使城市就业机会增加的政策,在事实上会导致更多的失业。

396

较高的城市就业率会扩大乡—城预期收入差异,从而会引发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因此,旨在制度增加城市就业的政策,不仅可能会导致高水平的城市失业,还会因诱发迁移而造成更低的农业产出水平。

二、简答题

1、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答:

“先污染、后治理”的理论基础是“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

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先污染,后改善的形状。

倒U形曲线基本描述了发达国家走过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路。

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情况与发达国家不同。

他们是在全球面临生态环境资源危机的情况下走向现代化的,不能沿袭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1)造成资源的快速耗竭

发展中国家在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遇到了资源和环境难题,即遇到地球有限资源的限制,如果沿着发达国家的老路走下去了,势必将会造成资源的快速耗竭。

(2)造成环境的巨大破坏

当发展中国家置环境保护于不顾而片面发展经济时,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有可能变为不可逆转。

此时不可逆转的环境将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使得经济发展呈现不可持续的状况。

发展中国家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低效率使用,必然导致在经济发展初期生态环境恶化速度加快,从而在人均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环境出现快速退化的状况。

这使得库兹涅斯曲线前半部分环境退化的上升区段变陡,所积累的环境危害量更大,推迟了倒U形曲线转折点的来临。

势必导致“低收入高污染--高收入高污染--高收入更高污染”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济和环境两者都不能持续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走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之路,即经济和环境相互促进。

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然后将经济增长的一部分用于补偿环境资源的消耗,从而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两者的良性循环。

2、发展中国家在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同时,为什么必须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共有特性,其影响对经济发展是及其负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是两极分化,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而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投资倾向较高;

穷人虽然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是没有太多收入可以消费,因此导致整个经济的消费不足,投资增长过快。

2、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了严重的贫困问题,降低了国民的健康水平,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社会的需求做出适时的调整,其中要着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好资源分配以及政府寻租等问题,从而保证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实现收入分配与效率相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作用是什么?

农业和农村本身的发展和转型又有何规律?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工业化过程中具有基础地位。

具体作用和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产品贡献。

为非农产业提供粮食和原料。

(2)要素贡献。

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的要素贡献有:

提供土地、劳动和资本积累。

(3)市场贡献。

农业作为非农产业的需求者,对市场贡献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最大。

(4)外汇贡献。

一方面为农产品出口创汇;

另一方面,减少农产品进口节省外汇。

(二)农业是一种基础性很强、附加功能性很多的产业,农业与工业本身密不可分,工业化本身就包含着农业。

一是工业化所推动的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是工业化兴起的食品技术革命有利于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

三是工业化所带来的丰富的农业装备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

四是工业化对农业原料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五是工业化的广泛影响有利于农业嫁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企业化管理。

4、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1)生活水平低下;

(2)生产率水平低下;

(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

(4)城乡发展极不平衡;

(5)严重依赖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

(6)市场不发育与市场体系极不健全;

(7)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赖和脆弱的地位。

(二)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1)从人均GDP来看,中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

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3677.86美元,在全球排第97位,属于中等收入区间的偏低水平,是美国的8%,德国的9%,日本的9.2%;

(2)从资源禀赋看,中国属于资源匮乏型国家,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亩左右,人均绿地面积约为7.9平方米,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煤炭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

(3)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农业和贫困人口比重大。

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7亿多、进城农民工约为1.5亿。

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有1.5亿贫困人口。

(4)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平衡。

中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各占GDP的49%、11%和40%,分别是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1倍、2倍和5/9。

二是城乡不平衡。

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人均纯收入相差3.3倍。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2008年中国东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差距超过3倍,人均GDP差距为2.3倍。

(5)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中国产业和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主。

(6)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仅为2.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

中国人均卫生支出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

三、论述题

如何评价中国当前的工业化特征?

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探讨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如何走?

有何不足和难点?

如何解决?

(一)经过6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1、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已经具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都高于8%,这符合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经历一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经验。

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呈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上升的总体趋势,第二产业工业内部结构也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上升。

3、工业发展迅速,从具体的工业生产能力看,到2000年,中国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4、吸引大量外资,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成本低廉的劳动力和很好的配套生产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吸引外资的大国。

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非农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

(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

2、工业化的技术来源过多依赖国外,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3、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矛盾突出.

4、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严重制约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5、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6、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工业产业升级压力比较大。

7、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较弱,低水平重复建设、总体产能过剩、单个企业规模小等问题表明我国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低。

8、在扩大开放条件下提高国际产业分工地位面临巨大外部压力。

(三)从工业化进程的评价看,中国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国还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我国地区之间发展十分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工业经济大国,但还没有成为工业经济强国。

从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看,我国的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差异巨大,为此,一定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现代化实现模式。

这种实现模式的探索和选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既要考虑到中国工业的总量、结构等现状因素,又要考虑到中国工业发展的传统道路和特征等历史因素,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中国转轨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典型二元经济、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宏观经济背景因素,最后还要考虑到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迅速发展等趋势因素。

探索一个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中国工业化实现模式,是中国工业未来发展和工业化实现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说,中国实现工业现代化、推进工业化进程一定要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和二元经济特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非均衡发展的工业大国的基本经济国情。

1、在经济增长战略方面,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

2、在技术进步战略方面,要围绕提高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3、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4、在区域发展战略方面,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定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各个地区探索自己的工业化模式。

5、在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方面,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

6、在对外开放战略方面,要积极面对国际产业转移,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资利用战略,提高我国在重大战略性产业上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