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和规范Word格式.docx
《县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和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和规范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点面结合、逐步推广原则
气象为农服务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气象服务实际需求的差异,在条件好的点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特色服务和常规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效益,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在面上,要做好共性的防灾减灾服务和常规农业气象的服务工作,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需求。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注重点面结合,循序渐进,不断放大基地服务效应,服务基地逐步覆盖全县,达到以点带面和全面推广的目的。
(五)彰显特色、全程服务原则
要认真调查,全面掌握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认真研究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关键技术指标体系,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含量;
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和需求,开发和制作具有地方特点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要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各环节对气象服务的不同需求,要对灾前、灾中、灾后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提供针对性的全过程服务。
二、制定依据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号);
(二)《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意见》(气发〔〕号);
(三)《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气发〔〕号);
(四)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号)和《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号);
(五)《云南省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方案》(苏气发〔〕号);
(六)《云南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09-2015年)》(苏气发〔〕号);
(七)《云南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案》(苏气发[]号);
(八)《云南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苏气发[]号)
三、服务标准
㈠服务内容
1.基础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着重开展基础农业气象情报与作物生产全程性系列化情报,对前期或当前的农业气象条件给出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定量化分析诊断。
以大宗作物为重点,针对本地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发展提供农业气象专题信息,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与客观依据。
基础农业气象信息
包括日常性的农业气象周报、旬报、月报、年报,主要农事关键季节、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期内的农业气象日报。
(2)作物生产系列化农业气象信息
开展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性系列化专项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业务,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发布专项农业气象信息产品。
(3)农业生产气象服务专题
积极发展适用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气象专题分析与诊断业务,及时发布专题信息报告。
2.专业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围绕全县粮食安全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制作动态化的农作物产量预报,针对农业播种、收获、施肥、喷药、灌溉等开展农用天气预报,完善农田土壤墒情与灌溉预报、发育期与物候期预报业务,积极做好农业病虫害发生气象等级预报,及时提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实现农业气象预报业务的精细化。
(1)农作物产量、特色农业产量与品质预报
主要内容:
重点跟踪大宗粮棉油等作物的生产过程,做好产量的动态预报,开展农业年景预测;
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预报。
业务要求:
依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进程,实施滚动预报。
技术要点:
综合应用农学、农业气象、天气气候、卫星遥感和农业生产投入等多源信息,逐步发展数理统计与模拟模型相结合的作物产量预报技术,制作作物产量预报。
(2)农用天气预报
播种、收获、喷药、施肥、灌溉等天气指数预报。
业务要求:
按照不同农事、农时关键时段定期定时发布。
综合考虑作物关键时段适宜指标、污染物扩散条件分析等,并与农业、植保部门密切联系,科学调整各类等级预报指数,依托气象预报定期制作发布相应服务产品。
(3)农田土壤墒情与灌溉预报
以代表站点数据为依据,分析全县土壤墒情,根据后期天气形势预测,开展精细化的土壤墒情动态预报和灌溉指数预报。
根据土壤墒情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不定期发布。
农田土壤墒情与灌溉预报以土壤水分平衡和作物需水理论为基础,利用卫星遥感反演、天气气候与农业气象、土壤墒情等资料,结合作物状况与未来农用天气预报结果加工制作。
(4)发育期与物候期预报
主要作物发育期与物候期预报。
依据不同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求,在每个关键期及时收集信息,制作发布服务产品,不定期发布。
利用作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基础理论,根据历史作物发育期与物候期观测资料建立统计模型;
结合作物模拟模型,在作物生长监测的基础上,提高发育期与物候期预报水平。
(5)农业病虫害预报
主要内容:
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主要病虫害盛发期预报。
根据作物关键生长期和易感期,结合天气形势科学分析和预报、及时制作服务产品,不定期发布。
在病虫害发生发展历史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应年旬气象资料、温雨系数,采用相关统计、因子逐步参与等分析方法,确定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和气象条件指标;
实现不同时段对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和等级以及盛发期的预测预报。
3.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服务
围绕农业干旱、洪涝、霜冻、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化监测与诊断、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业务,及时开展农业气象灾前预估、灾中跟踪评估与灾后影响评估,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部门指导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1)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化监测与诊断
充分依托地面观测站网、卫星遥感和GIS等技术,结合作物气象灾害等级指标,实现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化监测与诊断,并及时发布监测诊断产品。
(2)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
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模型、指标体系、预警标准体系,及时发布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
(3)农业气象灾害评估
积极开展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动态、定量评估,灾前预估、灾中跟踪分析及灾后评估,及时发布旬(月)尺度的灾害评估产品。
(4)重大农业病虫害等级预报与预警
按照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及时收集重大农业病虫害信息,制作农业病虫害等级预报预警材料,及时开展相关服务,提高农业病虫害等级预报的准备率与时效性。
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防御
引入风险分析理论,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灾害发生时及时发布防御对策信息。
4.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适应性服务
为促进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为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依据,深入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与评价业务;
加强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分析,提出农业适应性的建议。
(1)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与评价
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并通过相应平台发布区划与评价结果。
(2)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
开展农业气象可行性论证,增强气候意识,根据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开展决策气象服务。
(3)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
分析评估历史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影响,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并开展相应的对策研究。
(二)服务要求
1.服务材料要求
服务材料条理要清楚,通常包括前期天气与农情分析、后期天气(趋势)预测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对策与建议等,要求基础资料数据全面、准确、可靠,数据加工处理科学,分析缜密、结论科学、建议措施可操作性强,材料尽量做到图(表)文并茂。
2.服务时效要求
旬(月)农业气象服务,在下旬(月)初前3天内提供;
作物适宜种植期预报与服务在常规种植期的一周前开始;
夏收夏种、秋收秋种期间,进行3-5天滚动天气预报服务;
密切关注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时预报病虫害易感期,根据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做好病虫害发生程度和流行趋势等级预报;
作物生长期内出现影响作物生长不利的气象条件和灾害,及时开展服务;
小麦、水稻收获后及时进行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常年开展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服务。
3.服务覆盖面要求
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服务到县委、县政府;
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和流行趋势预报服务到县委、县政府、农林局植保站和镇农技站;
农业气象情报、关键农时和农事气象专题服务、作物生长期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到乡镇、村、气象信息工作站;
特色种养殖农业气象服务服务到种养植户;
每天定时发布的短期天气预报服务到农户。
4.服务方式要求
(1)常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以广播、电视、乡情电话、兴农网、电子大屏、手机短信等方式发送。
(2)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专题、作物生长期气象灾害预警、作物病虫害流行趋势预报和特色种养殖农业气象服务材料,以电子邮件、传真、邮寄、兴农网等方式发送;
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专题需增加电子大屏方式发送;
特色种养殖农业气象服务,需增加手机短信方式服务。
(3)农业气候资源评估服务,以书面材料为主,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提供电子版。
(三)服务流程
1.信息收集与准备阶段
及时收集当前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特殊需求,分析天气形势,注意天气和天气过程的动态变化,监测其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服务产品制作阶段
(1)针对前期或当前的农业气象条件给出及时准确的利弊分析;
根据对未来天气的预测结论,评估气象条件可能对作物长势的影响。
(2)针对评估结论提出生产管理建议。
(3)根据分析结果制作农业气象服务材料。
3.服务产品发布阶段
根据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类型,以相应的方式及时服务到相应用户。
4.服务效益反馈阶段
过程服务结束后及时收集服务效益和反馈意见,改进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负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发布、农用气象要素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