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219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

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小子何敢让焉

B.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

乃因史记作《春秋》

D.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B.(孔子)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C.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D.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为作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不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生此!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B.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D.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7.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先入关者王之

B.会项伯欲活张良

C.沛公从百余骑

D.因袭攻武关,破之

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偶语:

偶尔谈论。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

规约。

C.方飨士,旦日合战合战:

会战。

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

不迁动,不变更。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节节取胜的原因,离不开他的军事策略,也离不开他实行了安民措施,使得人心所向。

B.高祖进入秦宫后,不恋重宝女色,自觉离开秦宫,还军霸上。

C.高祖入关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可见他的高明之处。

D.文末的历史情节与《鸿门宴》的情节相近,这正是司马迁在纪传体文学中所采用的“互见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

“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

“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

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

“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

”安陵君曰:

“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

使者自往请之。

”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

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

“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

见臣而下,是倍主也。

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

敢再拜辞!

”使者以报信陵君。

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

“安陵之地,亦犹魏也。

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

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

宪之上篇曰:

‘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

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闻之曰:

“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

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

”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

“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

“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

“得为魏王未也?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

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

卷第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患之。

患:

以……为患。

B.使使者谢安陵君曰。

谢:

道歉。

C.吾已全己。

全:

使……保全。

D.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

将:

将军。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信陵君“悍猛而自用”的一组是

①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②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③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④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⑤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国难当头之际,信陵君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抑蒙骜于关内,救魏国于水火。

B.子守管城的安陵人缩高因信陵君的命令而进退两难,但最终因安陵君而化险为夷。

C.信陵君复为将后,又自恃功高,日夜以酒色自娱,终被魏王“不信”而遭废黜。

D.信陵君重于诸侯,是因为他能为国纾难,而再度被黜,则因为魏王之不明不察。

第Ⅱ卷(114分)

四.(29分)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2分)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又恐失天下之贤人。

(3分)

(3)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4分)

(4)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2分)

秋词二首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

sǒu教,使。

⑴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

请以第一首诗中“鹤”的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6分)

答:

⑵这两首诗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两首诗中“春”的作用有何不同?

请你分别作简要分析。

15.填写出下列名句。

(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2)谚曰:

“桃李不言,。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李将军列传》)

(3),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大风歌》)

五.(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大漠中的生命先锋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幅令观赏者凝眸驻足的迷人画卷。

一望无际的金黄世界,你看不到风沙的弥漫,只感到是那么安定纯静;

几峰昂首踯躅的沙驼,传来悦耳的丁冬驼铃声;

夜幕上硕大如磐的月轮,令人憧憬起童话的意境;

在晨晕中跳动的朝暾又令人感到无限的温馨……这只是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大漠。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万古流传的浪漫诗篇。

诸如陈子昂的“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李白的“风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张籍的“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虽然在这里我们会领略到比任何一幅图画都更深邃的壮观悲凉之意蕴,这毕竟只是诗人眼中的沙漠。

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

沙漠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沙漠里的生命知道得最深刻。

对于这里的生命来讲,沙漠从来就没有诗情画意可言,而是意味着罕见的艰难、残酷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