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569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动员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

这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的安排和学习资料提前印发大家了,全程分三个单元进行,首先我代表局党组作个动员和交流发言,之后分三个组学习讨论,全体局领导将安排到各组参加学习讨论,这个环节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各小组召集人要在归纳总结后作交流发言,最后我再根据各组讨论的意见,初步提出当前工作任务清单,把学习的成果转化成扎扎实实的行动,体现在卓有成效的工作中。

下面我就学习和贯彻《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作个发言。

一、学习《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初步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球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果断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学研判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自去年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力度空前。

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范围、完善院士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发展众创空间等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

2015年3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文约9000字,共分9个部分30条,通篇最大的特点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了很好的回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全面、系统、顶层的重大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列出具体工作的项目清单和时间表,是这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学习最迫切、最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三个“牢牢把握”的要求:

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这同时指出了抓科技工作的纲,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在反复通读《意见》后,我认为《意见》在科技管理体制上有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如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关键是要把市场的主体——企业激活。

《意见》提出,要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

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

要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

针对针对企业创新产品难以打开市场、政府性科研经费“扶强不扶弱”、中小微企业立项难等问题,提出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

《意见》第二部分就是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第九部分是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增强各类主体创新动力的关键,在于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政府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加强监管,加快制定公共政策、搭建公共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环境。

《意见》提出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宽空间、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实施前置审批为主转变为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等举措。

(三)“坚持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

《意见》提出“三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

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彻底改革评价制度,强化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活动的分类考核,对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实行同行评价,对公益性研究强化国家目标和社会责任评价;

强化激励的效用,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用于奖励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

高举开放的大旗,提出要制定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的意见,加快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立法,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

(四)强调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要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

《意见》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提出了很多具体政策改革方向。

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对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其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

修订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可以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

建立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制,原则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不再新办企业,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

  二、不断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

我市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实力较强,拥有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36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7家;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8家;

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家、省级27家;

国家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2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6家;

两院院士总数达61人,普通高校81所,在校大学生人数过百万。

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18人,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137人。

“十二五”以来,武汉地区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28项、省级977项。

烽火通信在国际上首创“TS-SEED光纤技术体系”,世界首台光功率热分析仪在光谷制造,我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在光谷问世,我国首创磁悬浮激光器在汉诞生。

“十二五”以来,全市发明专利授权12863件,在钢铁、光纤、水泥、电线电缆等行业的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

我市主导创制各类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200多项。

(一)注重科学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意见》(武发〔2012〕7号),从推动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武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中心进行了全面部署。

《武汉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6)》和《武汉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3-2016)》,为全面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举措。

我市还相继出台了《武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一区多园”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器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创新。

我们要根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尽快完善《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提出“1+N”政策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武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坚持改革探索,强化创新意识,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改革激发创新潜能。

我们研究制订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一区多园”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意见》,充分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先后出台了促进成果就地转化的配套措施,充分释放了科研人员、大学生等创新创业主体的活力,加速推进我市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已有520多项科技成果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入园转化。

我们要下大力气推动这些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的这些试点政策。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探索开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先后出台20余项科技金融相关政策,累计争取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近3亿元。

其中,获得国家创投引导基金资金总量、支持机构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之首,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计划,通过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风险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等方式,不断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意见》第四部分就是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这项工作要不断创新、深入推进。

率先在全国出台旨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青桐计划”,评选出二届共计200名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先锋”,募集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到孵化器创业。

建成大学生拎包入驻的创业特区49个,入孵大学生创业团队超过1600家,“青桐计划”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已成为武汉科技品牌。

全面落实孵化器“十条新政”,调动各方积极性,市、区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孵化器建设,质和量并重促进孵化器发展,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91家,总面积803万平方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众创空间”又提出了新课题,我市如何发展新型孵化器要尽快拿出意见。

(三)集聚创新资源,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14年,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积极组织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高新技术产品备案工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总数达到1321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747.79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速的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过百亿的企业有10家,其中过二百亿的有6家,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

全面落实技术交易税收减免、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2014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4836项,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42.9亿元,在全国副省城市名列第二,连续三年实现突破性增长。

为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集成创新,规划并实施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链技术创新规划实施方案》,对激光、光通信、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内容服务等15条产业链的重点支持方向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工作重点。

为实现战略性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市政府印发了《武汉市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和《武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