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6807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每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4、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10

第四章 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11

一、坡耕地的类型、分布及生产能力的分析11

二、坡耕地面积及利用现状分析12

三、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13

第五章 坡耕地治理的可行性分析15

一、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15

二、坡耕地治理的可行性15

第六章坡耕地治理的实施方案16

一、坡耕地治理的指导思想16

二、坡耕地治理的“新理念”17

三、坡耕地治理计划17

四、坡耕地治理的步骤18

五、坡耕地治理的措施19

1、政策措施20

2、社会措施20

3、技术措施21

第七章 坡耕地治理的效益分析23

一、坡耕地治理成果23

1、提高了治理速度23

2、确定了治理模式23

3、取得了治理成果23

二、坡耕地治理的效益24

1、保水效益24

2、保土效益24

3、保肥效益24

4、增产效益25

第八章 财务分析26

一、投资估算26

二、编制依据26

三、效益计算27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27

一、结论27

二、建议27

总论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

因此,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我国现有的耕地正受到“水资源不足、耕地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威胁。

目前,耕地的水土流失已经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它不仅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严重影响到我国13亿人口的生存问题。

为此,国家组织两院和水利部一起,历经两年时间的考察活动,考察的结果已经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

国家准备拿出一千个亿的资金,进行全国的坡耕地改造和治理工程。

二、项目立项的基础

辽宁省某某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过去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之一。

通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和反复探索,本着“科学治理,连续治理,规模治理,开发性治理坡耕地”的原则,以抓“两建”(山区生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促“两改”(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

用“两改”促“两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用“两变”促“两增”(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加收入)的发展思路,有效的实施“三步战略”,建立“三个阻控水土流失的工程体系”;

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三道防线”。

创立“三个水土流失防治模式”。

科学配置阻控水土流失的集成措施。

“突破了按小流域进行坡耕地治理的范围和界限,重新确定和分配坡耕地治理的时间和空间。

加快了坡耕地治理的步伐,扩大了坡耕地治理的规模。

使坡耕地治理基本上实现了“四化”(既:

坡耕地治理标准规范化,坡耕地治理范围社会化,坡耕地治理的速度现代化,坡耕地治理的方法机械化)。

为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提供了技术推广的平台和科技示范的基础。

三、项目名称

某某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

四、编制可研报告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办法》;

《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某某县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

《国家劳动定额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某某县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朝阳市的北端。

地处东经119°

14′至120°

03′,北纬41°

19′至41°

23′之间。

东部与朝阳县交界,南部与喀左县、凌源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赤峰市的宁城、喀喇沁旗及赤峰县隔老哈河相望。

东北与敖汉旗毗邻。

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二、水文气象

某某县属辽西山地丘陵区。

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努鲁儿虎山纵贯全县,中部地势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74%。

较大河流有老哈河、蹦蹦河、海棠河等。

本县处于中温带亚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7.8℃。

一月平均气温-11.4℃,最低气温-27.2℃,北部-30℃;

七月平均气温23.9℃,最高气温40℃。

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487毫米,北部448.5毫米,较干旱。

无霜期152天,北部125天。

三、资源概况

某某县是“六山一水三分田”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某某县的两大优势。

80年以来,农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高梁、大豆为主。

经济作物主要是向日葵。

森林盖率达30.4%,以牛、羊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牛肉和家兔已走向国际市场。

土特产主要有蜂蜜、红蘑、杏仁、黑瓜籽、大葱、大蒜等。

四、农业概况

某某县现在已经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但严重的干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冲破“雨养农业”传统的生产模式。

通过大面积削减了玉米、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的栽培面积,提高了土豆、西瓜、烤烟、蔬菜、甜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使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达到4:

6。

“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货币农业”已登上了某某县农业生产的舞台,并成为主角,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五、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公路建设共投资近1.3亿元,铺设油路277公里,新建桥梁227座5688延长米,改造路基139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143个村通了油路;

拓宽了101国道某某段,开通小叶线南出口;

阜朝、锦赤两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400万元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正在建设中。

城乡供电能力明显提高。

城网投资8450万元,完成了电网改造、一次变增容改造、陶瓷工业园供电等工程;

农网投资2.6亿元,完成了二期改造、重点输电线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实现了全县农村户户通电。

今年采取政府投入、上级补助、企业集资、部门自筹等方式筹资5100万元,新建和改造建青线、建深线、朱青线等输电线路,建设了小塘、小马场、青松岭三个变电所,将有效缓解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紧张状况。

通讯能力明显增强,固定电话达到13.8万户,移动电话达16万部以上,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3万户。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通公文传输网络,建成全省首家县乡视频系统工程。

六、社会经济状况

某某县地处辽宁省西部,是一个半干旱的丘陵山区。

全县现辖9个镇,23个乡。

342个村,总人口约5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

总土地面积729万亩,其中丘陵面积占43.3%,山地面积占30.4%,平原面积占26.3%。

坡耕地面积103万亩。

新修梯田40万亩。

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使粮食产量从两亿斤跨越到十亿斤。

预计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42.9%,比2002年增长1.9倍。

龙头企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绿龙公司、投资1.2亿元的承德颈复康药业、投资1.2亿元的兴诺米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深加工能力强、对农户和产业有较大牵动力的龙头企业。

到2007年末,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40家,晋升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22家,全县38%以上的农户已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48%和62%。

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龙头基地互动格局基本形成。

杂粮、马铃薯、烤烟、甜菜等产业基地建设正在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杂粮生产基地。

设施农业、裸地蔬菜、中药材生产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新建标准化冷棚3000栋。

以坡耕地治理为主的农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重点示范和推广拉动了农村经济。

带动了养殖业、畜牧业、杂粮业等农副产品总产值增加48.2%,实现人均收入1100元。

平均每年治理的坡耕地达3-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水平梯田兴建水利设施728处,新增灌溉面积12.8万亩,累计投资1.1亿元,新造和整理土地6.7万亩。

第三章坡耕地现状分析

一、坡耕地利用现状

土地资源数量多,面积大,土层厚,生产性能强,是某某县最大的资源优势。

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供给能力低,又是某某县的劣势。

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本,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却时时动摇这块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因此,耕地质量低下,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又是我县的县情。

由于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束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农业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造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土质瘠薄,十年九旱。

某某县现在3-15度的坡耕地共有103万亩,这些坡耕地因没有灌溉条件,农业只能靠“雨养”。

在坡耕地的利用上也只能“广种薄收,靠天吃饭”。

粮食单产在200-300斤徘徊,人均收入在200元左右。

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现状

1、坡耕地的基本要素

土壤和水分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土、水、肥又是坡耕地的基本要素。

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上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经过坡面、耕地、沟壑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汇集到江河里去,为此,造成耕地水、土、肥的破坏和损失。

所以说,水土流失已经是耕地的一大隐患。

2、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点

据水文资料记载,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占水土流失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壤和水分的破坏和损失,也造成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和损失。

致使土壤有机质被分解、驱动、破坏,致使土地硬化、沙化,导致生产条件恶化,生产能力丧失。

不仅使土壤肥力降低,还加剧了沟壑纵横,破坏了地面的完整,同时也降低了耕地的生产能力,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坡耕地的侵蚀形态

在地貌学中,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是地表形态重新塑造和雕刻的过程。

在土壤学中,把坡耕地土壤的破坏、土壤组成物质的迁移和损失及由此造成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衰退的过程,叫做土壤侵蚀。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又是一种做功的运动,是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在地表土壤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更是一种矛盾运动,其外营力和内营力是矛盾运动中的两个方面,当外部搬运土壤的能力大于土壤抗蚀能力时,既发生坡耕地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它既是地形破坏的因素,又是地形破坏的结果。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它受着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影响,因此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功能、多秩序的复杂过程。

由于自然因素在空间上有地域性的差异,因此,耕地的水土流失也有地域性的特点。

在高寒地区以冻融侵蚀为主,在湿润地区以水蚀为主,在干旱地区以风蚀为主。

某某县以水蚀和风蚀为主。

水和风是动力,土体是被破坏的对象,地形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基础。

在影响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因素中,各个因素并不单独起作用,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结果。

每一种因素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因此,土壤侵蚀在同一侵蚀类型中,有着不同的侵蚀形式,在同一侵蚀形式中,有着不同的侵蚀形态。

由于地表抗蚀力的差别及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