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8791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又受到资金规模、硬件设施、业务品种、结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经济效益欠佳和人员素质欠缺等问题,肩负的职责与自身的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力不从心。

  (三)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机构撤离加剧

  农村政府指导下的政策银行,众多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保险,邮政储蓄等等机构更多的成为名义上支持农村建设的机构,这些机构更多的将农村资金流向上级城市,正式的金融机构实质上并未履行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的责任。

除此之外,大量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金融体系中撤离,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机构达到4万个。

农村金融机构中有限资金的外流加之国有商业银行的纷纷撤离给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四)农村贷款利率偏高,利息负担较重

  目前,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偏高,加重了农民的贷款利息负担。

尽管中央规定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的区间,但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其贷款利率不但不可能下浮,而且也不愿意低浮,使农民贷款优而不惠。

[来源:

论文天下论

  (五)非正规性金融服务活跃但问题突出

  与农村中正规性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相比,农村中非正规性金融服务非常活跃,主要是民间的、地下的借贷需求增加,规模不断增大。

这些金融服务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易、补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作用,但是,这些金融活动风险大、利率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影响了正常的金融只需,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六)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当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风险控制的需求。

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特征,加上不可预测因素多,预期收益低,与保险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相左,各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领域,积极性低。

  (七)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

  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

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八)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

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

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

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尽可能地发展多层次的网点。

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适当发展农村互助性金融组织和互助性担保组织,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继续推动和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其合作金融功能

  积极拓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渠道,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涉农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大力开展和开发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提高盈利水平。

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

  (三)加速推进农业担保和保险业务,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

  适当降低担保机构设立门槛,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建立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四)建立农村利率定价机制,降低农民贷款成本

  制定符合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特点的利率管理政策,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支农贷款要实行优惠利率,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收益。

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增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惠贷款利率,以降低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融资成本。

  (五)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利用政策扶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农村金融组织要执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

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实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

  党的十七大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资金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筹集、融通和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业,在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农村金融业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应从国家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制定全面、科学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战略和具体、分阶段的实施规划,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力度。

  一、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第二次变革,即从传统的、分散的、低效的农业向现代高效的规模化、公司化、产业化农业转变,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也取得了逐年的提高。

如下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990年农林牧渔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6.45%,到2007年这一比例缩小到42.15%。

这一比例下降说明我国农民的收入已不单纯来自农业生产,农民有了更多的非农业化生产需求,走上城镇化之路。

  以发展趋势来看,农民持续增收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农业持续向商品化及产业化转移和农民向城市转移两个方面。

产业化的农业一定要有金融的支持,产品需要加工,营销的范围要扩大,这些都需要商业化的运作,需要很高的投入,这些都需要金融的参与。

而我国金融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李国璋说:

“目前城乡金融二元对立的现象突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农村金融资源稀缺,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

金融支农的目的,就是为农业发展提供必需的资本。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大量的有效率的资金投入,这就对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改革思路浅析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趋于完善,形成了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经济需要进一步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农村金融就会有什么样的农村经济。

因此,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前提。

 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趋于完善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逐步成长、趋于完善,形成了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1)正规金融机构。

①中国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于1979年重建,其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既经营商业性业务,又经营政策性业务。

农行的业务基本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且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进行着商业化改革。

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1994年成立的一家政策性银行,其建立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相分离的重大举措。

农发行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其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③农村信用合作社。

它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目前,农信社是全国法人机构最多、从业人员最多、城乡分布最为广泛的金融机构。

④农村邮政储蓄。

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原来只吸收储蓄,再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

2003年8月后这一资金运行格局有所改变,直到2007年正式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存贷业务。

  

(2)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包括已关闭的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和各种民间金融。

  我国的民间金融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如企业相互融资、企业非法集资等)。

②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如标会、摇会、抬会、合会、呈会),国外称作循环储蓄和信贷协会,属于互助资金性质。

③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

  2、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仍存在诸多问题

  

(1)现有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并不面向一般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

农业银行虽然有涉农贷款,但主要面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很少向农户贷款。

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后,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

四大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从业人员逐渐精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

2007年末,县域四大商业银行机构的网点数为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

金融从业人员43.8万人,比2004年减少3.8万人。

其中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为1.31万个,比2004年减少3784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10.6%,比2004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在四大商业银行收缩县域营业网点的同时,其他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也在减少。

2007年末,农村信用社县域网点数为5.2万个,分别比2004、2005和2006年减少9087、4351和487个。

2004—2006年,除四大商业银行以外的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年均下降3.7%,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

可见,能够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组织资源短缺,是造成我国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一个制度性原因。

  

(2)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

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

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单一、实力较弱、服务范围有限、支农力度不够,基本以承担粮棉油收购为主要任务,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