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333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化学.docx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化学

肥东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N14O16Na23Cl35.5Cu64Fe56S32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在桌子上歪倒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C.使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性时,先把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量

D.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集气瓶内部,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2.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高温下,5.6g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NA

C.60g乙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断裂的C-O键数目为NA

D.向含有0.2mol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所消耗OH-的数目为NA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量筒和容量瓶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

B.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实验时,先装好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利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中的Cl2

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作为制取少量二氧化硫的尾气吸收装置

B.用图2装置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C.用图3装置进行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

D.用图4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实验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充入足量二氧化碳

B.Cu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

加入过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C.提取溴水中的溴:

用乙醇萃取后分液

D.CO2中含有HCl杂质:

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洗气

6.用如图装置来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并干燥,图中a、c、d为止水夹,b为分液漏斗活塞,通过Y形管和止水夹分别接两个球胆,现装置内空气已排尽,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分别盛放的试剂为

选项

A

饱和NaHCO3溶液

12mol·L-1盐酸

18.4mol·L-1H2SO4

B

饱和Na2CO3溶液

2mol·L-1H2SO4

饱和NaOH溶液

C

饱和NaOH溶液

2mol·L-1H2SO4

18.4mol·L-1H2SO4

D

18.4mol·L-1H2SO4

饱和NaOH溶液

18.4mol·L-1H2SO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1的氨水中含有的NH3与NH4+之和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C.l0.0mL18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09NA

D.标准状况下,Na2O2与足量CO2反应生成2.24LO2,转移电子数为0.2NA

8.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某学生拟用下图装置做草酸晶体的分解实验并验证部分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的大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是因为加热草酸晶体时会产生水

B.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中,干扰CO2的检验

C.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本实验能证明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有二氧化碳

9.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操作可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髙的是

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

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

10.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有错误的是

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

B.碘易升华,盛放在有水的棕色广口试剂瓶中

C.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

D.浓盐酸易挥发,盛装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

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

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12.在常温下四个容积相同的抽空的密闭容器内,分别注入下列各组气体(先注入一种,再注入另一种),全部气体注入完毕后,容器中的压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2mol氢气和1mol氧气 ②2mol硫化氢和1mol二氧化硫

③2mol一氧化氮和1mol氧气④2mol氨和lmol氯化氢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

13.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ρ=B.w=C.w=D.c=

14.已知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需密封保存。

利用如下装置制取氮气,并用氮气制备Ca3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H2O

B.③、④、⑥中依次盛装浓H2SO4、酸性氯化亚铁溶液、碱石灰

C.实验结束后,取⑤中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再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D.②的作用为安全瓶,防止停止加热时①中的溶液进入③中

15.室温时,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

甲同学配制5%的NaC1溶液100g,乙同学配制0.5mol·L-1的NaC1溶液100mL(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同学所需溶质的质量相同

B.两同学所需实验仪器种类相同

C.两同学所配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D.两同学所配溶液的质量相同

16.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的选项是

选项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mL0.5mol•L-1的溶液

B

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C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

浓缩结晶硫酸铜溶液制胆矾

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6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

请你判断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实验室中采用水解法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4)粗盐水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

对粗盐水中的这些杂质可依次加入合适沉淀剂、并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法得到精盐。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18.(10分)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1的NaOH溶液240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并转移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

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_g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按烧杯的实际质量),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低的是___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C.称量时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

19.(16分)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①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烧杯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②NH3的蒸馏和吸收:

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铵,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③氨的滴定: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由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_________。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_______。

A.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烧杯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mL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1盐酸滴定,其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________。

(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

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

20.(20分)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Mg2+、Cu2+、Ba2+、C1—、SO42—、CO32-。

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现分别取3份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a

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c

加足量BaC1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g,第二次称量读数为2.33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试写出实验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

阴离子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4)判断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