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9302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地球自转(板书)

对每组问题稍做思考,举手示意自己是否知道。

运用问题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自主学习

通过小学阶段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和身边的地理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自转

方向

周期

旋转轴

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生自主看教材,并寻找答案。

通过自主学习,让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初步梳理,培养自学能力。

演示与观察

实物直观演示(地球仪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步骤。

第一,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

第二,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第三,在地球仪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赤道、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利用Flash动画演示地球自转。

1、请2名学生到台上演示,大家判断演示是否正确。

2、正确摆放地球仪和演示地球自转,并做好记录。

3、观察思考:

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补画出①地轴;

②运动方向

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说出自转周期。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思考并回答。

记录与整理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在A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在B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C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

通过尝试画图,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并在画图、纠错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衔接与过渡

刚才我们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下面我们通过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来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合作与探究

活动二、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合作交流:

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补充演示:

利用书上问和Flash动画进行演说,讲解晨昏线(晨线:

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其上正值日出;

昏线:

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其上正值日落)

自学教材P12内容,观察图示,完成相关问题并回答。

即:

昼半球夜半球

晨昏线更替

学生合作模拟演示,观察地球仪转动,找到北京、伦敦,然后通过两地昼夜变化的比较,体会地球自转时地表各地昼夜的更替现象。

学生观察总结: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

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动画与演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动画、动手演示,一方面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拓展与延伸

构建于梳理

总结全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当堂达标】

1、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的周期()

A.12小时B.24小时C.一年D.36小时

3、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B.C.D.

4、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

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

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图中A、B两地昼夜情况是:

A是(昼或夜)半球,

B是(昼或夜)半球,

随地球自转12小时后,

A地将进入,

B地将进入。

【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操作实验和动画演示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的学习氛围较浓。

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演示和探讨问题只记住了一些简单的规律,结合图形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

2、学生不会从演示和图形的理解中总结规律;

3、绘图能力较差;

以读图、看图、画图为主的地理学科来说,图文并茂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落实,做到读练画的结合,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型】新授课

●认识并学会运用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观察并描述经线、经度的划分及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地球仪,学生见的比较多,甚至有的家庭也有,但大多停留在把玩的层面,很多学生对于地球仪的更多功能和用途了解还不够。

所以,在上一节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后,本节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对地球的更进一步科学认知。

由于七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还不够强,经纬度的划分及特点和经纬网定位、东西半球的划分对他们来说将会感觉很难。

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与真实地球的区别。

2.能够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了解经线的特点,掌握经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

3.通过观察对比0度经线、180度经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了解并掌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会根据某地的经度判断其所在的东西半球。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经纬仪

活动

准备

设疑

导入

活动准备:

每4人为一个探究小组,教师分发一个地球仪。

告诉学生按照老师讲台上放置大地球仪的姿态正确摆放(北极指向偏北上方),引起兴趣。

设疑导入: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也便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请大家仔细观察地球仪,说说它与真实地球面貌有什么差别?

你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吗?

展示教学目标,指名读。

1.学会正确摆放地球仪;

2.学生轻轻拨动并观察地球仪,说出与真实地球的差别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学生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

如:

a.地球仪是地球缩小后的模型,能让我们看清地球全貌,查看很多地理事物;

b.地球上并不存在转动的中心轴,也没有纵横交错的各种线;

这些线肯定有很多的作用;

c.地球仪上使用不同颜色、文字、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征,帮助我们了解很多东西;

d.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地球仪很光滑……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学习“地球的运动”做准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表达能力

演示

观察

合作

探究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安排学生阅读第一目教材内容,结合P6图1-2-1“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结构及地球仪上重要点、线的名称、含义——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2.教师展示大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上前指出哪儿是地轴、赤道、北极和南极

(教师拨动地球仪,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点名上前指出,要求其他同学判断对不对?

3.即时练习:

要求学生在《地理填充图册》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

4.质疑:

,大家继续观察地球仪,如果让你把地球仪切割成相等的两半,你会选择沿着哪些线去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2.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指名上前指出地轴、南极、北极、赤道的位置,其他同学一起判断。

解释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怎样确定的。

地轴:

假想的地球旋转围绕的轴。

北极: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学生练习填图,同桌互相检查。

4.学生探讨:

(多数学生能想到沿赤道分割,能把地球仪切割成相等的两半;

少部分学生能够发现,沿着连结南北两极的线并经过地轴切割也能把地球仪分割成相等的两半。

学生读、看、思结合,明确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的地理概念,提升了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探讨,加深对地球仪的认知

转承

过渡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能够发现表面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

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我们称之为“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我们称之为“纬线”。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经线。

发现

思考

二、经线和经度——经线

1.教师多媒体经纬网图和放大后的经线与经度图,提出要求:

(1、先读课文,画出经线的定义,明确关键词。

(2、观察大图,结合手中的地球仪,说说经线有什么特点?

(3、试着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等角度观察经线,你看到的经线形状一样吗?

(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进行帮助)

2.在两图中任意标出几个点,并标出箭头,找学生说出箭头指示的方向。

(其他同学共同判断。

3.考题链接:

假如你站在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如果是站在南极点呢?

如果一架飞机沿着一条经线一直向北飞,能否回到出发点,为什么?

1.按要求完成:

(1、学生读课文,画出经线的定义。

(2、观察经线图,结合定义中的关键词,说出经线的特点。

形状

半圆

长度

相等

条数

无数条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3.在赤道上空观察经线:

在南北极上空观察经线:

2.学生判断,教师点拨。

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因为北极点是地球上“北”方的尽头,南极点是地球上“南”方的尽头。

飞机不能回到出发点,因为到北极点时,“北”就结束了,再飞就是向南飞了。

培养学生的图片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和总结能力

通过探究中的情景辨别,加深学生对经线指示方向的理解

质疑:

在地球仪上,从北极到南极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线(无数条)?

我们如何来区别每一条经线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经度”。

二、经线和经度——经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最后一段文字和图1-2-2“经线和经度”图1-2-3“东经和西经的对话,完成幻灯片上的问题导学。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小结:

从0°

经线向东叫东经,最大到180度,用“E”表示。

如“东经20度”,写作20°

E

同理,从0°

经线向西叫西经,最大也是180度,用“W”表示。

如西经20度,写作20°

W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关注地球仪上的经线,仔细观察经度的变化规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点拨)

3.指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