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429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解析】据材料“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老子和孔子都有类似的思想,这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C项正确;

“个人私欲膨胀”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故A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与后代相比并不高,故B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社会逐步瓦解,这是老子和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不是其影响后果,故D项错误。

故选C。

3.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

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对爱的理解不同

【答案】B

【解析】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表,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故选B。

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解析】试题分析:

“臣兼功于君”表明君臣关系的相互性,故A项错误;

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

“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表明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的相互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

董仲舒君辩证地看待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5.汉代有一典型案例:

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

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

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答案】A

【解析】“孝心”属于儒家伦理道德,因为“孝心”而无罪免刑则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了司法,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司法审判标准不可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不能说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司法只是受儒学的影响而己,不能说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因为材料主旨是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注意“孝心”等关键字眼。

6.有学者认为: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这说明程朱理学

A.重在经世致用

B.蔑视君主权威

C.追求普遍真理

D.实质虚伪教条

【解析】材料反映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象,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说明程朱理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材料不能反映程朱理学是虚伪教条,排除D项。

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王阳明主张心学,主张“心外无物”,两者类似,故D项正确;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

程颢属于理学代表人物,不是心学,故B项错误;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也是理学代表人物,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学生可以结合心学的相关知识,从“心外无物”理解,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8.黄宗羲说:

“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

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这表明

A.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

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黄宗羲倡导制定天下人之法,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为天下人谋利,人人平等,故可知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B项正确。

题干体现倡导制定天下人之法,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排除A。

当时,西方的民主思想没有影响中国,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

黄宗羲批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而没有特指清朝皇帝的专制,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9.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僵化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君主专制

D.批判农工商皆本

【解析】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主张农工商皆本,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

10.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

B.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

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D.官办书院数量与君主集权强化有关

【解析】通过表格可知,宋元时期民办书院比例较高,明清时期民办书院的比例越来越小,官办书院比例越来越大,说明政府对民办书院的限制越来越严重,与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强化有关,故D正确;

由表格数据可知,元朝民办书院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六十多,占主导地位,故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书院性质状况,无法体现书院数量的多少,B错误;

C表述错误,排除。

11.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豫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解析】韩非子“集权”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体现的是自然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

材料中韩非子的“集权”思想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不是儒家,故B项错误;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宋代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修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对君主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因此都体现了对君主统治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君主执政水平,故D项正确。

12.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

解释

A

中外朝

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常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

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B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C

《齐民要术》

杰出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

D

《天下郡国利病书》

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A.A

B.B

C.C

D.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朝是决策机构,故A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故B项错误;

《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农书,故C项正确;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思想,故D项错误。

13.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解析】古代天文学向着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方向发展,就使得天文与政治和人事联系密切,而减少了其作为自然界的事物的本来趋势,所以会使得古代天文学缺少对天文天象自身发展规律的探究,故选A。

14.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

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

“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表明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与社会民生相关的书籍生产和消费,故B正确;

C、D与材料无关,排除。

15.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书法应“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所欲,便以为姿”。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

B.书法者应该性情奔放、不拘一格

C.书法风格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D.书法者应该致力于身心的修养

【解析】据材料“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所欲,便以为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书法具有抒情达性的功能,说明书法是表达性情的艺术手段,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说明书法者应该性情奔放、不拘一格,故B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书法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故C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书法者身心的修养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A。

16.汉代《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诗

A.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