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7072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

5.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B.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湿衣服晒在阳光下容易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B.铁丝C.木炭D.蜡烛

7.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Zn2+

8.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O2)B.干冰(CO2)C.甲烷(CH4)D.高锰酸钾(KMnO4)

10.“北斗”导航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原料主要是硅。

硅的元素符号是()

A.AlB.SiC.ClD.Se

11.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都需要催化剂

C.都需要加热

D.都有氧化物生成

12.暖宝宝中的发热剂主要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在实验室发热剂能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时,食盐可以加快铁粉的锈蚀

C.实验时,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是18.3%

13.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

A.KClO4

B.KClO3

C.CaCl2

D.C12O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会燃烧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燃烧一定需要氧气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5.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uO+2HCl=CuCl2+H2OB.H2+CuOCu+H2O

C.NH3+HCl=NH4ClD.CaCO3CaO+CO2↑

二、填空题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氮原子___________;

(2)一个硫酸分子___________;

(3)钠离子___________;

(4)汞元素___________;

(5)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1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膨化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充入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用凉开水养鱼,鱼易死亡原因是凉开水中缺少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氧原子B氧元素C氧分子

(3)油炸花生米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潮,不再脆了,原因是空气中含有_____(填化学式)。

(4)木炭可用于烧烤,是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_性。

18.我们在学习化学时要学会从多角度认识物质。

以“空气”为例,完成下面填空。

(1)从组成与结构角度:

①图甲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该实验中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是:

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__。

②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则“”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

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乙中可粗略表示空气微观组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从性质与用途角度:

①工业上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氮气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_不同,控制温度分离液态空气,发生的是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可用作粮食保护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9.M元素的单质是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发展较快,用途较广的有色材料,如可做火箭头、导弹点火头、航天器元部件及照明弹等,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M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

(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M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0.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

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X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点表示物质中,mN:

m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点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点对应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KNO3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1.为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加探究。

(1)如图在试管1、3、4中放入等质量白磷,试管2中放入红磷,试管3和4中加有与烧杯中的水等温的热水。

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同学们讨论认为通过比较试管___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温度达以着火点”;

通过试管1、3、4中的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另一条件为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结论,小组同学向试管3中通入空气,试管4中通入氧气,看到的现象为_____。

通过该现象,还能得出一条结论:

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是______。

(3)要验证燃烧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小组同学决定选择下列物品的两种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对比,你认为应该选择的两种物品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小煤块②水泥块③小木条④细铁丝

(4)破坏燃烧条件,燃烧就会停止。

小组内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生活中下列灭火方法,与如图灭火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废纸筐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草场着火用大型机械开挖隔离带D柴油泄露着火用沙土掩埋

2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

②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__________不变。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23.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③的文字表达式:

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六、实验题

24.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在不同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对氧气浓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

(1)实验室常通过丙、丁、戊三种途径来制取氧气。

①写出装置C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②若用途径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三种途径中消耗能源最少的是___________。

(2)在上述五个途径中最适合潜水艇中获得氧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七、计算题

25.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请计算:

(1)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

(2)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____________g花青素中含有的氢元素与198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相当。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洗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淘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切菜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煤气燃烧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2.D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