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078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内环境的温度、pH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意义:

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调节:

主要是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方式。

1.下列液体是否构成内环境?

①汗液 ②尿液 ③血浆 ④消化液 ⑤细胞质基质

提示:

③属于内环境,①②④⑤不属于内环境。

2.分析血浆、淋巴液与组织液中哪两者成分最相近,并说明理由。

淋巴液与组织液的成分最相近,因为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下列物质哪些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并说明原因。

①纤维蛋白原 ②尿素 ③呼吸酶 ④消化液 ⑤血红蛋白 ⑥胰岛素

③④⑤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③⑤存在于细胞内,④存在于外界环境。

4.血液常规检查时,参考值为什么有一个范围?

这说明:

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5.思考内环境稳态的对象及特点。

稳态的对象有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

特点是在一个范围内波动。

[跟随名师·

解疑难]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1)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液,④是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⑤为血细胞,①②③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2)由图中可知:

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为组织液,血细胞的生活环境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为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为淋巴液、组织液。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的内在联系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上。

(1)由于毛细血管分布于组织间隙,而且毛细血管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2)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因此,淋巴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淋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多少,常用mol·

L-1或mmol·

L-1表示,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的渗透压越大。

②血浆渗透压与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

故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叫生理盐水。

凡是高于0.9%的NaCl溶液称为高渗溶液,低于0.9%时则称为低渗溶液。

(2)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波动,机体在代谢过程中虽然经常有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但血浆的pH却能保持相对稳定。

过酸或过碱可引起机体的酸中毒或碱中毒。

(3)温度:

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内环境稳态重要性归纳

水的平衡及调节

1.水的平衡

(1)来源:

饮水、食物中的水,代谢过程产生的水。

(2)排出途径:

肾脏排尿、汗液分泌、呼气、消化液的分泌。

(3)尿的形成:

血液原尿终尿。

2.水平衡的调节(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

1.人每天为什么必须保证水的摄入量,以维持一定的尿量?

人体代谢废物需要随尿液排出,尿量太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会引起中毒。

2.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平衡的调节吗?

试说明理由。

不能,机体是靠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行调节的,而不是直接感受水分含量的变化。

3.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释放部位和发挥作用的部位有何不同?

产生部位是下丘脑,释放部位是垂体,发挥作用的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1.水平衡调节图解

2.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1)感受刺激:

含渗透压感受器。

(2)分泌功能:

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3)神经中枢:

调节水盐平衡。

(4)传导兴奋:

能够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无机盐的平衡及调节

1.无机盐的平衡

主要是食物。

主要是肾脏排尿;

少量随汗液和粪便排出。

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主要激素:

醛固酮。

(2)过程:

1.剧烈运动后宜喝纯净水还是淡盐水?

为什么?

淡盐水,因为剧烈运动时会排出大量的汗液,从而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喝淡盐水可以维持人体无机盐的平衡。

2.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产生部位与发挥作用的部分是否相同?

产生部位不同,发挥作用的部位相同。

1.Na+和K+排出器官及其排出特点

Na+和K+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的。

Na+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K+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2.与水平衡和无机盐平衡有关的激素

名称

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

成分

多肽类物质

固醇类

分泌

部位

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入血液

肾上腺皮质

作用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体内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降低)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内环境的概念及成分

[例1] (海南高考)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D.氨基酸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内环境是身体内,细胞外的液体。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既可存在于细胞内,也可以存在于细胞外;

糖原存在于细胞内,须分解为单糖才可进入内环境;

而身体外的糖原被摄入后须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进入内环境,故内环境中无糖原;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

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浆(内环境)。

[答案] B

1.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

A.浮肿B.手足抽搐

C.贫血D.尿毒症

解析:

内环境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其他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各种成分在体内维持各自的相对含量,当其含量发生变化时,会引起一些病症。

如组织液中水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a2+含量太低,易发生抽搐;

尿素、氨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尿毒症,但血红蛋白含量太低导致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遗传决定的,与细胞外液成分改变无直接关系。

答案:

C

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例2]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的稳态只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C.新陈代谢的各种反应需要内环境稳态的相对恒定

D.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反馈调节

[精讲精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主要依靠反馈调节维持。

2.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夏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剧烈的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

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人在剧烈运动后体内产生的乳酸多数被中和,血浆pH不会显著下降。

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失去许多无机盐和水,故应及时补充无机盐和水。

另外,代谢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夏季体内外温差小,因此应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体温平衡。

人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剧烈运动后,体内糖类物质减少,为尽快恢复应进食含糖较多的食品。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因此,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酶促反应会减慢。

B

[例3] (北京高考)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精讲精析] 饮水过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肿胀。

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 A

3.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

A.抗利尿激素 渴觉中枢 肾小管、集合管

B.渴觉中枢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 肾小管、集合管 抗利尿激素

图中A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B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C为渴觉中枢,引起渴觉,主动饮水。

[例4]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

B.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

C.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

D.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精讲精析] 由“内K+外Na+”这一事实,可说明K+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题如果只从钠和钾的排出特点,即钠盐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盐不吃也排来考虑,容易误认为机体易缺钾盐,造成思维障碍,实际上还要考虑平衡调节的特点。

人体易缺的盐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需求量大的,一种是容易丢失的。

从需求量来看,人体对钠盐的需求多,所以每天要补充食盐;

而钾盐的需求相对少,从食物中就可以获得补充。

从丢失来看,钠盐在细胞中相对容易丢失,而钾盐是不吃也排,也易丢失。

但从盐平衡的调节来看,在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或对钾的分泌。

由此可见,人体易缺钠,正是因为钠易缺,人体才有保钠的机制,相对而言,钾盐不但不容易缺乏,还容易过量,因此肾小管才有分泌钾的功能。

1.探究血浆中的无机盐浓度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2.探究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浓度。

3探究水盐平衡的中枢。

典例剖析

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

实验名称:

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一)材料与方法:

(1)家兔12只,2.5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溶液,乙组滴注0.9%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为200mL,滴定0.5h。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免的尿液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