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668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

(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

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6、小组合作学习

7、小组汇报

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9、讨论:

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

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

进些?

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展示数据、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1、第4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六、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钜形统计图

教材39页例2及相关练习

1、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画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你对这个统计图的画法有什么建议?

二、探究新知

1、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

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

米?

(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

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

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

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

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

师提问:

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

引出新课:

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2、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B: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

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讨论:

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

优点是什么?

  E:

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问:

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解决吗?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

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

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

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

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

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三、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五、随堂作业

第三课时    求平均数

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PPT等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数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师提问:

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

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

3、师:

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

 板书:

平均数  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

4、师:

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

二、构建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

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

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

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师:

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

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

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汇报交流。

(生说方法多媒体显示棋子移动过程)

移多补少!

先假设后均分。

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

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

  四、课堂总结

1、你现在所认识的平均数是什么?

2、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第四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材P43及相关练习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

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

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

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

怎么解决?

(1)小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

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

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

观察后猜一猜:

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

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

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

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

7、小结: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

A:

(195+212+205+198)÷

52=16(元)

B:

4=208(元)

①说说你选择B的理由。

②小明从结果16元他就肯定A是错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③如果选A该怎样提问?

④比较这2个问题的异同点?

3、小明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红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明是否比小红矮?

……。

4、公司的平均工资。

通过以上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

它提供了数据的什么信息?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年、月、日)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1、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掌握。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3、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约5课时

第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