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017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偶记》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然而如果不能得到文章的内在精神而只是死守其文法,那么所谓文法也就不过是死法罢了。

关键在于自己在读书时细致深入地体会它。

李翰说:

“(好的)文章(有时)就好像千军万马;

(有时又好像)风静雨晴,空寂毫无人声。

”这话形容文气形荣得最好,如果谈论文气不谈论文章的变化,文法总不能(理解运用得)完备。

文贵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最珍贵最喜爱的东西,必定不是平平常常的物件”之意。

然而,有的奇在字句上,有的奇在内容上,有的奇在行文上,有的奇在构思上,有的奇在内转情气,有的奇在意理精神。

仅仅是字句奇,不足以称奇,气奇才是真奇;

神奇也是自古以来很少见到的。

各种奇的等次地位虽然是这样的,但字句也不可平淡无奇,因为字句奇也体现出为文者的一种本领。

扬雄的《太玄》、《法言》,语句奇奥,韩愈非常喜欢它,所以韩愈的文章就很奇特。

文章的奇气是最难认识和掌握的,大体说来,就是要忽起忽落,气之来也没有端绪,气之去也没有痕迹。

读古人的文章,在起落转接的地方,觉得有难以探测、不可知识之处,便是奇气的体现。

奇,刚好与“平”相对。

气即使非常盛大,但若一直盛大开去,就不能算是奇。

真正的奇,要在文章内气的运行之中,时时有所提顿、跌宕、起伏。

(司马迁的《伯夷传》可以称得上是神奇。

文贵远,远就一定含蓄。

或者是句上有句,或者是句下有句,或者是句中有句,或者是句外有句,说出来的少,不说出来的多,才可以称得上是远。

往昔古人论画说:

“远山不画纹理,远水不画波纹,远树不画枝杈,远人不画眼睛。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远则韵味悠长。

文章达到了韵味悠长的地步,就没有什么可以复加的了。

前人说司马迁的文章,情意深微,旨趣精妙,都寄托在文字笔墨和思路结构之外;

又说郭忠恕画远在天外的许多山峰,都用很少的笔墨,几乎看不出如何用笔墨的痕迹。

所以司马迁的文章,是班固所达不到的。

所要表达的情意完了,文字也就止住,这已经是天下最好的语言表达,然而文字止住,情意却无穷无尽,则更为佳妙。

情意到达的地方用不着文字也到,文字止住的地方情意却无穷无尽,从司马迁之后,只有韩愈、欧阳修略得一二。

文贵变。

《易》中说:

老虎随季节而换毛则毛色更加光亮,豹子随季节而换毛则毛色更加鲜丽。

又说:

“事物相互交杂,所以才称之为文章。

”故而,文者,说的就是变啊。

一本集子中的文章篇篇变,一篇文章中的章节段段变,一段文字中的语言句句变,精神在变,情气在变,境界在变,音节在变,字句在变,这只有韩愈能做得到。

(行文的方法有平有奇,应当是兼而有之,才能充分显示写文章的本领。

上古时代,文字刚产生,实字多,虚字少。

《尚书》的《典》、《谟》《训》、《诰》,文字十分简朴古奥,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文法还不完备。

到孔子的时候,虚字已经详细而完备,于是写文章的人就能够将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神气形态全部描绘出来。

《左传》的情致和韵味都很美,文章光彩耀眼。

到了先秦战国时代,就更加疏荡恣肆。

汉朝人有所收敛,稍微走向了劲健质实,只有司马迁能集其大成。

唐朝人宗法汉人,然多数趋于峭拔硬挺。

宋朝人宗法先秦,得到了先秦文章疏荡恣肆的一面,但却有失于浑厚丰赡,情气韵味也显得有些淡薄。

写文章必须虚字用得充分而后方能使精神情态全部显现出来,怎么可以随便节制减损呢?

如此看来,枝蔓敷展软弱无力,缺少古人那种浑厚沉郁的情气,就是后人的文章越来越浅薄的地方。

史马迁文章的句法看起来似乎累赘重拙,而实际上那正是它古朴厚重可爱之处。

文贵去掉陈词滥调。

韩愈议论写文章,把去掉陈词滥调作为第一要领。

后人认为韩愈是由于写文章特别好奇才这么说的,不知道古人作文没有不重视去掉陈词滥调的。

不妨看看欧阳修、苏轼等名家;

曾经直接搬用过前人的一句话没有?

韩愈不仅说要去掉陈词滥调,而且特别强调去掉陈词滥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经史诸子百家的文章,已经读得很熟了,但却不许抄袭它们的一句话,要完全另作一番言语,难道不是很难吗?

韩愈在所作《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说:

“一定要说属于自己的话,不因袭复蹈前人一言一句,这又是多么难啊!

”这正与“戛戛乎难哉”互相阐发彰明。

李翱亲自到韩愈门下去接受教育熏陶,所以他议论文章,把创辟新意铸造新言作为宗旨。

所谓创辟新意,如《春秋》之意不同于《诗》,《诗》之意不同于《易》,《易》之意不同于《书》就是。

所谓铸造新言,如描述笑哂的情状,《论语》用“莞尔”,《易》用“哑哑”,《榖梁》用“粲然”,班固用“攸然”,左思用“辗然”;

后人作文,凡是描述笑,都不宜于再用以上的用语。

李翱的话,虽然觉得有些太过分,但这是他亲身聆听到了师长的训导,所以阐发彰明为这个样子,从这里也可以窥测到韩愈学习写文章的主要宗旨。

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说:

“只有古人作文言辞必定是自己创造的,以后的人做不到就开始剽窃,后人都指靠前人而公然地相互抄袭,从汉代到今天用的是一样的陈规旧律。

"

现今的人写文章,改头换面地袭用古人的现成语句,还自称为有出处,自夸为典雅,不知道这实质上是抄袭、剽窃啊。

以前有人说,“杜甫的诗和韩愈的文没有一个字没有来历”’这所谓来历,是说凡用一个字两个字,一定是有根据的,并非直接搬用别人的语句。

何况诗歌与古文又有所不同,诗可以用成语,古文就一定不可以用。

所以杜甫诗作中用了不少古人的语句,而韩愈对于经史诸子的文章,就只用一字或两字而止。

如果径直搬用了四个字,那就可以知道是后人的文章。

大致说来,文字是个日进日新的东西,如果陈陈相因,怎能不被看作是臭腐呢?

即使原本是古人的意思,到行文的时候,也应当重新加以铸造,一样的言语,不可随便就直接搬用古人的,这就叫做去掉陈词滥调。

未曾不换字,却不是换字法。

人们常说的“经对经,子对子”,那指的是诗赋偶俪八比的八股文。

如果是散体古文,那么,《六经》中的文字就都是陈言。

(陶型传)

主旨

一、主张“古人文字最不可攀处,只是文法高妙”,因此比方苞更重艺术形式。

“义法”说中的思想义理固然重要,但“行文自另是一事”。

二、拈出“神气”作为文章的极致。

“神”指作家的精神朗健,与文章的生气灵魂。

“气”是由“神”而产生的文章的气势。

三、发明于字句以求音节,于音节见神气,所谓“因声求气”的古文要诀,成为桐城派的不易之论。

四、主张文贵奇、贵高、贵大、贵远、贵简、贵变、贵瘦、贵华、贵参差,丰富了古文艺术的趣味

段落注释

(1)《论文偶记》:

刘大櫆阐述其文学思想的专著。

(2)曹子桓:

魏文帝曹丕,论文以气为主,见其《典论论文》: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敌。

”苏子由:

宋代散文作家苏辙。

论文以气为主,见其《上枢密韩太尉书》: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3)灏(hà

o浩):

浩大。

(4)出辞鄙倍:

《论语·

泰伯》: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鄙倍,鄙陋背理。

“倍”通“背”。

(5)经济:

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主张、办法。

(6)大匠:

技术高超的匠人。

斤:

斧头。

(7)成风尽垩手段:

《庄子·

徐无鬼》: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垩(è

扼):

白土。

慢同“漫”,涂抹。

斫:

砍。

(8)设施:

设置安排。

(9)能事,本领,才能。

(10)李翰:

唐代文学家,字子羽。

引语见李德裕《文章论》:

“从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军万马:

风恬雨霁,寂无人声。

’盖调是矣。

(11)窈渺:

美妙。

(12)矩:

标记。

(13)渡:

测度。

(14)“珍爱者必非常物”:

韩愈《答刘正夫书》:

“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

(15)笔:

笔法,笔力,如曲笔,伏笔等。

(16)丘壑:

指意境深远。

(17)扬子:

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早年从事辞赋写作,后来认为这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

曾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

(18)太史公:

司马迁。

《伯夷传》是《史记》列传中的一篇。

(19)笔老:

笔法老练。

(20)辞切:

言辞准确切要。

(21)气蕴:

文气含蓄深厚。

(22)品贵:

文风庄重。

品,品格。

(23)程子: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引语见《二程全书遗书第二上》。

(24)“虎变”二句:

《易经》:

“象曰: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又: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文柄”、“文蔚”均指文采(原指虎、豹身上的花纹)鲜明、丰茂。

《文心雕龙·

原道》:

“虎豹以炳蔚凝姿。

(25)“物相杂”二句:

语出《易经·

系辞下》。

相杂,相互杂错。

(26)典谟训诰:

指《尚书》,典、谟、训、诰,皆《尚书》中的名目。

(27)《左氏》:

即《左传》。

(28)纵:

自由放纵。

(29)子长:

(30)即物:

就物,凭借具体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