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4575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荀子属于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仍在儒学范畴,排除A。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本思想,而是强调重视对民众的教化,排除C。

D项李哲的观点,与材料荀子的不符,排除。

2.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

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

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

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

这表明秦汉时期

A.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继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对待思想流派态度犹豫不定

D.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

【答案】A

秦朝注重法家有利于结束战国纷争局面的统治思想,汉初由于经济凋敝,实行道家无为思想有利于社会统治,显然秦汉时期根据统治需要进行治国思想选择,A正确;

汉代时百家争鸣结束时期,B错误;

C中变化不定不符合题意;

D中法道思想弊端说法错误。

3.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

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

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

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答案】C

材料没有封建迷信得信息,排除A;

材料没有社会开放的信息,排除B;

材料中“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说明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故选C;

材料无法反映儒学成为官方正统的信息,排除D。

4.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

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

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

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

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

5.北宋《萍州可谈》记录:

舟师,夜晚观星,白昼观日,风雨冥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指南针的雏形开始出现

B.指南针已广泛应用于航海

C.航海仍完全依靠舟师经验

D.指南针是航海家辅助工具

【答案】D

【详解】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针的雏形,排除A;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排除B;

C中“完全”说法太绝对,排除C。

材料中说明白天依靠太阳,晚上依靠星星观测方向,阴雨天气依靠指南针,说明指南针只是航海的辅助作用之一,故D正确。

6.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讲究借物抒情的审美体验

C.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详解】风俗画才是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而材料所提供的是一幅文人画,故A错误。

根据材料“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可知,这是文人画的特点,注重借物抒情,故B正确。

材料中“画面简洁”“墨有浓淡”可知并不是“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故C错误。

山水画追求的才是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故D错误。

7.“中体西用”的现实价值在于使“西学为用”合法化,中学一统天下的封闭僵化局面得以改变。

“用夷变夏”不再是中国思想界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否应该对中国的传统体制进行某些改变成为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这说明“中体西用”的主张在当时

A.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指导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

【详解】由材料中“‘中体西用’的现实价值在于使‘西学为用’合法化,中学一统天下的封闭僵化局面得以改变。

”可知中体西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故A正确。

中体西用的思想正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提出的,并未涉及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B错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故C错误。

由材料中“是否应该对中国的传统体制进行某些改变成为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可知主张中体西用的时期中国社会尚未进行政治变革,故D错误。

8.1916年,陈独秀发表文章: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客心;

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

”由此表明他

A.否定党派运动

B.主张国共合作

C.倡导国民运动

D.厌恶政权更迭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客心;

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说明党派之争之时国民党不管不问,显然陈独秀主张提倡国共合作,B正确;

A中否定不符合题意;

国民运动是1924-1927年;

D不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

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四个阶段全面理解

(1)第一阶段:

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地主阶级学“器物”,以学习西方的科技为主,以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为代表,学习内容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第二阶段:

从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学“制度”,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3)第三阶段:

从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

资产阶级学“思想”,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精神,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4)第四阶段:

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9.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李大钊通过这些文章

A.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宣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

C.肯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

D.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李大钊的这些文章主要体现出的是俄国革命的经验可以借鉴,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包含很多领域,李大钊只介绍了一部分;

B选项不过具体,材料介绍的主要是马列主义;

C选项错误,苏联建设成就要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凸现出来。

10.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材料中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时指出,太平天国领袖们在定都天京后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认为“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即帝制思想导致运动的最终失败。

为避免上述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即提出了实行民权主义的主张,故选B。

A、C、D三项概念的范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11.“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

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正确;

A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C属于解放战争时期;

D是抗日战争时期。

12.1992年,邓小平说,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据此可知,南方谈话

A.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表明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D.消除了国内存在的“资”“社”争论

材料中邓小平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和市场经济的阐述,打破了当时国内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顾虑,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故C正确;

A是21世纪初;

B是1956年;

D中消除说法绝对。

13.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电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材料前面的叙述我们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涉及到了“空间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空间技术问题上符合要求的选项只有C、D选项。

A、B选项是与武器有关。

再根据“社会帝国主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苏联并没有解体,因此排除D选项,本题选择C选项。

解答本题需要抽丝剥茧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线索。

首先确定时期,材料中讨论的时期还存在“社会帝国主义”,说明这是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的事情。

再根据“空间技术”进一步确定为C选项。

14.“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

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

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

”邓小平的这一看法旨在

A.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系

B.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由材料“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

”可以得出所述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A是在文革之前;

C是在1995年提出的;

D是在1956年,在文革之前。

15.相对于探寻自然本源,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正义与非正义、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