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058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霉素的发酵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能熟练进行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3、素质目标

【1】基本素质:

能根据需要,确定信息渠道,通过阅读、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工作成果。

【2】职业素质:

能够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道德素质:

能够遵守生产纪律,爱护仪器,节约能源,认真工作,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爱护公共财产,具有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青霉素发酵的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青霉素发酵的条件控制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境分析

1.多媒体教室及北京东方仿真操作系统

2.开放式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

3.微生物实训室

组织形式

分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

每组班组长一名(指定),负责接受任务并分配任务;

每组技术总监一名(指定),负责监督操作步骤;

每组工艺员一名(指定),负责监督工艺规范;

每组考核员一名(轮流),负责考核操作过程。

教学设计思想

项目教学

情景式教学

描述

1、工作任务驱动法

2、理论结合实践教学

3、体验式学习法

4、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资讯

Ø

由车间主任(教师扮演)向班组长(学生扮演)交代任务;

教师讲解知识要点。

重点讲解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发酵过程中的参数调整;

班组长向班组成员分配工作任务。

90分钟

引导法

讲授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2、计划

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后,分小组讨论;

学生利用立体教学资源制定实施计划初稿;

教师指导和答疑,但并不参与决策。

45分钟

小组讨论法

3、决策

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计划初稿;

抽2个小组进行初稿汇报,教师点评;

师生互动,修订实施计划,制定最终方案。

 

4、实施:

首先在仿真系统进行仿真操作,熟练后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实际操作。

学员按照实施方案、维修手册工艺规范进行操作;

教师现场提供指导,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各问题;

教师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规范工作行为,严格监督学生的操作,并对学生与设备的安全进行督导;

工艺员监督工艺规范性和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总监监督操作步骤并作业完成进度情况,观察每组成员的工作态度及劳动纪律,并做好记录;

操作过程180分钟

工作任务驱动法

5、检查

学员生产完毕,检验产品,分析数据结果,得出生产报告;

教师、技术总监和工艺员检查产品报告;

小组总结生产经验,并探索更佳工艺流程方案。

60分钟

6、评价

各小组上交相关资料,并准备小组答辩。

抽2个小组答辩;

教师对各小组的本次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着重强调作业的规范、流程和安全意识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五、教学内容

1、生产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青霉素生产基本知识

a.什么类的化合物成为青霉素?

青霉素的分子结构及其衍生物?

b.青霉素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c.青霉素理化性质?

d.青霉素生产菌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2)确定生产技术、生产菌种和工艺路线

a.生产技术:

微生物发酵技术

b.菌种:

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osogenum)

c.发酵工艺流程图

2、菌种培养

(1)生产孢子的制备

将砂土保藏的孢子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经传代活化。

最适生长温度在25~26℃,培养6~8d,得单

菌落,再转斜面,培养7~9d,得斜面孢子。

移植到优质小米(或大米)固体培养基上,25℃生长6~7d,制得小米孢子。

(2)种子罐和发酵罐培养工艺

采用三级发酵,一级发酵在小罐中进行,将生产孢子按一定接种量移入种子罐内,25℃培养40~45h,菌丝浓度达40%(体积分数)以上,形态正常,即移入繁殖罐内,主要是让孢子萌芽形成菌丝,制备大量种子。

通常在25℃培养13~15h,菌丝体积达40%以上,残糖在1.0%左右,无菌检查合格便可作为种子,按30%接种量移入发酵罐,此时的发酵为三级发酵,除了继续大量繁殖菌丝外主要是生产青霉素。

3、青霉素的发酵过程控制

整个发酵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的参数主要为:

培养基、温度、PH、溶氧量、菌丝生长速度形态与浓度、泡沫等以上六个主要因素。

结合下图菌种生长曲线,调控整个发酵过程。

4、青霉素的提取工艺过程

(1)提取过程

(2)精制流程

(3)成品鉴定

(4)青霉素钠的含量测定方法

【A】碘量法测定

精密称定样品5g,溶解后置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即为供试液,精密量取5mL,置于碘瓶中,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放置20min,再加1mL1mol/L盐酸和5mLpH4.5乙酸钠缓冲液,精密加入0.01mol/L碘滴定液15mL,密塞,摇匀,在20~25曟暗处放置20min,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另精密量取供试液5mL,置于碘瓶中,加缓冲液5mL,精密加入碘滴定液15mL,同法操作,作为空白。

【B】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5)灢乙腈(70暶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1.0mL/min。

取青霉素对照品和2灢苯乙酰胺各适量,加水制成1mL中含各约0.2mg的混合溶液,取20毺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色谱峰流出顺序为2灢苯乙酰胺、青霉素。

两峰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2.0,理论板数按青霉素峰计算不低于1600。

六、项目总结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