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4070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97Word格式.docx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本课我们要学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环节二

1、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留有《陶渊明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反映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又由于他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品有: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

有“诗鬼”之称。

 

著有《昌谷集》。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令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有《漱玉词》。

2.背景链接

《饮酒(其五)》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

此为第五首。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

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质朴醇厚:

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春望》

《春望》: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

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赤壁》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

诗人经过赤壁时,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渔家傲》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1130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环节三

学习《〈饮酒〉(其五)》

一、字词积累

结庐(lú

)喧(xuān)东篱(lí

结庐:

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车马喧:

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

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

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

闲适淡泊的样子。

日夕:

傍晚。

相与还:

结伴而归。

相与,相伴。

2、整体感知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深层探究

1.赏析诗句。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以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

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前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仅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

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分辨清楚,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2.小结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学习《春望》

烽火(fēnɡ)搔(sāo)簪(zān)

国:

国都。

破:

陷落。

山河在:

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

长安城。

草木深:

指人烟稀少。

感时: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

流泪。

恨别:

怅恨离别

抵:

值,相当。

白头:

这里指白头发。

搔:

用手指轻轻地抓浑:

简直。

欲:

要,就要。

胜:

能够承受、禁得起。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感时伤世,花儿在流泪;

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三、深层探究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寄情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迫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学习《雁门太守行》

一、词语积累

金鳞(lí

n)燕脂(yān)提携(xié

雁门太守行:

乐府曲名。

黑云压城:

形容敌军攻城的气势。

甲光: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芒。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

迎着太阳,向,向着,对着。

角:

军中号角。

临:

逼迫,到,临近。

声不起:

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报:

报答。

玉龙:

宝剑的代称。

君王。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