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4356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

《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业计划大赛商业项目计划书文档格式.docx

第八届创业计划大赛获奖团队介绍…………(26)

附录二:

商业计划书写作指南…………………………(27)

附录三:

上海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及实施办法………(30)

附录四:

获奖团队基金申请流程………………………(34)

创业计划大赛背景

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Plan)”,是科技和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是指创业者就某一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或技术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书。

由于高科技产业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这决定了投资家不得不对每一项投资慎之又慎。

这就要求创业者在他的商业计划中对市场做出最清晰的分析,对产品的需求做出最准确的预测,对未来企业的管理做出最周密的筹划,对投资的收益做出最可信的阐释。

创业计划大赛又称商业计划大赛起源于美国,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

完整的创业计划应该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容。

自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两位MBA大学生举办第一届商业计划以来,美国许多高校都开始举办自己的创业计划大赛。

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于MIT的创业计划大赛。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目前,全球有二十余所大学在举办商业计划竞赛,其中有享誉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等。

商业计划竞赛的蓬勃开展在美国大学校园里营造了生气勃勃的创业气氛。

在中国,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行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

1999年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行,在社会和广大学生中反响强烈。

广大学生踊跃参赛,比赛也汇集了众多高校的优秀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

2000年4月,国家教委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项政策:

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工商总局也曾发布通知,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1年免交五种行政费用,知识经济的理念破天荒地使知识可以直接转化成经济价值。

代表全国大学生创业最高水平的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自1999年举办首届赛事始,迄今已成功地开展了四届。

2004年,第四届"

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大学成功举办,吸引了600件作品参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的新载体及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新形势。

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简介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知识经济的理念使知识到经济价值的转换成为可能,于是信息与知识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信息时代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利用知识自主创业成为高科技人才追逐的梦想。

而大学校园作为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无可避免地受到了知识型创业浪潮的冲击,培育了诸多尖端的创业者。

上海交通大学一直走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前沿。

自1999年至今,交大人承办了第一届“江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已成功地举办了七届交大学生自己的创业赛事,即“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得到了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好评。

这些竞赛的开展,大大提升了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知识创业、科技创新已经在交大校园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以“振兴民族高科技产业”为已任,开创一片新的天地的概念已经深入交大人的心中。

现今,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已成为以上海交大学生为主体,涵盖上海地区其他高校学生的权威性竞赛,并从2001年11月开始与TIC100科技创新竞赛建立合作关系并互派优秀团队观摩交流,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海峡两岸创业交流营。

为了将这种业已建立的良好的氛围在交大作为一项优良传统保留下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素质,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促进校园知识成果的市场化转型,为振兴民族高新科技产业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2007年举办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届创业计划大赛,再一次为有理想的交大人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

大赛宗旨: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鼓励创业精神

组织

组委会

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

组委会秘书处

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秘书长

副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主任

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届创业计划大赛”由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奖励基金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指导下的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分基金对本项赛事给予了特别支持。

第二条大赛宗旨: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鼓励创业精神。

第三条大赛成立组织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等,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通过对作品进行书面评审以及答辩方式评出各个奖项。

第二章组织及其职责

第四条“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届创业计划大赛”主办单位职责:

制定、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

筹集竞赛组织、宣传、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邀请团队培训的导师及大赛评委。

第五条“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届创业计划大赛”承办单位职责:

负责竞赛宣传;

负责设计竞赛开幕式暨组队沙龙、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的形式及安排会务。

第三章参赛与评审方式

第六条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在校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包括MBA)、本科生均可参赛。

第七条大赛以创业计划小组(团队)形式参赛。

大赛要求参赛者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计划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参赛。

科技类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应该是针对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或服务。

具体来源有:

参赛小组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

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此种情况下,参赛小组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引用其产品;

或是一项可能研究发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第八条组委会对参赛小组进行集体培训,并开展创业论坛以提高参赛团队的项目质量;

参赛小组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业(商业)计划书。

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商业)计划走入市场。

第九条大赛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预赛阶段,以作品大纲参加书面评审;

复赛阶段,以完整作品参加书面评审;

决赛阶段,以进一步完善后的作品通过评审委员会的书面评审、秘密答辩以及公开答辩形式评出获奖作品。

进入复赛的团队有义务提供大赛用简报、答辩用PPT等,获奖团队参加闭幕式的公开答辩。

所有完成的创业(商业)计划书要求有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

第四章奖励

第十条大赛将设金奖团队一名,奖金五千元;

银奖团队一名,奖金三千元;

铜奖团队两名,奖金两千元;

鼓励奖团队若干名,奖金各五百元;

对获奖团队分别颁发奖杯、证书和相应奖金。

获奖者将有权参加由主办方提供的各类创业实习项目,或经主办方推荐,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创业竞赛活动。

同时,获得金、银、铜奖的团队,根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将有机会获得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指导下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分基金不超过5万元的孵化基金及不超过30万元的创业基金支持。

第五章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组委会通过宣传、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大赛成果转化。

对有意将本团队作品投入市场的团队可提供创业投资基金。

第六章法律申明

第十二条知识产权问题和团队所有权问题。

有不少团队的项目是建立在非自己拥有的技术成果的基础之上的。

这样的团队必须在初期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他们必须及早和技术持有人签署一项开始的时候是虚拟的,但在成功之后必须实施的协议,划定技术持有人在公司中占有的股权或者作为技术转让而应当作价的数额。

团队的所有权其实也就是股权的划分问题。

在企业创办之前应当有一个合理的股权分配,各位团队成员最好在提交作品之前划定各自的股权。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请教律师、企业家、咨询家等有关人士。

第十三条组委会有义务不泄露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有关本次竞赛的所有信息必须经组委会授权后方可在媒体及推荐上发布;

凡涉及参赛作品的相关报道,属于团队个体行为,参赛选手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商业容的披露尺度,与大赛组委会无关;

参赛者与其作品中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的所有人之间的纠纷与大赛组委会无关。

第十四条大赛评委签署权责承诺书,确保评审工作公正公平的进行,同时确保作品的技术及商业机密。

第七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章程修订权归属本届大赛组委会。

第十六条本章程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章程自大赛组委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二〇〇七年三月

评审规则

第一条大赛的评审原则为公开、公正、公平。

第二条评审委员会由大赛组委会聘请风险投资界人士和管理、金融、法律、财会、技术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三条评审过程分为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

第四条评审形式分为书面评审、秘密答辩和公开答辩三种形式。

第二章大赛评审程序

第五条预赛评审:

各参赛团队以作品大纲的形式参加预赛阶段的书面评审。

评审委员会以书面评审形式评出30件左右作品进入复赛。

第六条复赛评审:

本次复赛采用书面、不分组的评审方式进行,团队提交完整的商业计划书,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10支左右团队进入决赛。

第七条决赛评审:

决赛评审以书面评审、秘密答辩和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

秘密答辩中每支团队只能有四名成员参加答辩,每个团队答辩限时二十五分钟,其中团队简介十五分钟,回答评委提问十分钟。

在秘密答辩中,评委被分为2个答辩小组,分别评审各组的参赛作品。

评委分组时尽可能确保每一小组都有来自各方面的评委,每个评审组设组长一名。

第三章成绩计算方法

第八条预赛、复赛、决赛成绩均采取百分制计分方法,不同评委的评分均进行数学统计,根据成绩由高到低排名。

第九条预赛成绩以作品大纲评审表的统计结果为准。

第十条复赛成绩以作品书面评审表的统计结果为准。

第十一条决赛成绩计算方法:

书面评审得分占决赛最终成绩的10%,秘密答辩得分占决赛最终成绩的90%。

秘密答辩参照风险投资人的投资审核形式进行,参赛团队阐述自己的商业计划,并回答评委提问。

评委当场根据评审细则上的所述条款为各小组打分,得到答辩评审成绩,结合书面评审成绩,得出最后总成绩,并以此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