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4533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二)公平原则

1.罗尔斯主张公平优先。

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中,第一个原则,即最大的均等自由原则,要优于第二个原则,即差异原则。

2.米尔顿·

弗里德曼主张效率优先。

他主张按产品分配,以有效利用资源,反对利用国家手段达到结果的均等。

他指出:

“生活就是不公平的。

3.阿瑟·

奥肯主张公平与效率兼顾。

奥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漏桶法则”,通过“漏桶”这一收入调节制度,达到既要适当地平均,又要不能太多地损失效率。

奥肯有一句名言:

“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1.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过程

⑴古典主义→守夜人→经济大危机

⑵凯恩斯主义→全面干预→滞胀,通货膨胀

⑶混合经济

2.政府扮演的角色:

调控人、公益人、管制人、守夜人

3.经济职能

⑴优化资源配置

⑵调节收入分配

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4.政府的经济目标: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5.经济人假设:

指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

(一)公共产品失灵

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市场无法配置纯公共产品。

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有两个显著特征:

第一,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也就是说,当增加一个消费时,其边际成本为零。

第二,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排斥人们享用公共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昂,甚至难以做到。

(二)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或外部性,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三)垄断性失灵

(四)信息不对称

(五)公平分配失灵

(六)经济周期性波动

第三章公共产品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

1.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

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萨谬尔森定义)

2.非排他性:

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

这包含三层含义:

⑴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

⑵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

⑶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3.非竞争性:

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

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4.公共产品的特征:

⑴生产具有不可分性。

即它要么向集体内所有的人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

⑵规模效益大。

⑶初始投资特别大,而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额却较小。

⑷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

⑸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成本过高。

⑹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5.公共产品的分类

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来说,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关于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分类;

另一种是关于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两种特殊类型的产品的讨论;

第三种是关于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分类。

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96页━99页,要理解性记忆!

第二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

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必考的,这部分一共包含四个理论,庇古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林达尔均衡。

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03页━108页,重点是理解!

第三节混合产品

1.混合产品的性质:

混合产品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

它可以分为两类:

1一类是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的产品,如桥梁、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

这类产品都有一个饱和界限,在产品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时,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产品的成本。

但是,当产品趋于饱和状态时,再增加消费者就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因而,这类产品的非竞争性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2另一类是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如教育、卫生、科技等。

这类产品在消费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外部效益

2.混合产品的分类

1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

2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

3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

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12页━114页。

第四章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决策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1.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要素:

1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易”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最大的突破是,它认为,从交易的角度看,经济学和政治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政治活动领域里,重要的命题也不是社团、党派和国家等基本行为主体,而是这些行为主体之间及主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

这是因为,在政治市场上,投票人和政治家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行为的本质也只不过是一种交易。

2“经济人”的假定:

与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也将“经济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即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特别是政治家的行为。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政治市场上,存在着三种“经济人”:

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作为部门与政府政治家的经济人。

1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

2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

3作为政治家的经济人

3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2.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

公共选择:

指的是与个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即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分配。

私人选择:

指的是个人在市场上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通过理性决策和选择,来自由地决定各种经济行为的过程。

1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

1选择的场所和方式不同

2选择所遵从的原则不同

3选择结果的不同指向性

4市场竞争性质的不同

2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从实际的社会经济运行来看,集体选择尤其是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的必要性,有着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公共产品的存在;

二是外部效应的存在。

3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投票机制

一、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一)全体一致规则

1.概念:

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为一致同意投票规则,指的是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一种表决方式。

2.缺点:

⑴这种制度十分复杂且相当费时。

⑵对于每一个投票者来说,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予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⑶该规则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显示难题。

3.优点:

1它可以保护每一个成员免遭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强制,他们的利益也不会因集体的行动而遭到损失。

2它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成员间的博弈冲突,即使是某些成员受损,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那些受益较多的成员也会主动进行让步和弥补,最终使总效益超过总成本的决策能够得以通过。

4.特点:

1这种方案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对集体行动已达成的决策的任何变化,都不能不在任何一方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使参与者中某些人受益。

2在一致同意规则下,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

3一致同意规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4全体一致通过规则通常需要全体参与者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商与讨价还价才能最终达成。

(二)多数规则

多数规则要求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有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或半数以上的认可才能通过。

因此,多数规则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过半数规则,二是比例多数规则。

1.优点:

多数规则具有节约集体决策成本的优点。

1多数规则下一项集体行动方案会出现内在的强制性。

2助长不重视投票权的行为。

3由于集体选择都具有再分配社会资源的效应,在“多数人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两种不公平的分配效应:

或者是在支付相同的成本却享受到不同的效益;

或者是支付的成本不同但享受到的效益是相同的。

(三)循环投票现象

该部分包含投票悖论,中位选民定理和单峰偏好理论三个内容。

详细内容大家可以查看课本第148页━151页。

(四)互投赞成票

互投赞成票,又称为投票交易,它是多数规则选举制度中的合作行为,即一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有损害而对另一投票者至关重要的议案,以换取该投票者对自己强烈偏好议案的支持。

二、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规则

(一)政党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党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以普通选举来获得政权,支配政府的人的联合体。

(二)公共选择者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公共选择者,指能从政府实施的政策中获得利益的人,即拥有自己的效用期待并能最终实现的人。

(三)利益集团在选举中的作用

所谓利益集团对选举的影响,是指利益集团通过支持政府官员和议员的竞选活动而最终影响政府的政治决策的行为。

三、其他一些新的显示方法

(一)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是对一人一票的投票分配做了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差别而提出的一种投票规则。

其基本特点是,根据利益差别将参与成员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分类,然后按照这种分类分配选票,相对重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反之,则较少。

(二)否决投票规则

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人都提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加以汇总;

其次,每个成员再从汇总后的方案中否决掉对自己最不利的一个方案。

(三)征税投票规则

征税投票规则,又称为收费投票制,指的是在选举时设定对每个投票人征收一定的税收或费用,促使他们在投票决定公共产品需求量时所显示的偏好为真实的,从而最终抉择出偏好强度最大的议案。

第三节官僚经济理论

一、政府失灵论

(一)官僚机构的缺陷

1.官僚机构效率的测量问题

2.官僚机构的双边垄断性质

政府机构具有双边垄断性质:

一方面,政府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即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唯一单位。

另一方面,如果把代表全体投票人的国家或政府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与具体组成和执行政府事务的各行政机关分别开来,政府又处于买方垄断的地位。

3.激励机制的缺乏

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官僚机构的弊端之一。

其原因在于,一般行政机构中官员的劳动补偿与其劳动成果和效率联系不大,或者说联系不紧密。

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政府官员的劳动成果和效率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

2政府给予官员的报酬也并非根据其工作绩效,更大程度上依据的是职位的高低和制度上的硬性规定,而且一旦做出规定往往很难改变。

(二)官僚的经济人特性

1.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员

这是因为,预算最大化不仅可以提高他们金钱上报酬,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扩大标志着这些官员有更大的行政权力和相应的所属机构规模上增大。

2.逃避错误的短视倾向

选民,他们在进行集体决策或选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