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7857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7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HPPO法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5)项目类型:

化工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家地区建设、税收等有关法律、法规;

2、发改投资[2006]132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安全法》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4、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5、项目建议书审批文件。

1.2.2指导思想和原则

1、项目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2、产品方案要以实际需求为主,做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3、采用有发展潜力的工艺生产技术。

4、项目建设应该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安全和工业卫生。

三废治理、消防、安全、劳动保护措施必须同主体装置的设计,建设、投运同时进行。

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规定的指标,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不受损害;

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确实做好市场分析及风险性评价,尽可能节省项目建设投资,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产品生产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增强项目产品的竞争能力。

1.3研究的范围

本研究报告主要对以下几方面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1、建设意义

2、市场分析

3、原料路线

4、建设规模以产品方案

5、厂址选择

6、效益分析

1.4研究结论

本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是以丙烯双氧水制备环氧丙烷。

以丙烯、双氧水和甲醇为原料、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工艺实现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

钛硅分子筛可以以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合成PO。

该过程具有条件温和,原料无毒、无腐蚀性,使用相对廉价而安全的稀H202水溶液作氧化剂,原子利用率高,反应速度快,选择性高,过程环境友好无污染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发展理念的要求,因此被认为是生产PO的绿色新工艺。

综上所述,本项目不仅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而且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在技术上、经济上等各方面都是可行的。

1.5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本项目生产原料有甲醇,其为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腐蚀等危险有害因素。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其生产原料和产品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生产管理等方面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以确保建设及生产的安全性。

2、环氧丙烷是一种大吨位的有机化工原料,如果以质量分数为30%的成品

双氧水为氧化剂,则存在着大量双氧水的净化、储运等问题,并且在储运过程中双氧水会发生分解。

如果将丙烯环氧化过程中与现有工业生产双氧水过程结合起来,即将生产过程中的双氧水不经过提纯直接用于环氧化反应,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减少能耗,这也是丙烯用双氧水环氧化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趋势。

3、本项目以TS一1为催化剂。

TS一1昂贵的生产成本、苛刻的合成条件和成型研究的匮乏,是其工业应用的主要障碍。

TS一l分子筛经典合成法采用不含碱金属离子的高纯TPAOH为模板剂,成本较高,而且合成条件苛刻,制备重复性差,工业应用困难较大。

需要合成廉价的TS一1。

2建设意义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内环氧丙烷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PO工业伴随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25年自力更生创业、10年技术引进、近5年的国产化技术改造与新工艺的技术运用3个阶段,由小到大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产业系统。

(1)环氧丙烷工业的技术引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PO的市场需求量猛增,国内技术建设的小型生产装置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引进当时先进技术是快速提高我国PO产能的捷径。

从1984年开始先后有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原南京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二厂)、锦西化工厂(现锦西化工集团股份公司)、天津大沽化工厂、山东张店化工厂(现为山东东大化工集团公司)、福州第二化工厂等厂家,分别与日本昭和电工公司、日东三井东压公司和日本旭硝子公司等谈判引进PO生产技术和装置。

1988年2月,原南京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二厂建成投产我国第1套PO引进装置,生产能力为1万ta;

1989年10月天津大沽化工厂建成2万ta的引进装置;

1990年2月锦西化工厂建成2万ta的引进装置;

1991年5月山东张店化工厂建成1万ta年引进装置;

1995年2月江西九江化工厂又建成1套2万ta引进装置。

在此期间,宁波浙江化工厂(现为Dow独资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与美国Dow化学公司合资,利用Dow化学技术建成1套2万ta年生产装置,并都投入生产。

至此,我国引进技术共建成PO生产装置6套,总生产能力10万ta。

其中引进日本旭硝子公司2套、日本三井东压公司2套、日本昭和电工公司1套和美国Dow化学1套。

1993年4月,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三厂,采用中国石化总公司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结合国内开发技术又建成投产国产化2万taPO生产装置。

1988年~1995年我国共建成万t级以上PO生产装置7套,基本奠定了我国PO生产的工业基础,提高了PO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高质量的PO衍生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条件。

(2)国产化技术改造与新工艺的技术运用

原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二厂在对引进装置进行改造的同时,于1995年6月自行设计建成1套2.1万ta生产装置。

目前,2套1万ta生产装置经多次改造,扩至2套2万ta、共4万taPO生产装置;

锦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9月完成由2万ta扩增到3万ta的技术改造,至2000年装置的生产能力达到4万ta;

1999年5月锦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又引进日本旭硝子技术建第2套生产能力为8万ta的生产装置,目前其装置总生产能力为12万ta,成为氯醇法生产能力最大的PO生产企业;

天津大沽化工厂1995年进行了3万ta的扩能技术改造,1998年又将生产能力扩至5万ta,2006年下半年1套6万ta的装置建成投产,生产能力已达15万ta;

山东东大化工集团公司1995年和1996年2次改造,将原1万ta的PO生产装置扩至2万ta,2006年下半年该公司的生产能力已扩至6万ta;

山东滨州化工厂1999年利用自己的技术把2万taPO扩建到3.5万ta,在此基础上自己独立设计开发了6万taPO装置,目前共有总生产能力为10万ta;

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三厂1993年建成投产的2万taPO生产装置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造于1997年达到4万ta生产能力,1998年又进一步扩到5万ta,目前具备了8万ta的生产能力。

2005年,美国壳牌和中海油在惠州合资的1套以POSM共氧化法的25万taPO装置建成投产。

至此2005年,我国PO主要生产厂家有12家,PO总生产能力为84.5万ta,见表1。

(3)国内近年新建环氧丙烷计划

2004年起,国内PO产品市场紧缺,促进了PO生产装置的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

由于市场的需求加上对引进技术几年来的实践和认识,各企业依市场和生产成本的需要,纷纷对现有装置扩建改造或新建装置,如2007年南京金浦锦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万ta;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扩建6万t;

山东东大化学工业总公司扩建3万t;

福建湄洲湾氯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万ta;

山东金岭集团公司新建8万ta;

2008年南京金浦锦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建再建10万ta;

Lyondell中石化(镇海)新建28万ta。

(4)环氧丙烷技术的发展革新

目前国外环氧丙烷生产技术主要有:

氯醇法,乙苯共氧化法(POSM法),异丁烷共氧化法(POTAB法),异丙苯氧化法(CHP法),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HPPO法),氧气直接氧化法。

其中氯醇法,POSM法,POTAB法,CHP法,HPPO法已经实现工业化。

与传统的氯醇法、共氧化法工艺技术相比,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技术在经济、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该工艺在今后一段时期,将成为新建PO装置主要采用的生产工艺

2.2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2.2.1.环氧丙烷下游市场的巨大需求

环氧丙烷供需矛盾的缓解为下游发展提供了空间。

首先,下游行业的原料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如醇醚、碳酸二甲酯、丙二醇行业在原料资源充沛的前提下,产量大大提高。

2010年国内环氧丙烷用于聚醚多元醇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83.4%,占据主导地位,丙二醇占10.5%,其他包括异丙醇胺等占6.1%。

未来环氧丙烷消费中聚醚仍占主要地位,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丙二醇消费仍稳步增长,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1)聚醚多元醇

我国聚醚多元醇主要用于聚氨酯领域,自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PU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聚醚多元醇工厂大量新建、扩建。

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我国聚醚多元醇产量37.1万t,进口16.1万t,出口3.0万t,表观消费50.2万t,产品自给率约74%;

2004年聚醚多元醇产量63.9万t,进口17.5万t,出口2.9万t,表观消费78.5万t,产品自给率为81%;

2005年聚醚多元醇产量74.9万t,进口17.29万t,出口3.33万t,表观消费88.9万t,产品自给率为84%。

2004~2005年的表观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3.2%,聚醚多元醇行业自给率逐年提高。

2004年是中国聚醚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2005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原料供应等方面因素影响,聚醚行业的增速略有降低。

产品结构方面,硬泡聚醚行业在2005年实际增长幅度不大,软泡聚醚行业在2005年下半年发展较快。

2006年,是中国PO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首先,多套新建、扩建设备投入生产,供需关系从紧俏局面逐步走向平衡;

其次,市场价格从往年高位稍有回落;

生产商利润明显降低。

最后,下游衍生物的需求市场从2005年的压抑中释放出来,PO及其衍生物需求总量在2006年得到了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企业有30多家,2005年生产能力已达113.5万t,其中万t级规模以上的有近20家。

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聚氨酯事业部、中海壳牌、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天津石化公司聚氨酯部、锦化化工集团公司、山东东大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福建湄州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厂等。

根据聚氨酯工业发展情况分析,未来几年我国聚醚多元醇消费需求年增长预计将保持在10%以上。

预测到2008年我国聚醚多元醇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18.8万t,到2010年将达到143.6万t。

我国聚醚多元醇不仅在数量上基本已满足了PU材料的发展需求,而且在质量上已接近或达到同类进口聚醚多元醇水平,为我国PU材料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丙二醇

丙二醇是制造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的原料;

也是生产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和破乳剂的中间体;

由于其毒性小,因此还可用作食品色素、香料、化妆品的溶剂;

亦可作烟草湿润剂、防霉剂和水果催熟防腐剂;

在医药工业上,它主要用于注射剂的辅助剂及水溶性软膏;

在油漆、颜料、日用化学方面,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溶剂和增粘剂(如用于牙膏)等。

国内丙二醇主要消费领域集中在不饱和树脂领域,在该领域重消费比例高达70%以上,其它领域占30%。

2000年以来随着国内不饱和树脂行业的快速发展,丙二醇消费量大幅增加。

(3)其它行业

PO除在上述行业中大量使用外,还广泛用于涂料、刹车液、防冻剂、喷气发动机燃油添加剂、地板抛光剂、印刷油墨、电子化学品、清洁剂、选矿剂、皮革加工、PS版用感光液、短效增塑剂、染料、非离子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