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方法学上讲,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不适用于散射免疫比浊法。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胱抑素C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管理类别为二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辅助诊断的临床适应证背景情况
(1)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
胱抑素C(CystatinC,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3KD,由1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
循环血液中的CysC能自由透过肾小球,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上皮细胞摄取并分解,尿中仅微量排出。
CysC水平不受性别、年龄、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的理想内源性标志物。
当肾功能受损时,Cys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
肾衰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ys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数倍甚至十数倍。
(2)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证背景情况,如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实验室诊断方法等。
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评估在肾功能的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注:
若注册申报产品声称临床意义超出此内容范围,应提供相关文献或临床研究依据。
CysC分子量较小,其测定方法主要基于免疫反应原理。
随着CysC在临床上的应用,检测它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按照原理大体上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非均相法如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荧光免疫测定法(FIA)、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
另一类是均相法如颗粒计数免疫测定法,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T)。
非均相法难于自动化,限制了CysC的临床推广应用,胶乳免疫测定是一种均相测定方法,在胶乳颗粒上包被抗体,与抗原结合时颗粒发生凝集,此方法易于自动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2.产品描述
包括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主要原材料的来源、质量控制及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关键控制点,质控品、校准品的制备方法及溯源情况。
3.有关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
如果体外诊断试剂中的主要原材料采用各种动物、病原体、人源的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经处理或添加某些物质制备而成,为保证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研究者应提供上述原材料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
4.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5.参考文献
6.其他
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相关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申请注册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同等。
(二)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主要原材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实验验证研究资料;
质控品(如产品包含)、校准品(如产品包含)的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及试验资料;
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可以用流程图表示,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并简单说明控制方法。
确定反应温度、时间、缓冲体系等的研究资料、确定样本和试剂(盒)组分加样量的研究资料。
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详述。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申请人应提交产品研制阶段对三批试剂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评价都应包括具体研究目的、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实验数据、统计方法、可接受标准、研究结论等详细资料。
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有关分析性能验证的背景信息也应在申报资料中有所体现,包括实验地点、适用仪器、试剂规格和批号、所选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临床样本来源等。
性能评估应至少包括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分析特异性(抗干扰能力)等。
1.试剂空白吸光度
用生理盐水作为样本重复测定2次,记录试剂参数规定读数点主波长下的吸光度值(A),结果均值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
2.分析灵敏度
测定已知浓度在(1.00±
0.10)mg/L的样本,记录试剂规定参数的吸光度差值。
换算为1.00mg/L的胱抑素C的吸光度差值,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
3.准确度
建议按如下优先顺序,同时结合申请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之一对试剂准确度进行评价。
(1)相对偏差
根据生产企业提供的试剂线性区间,将可用于评价常规方法的参考物质作为样本,按照待测试剂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检测,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测试结果记为(Mi),按公式
(1)分别计算相对偏差(Bi),如果3次结果都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即判为合格。
如果大于等于2次的结果不符合,即判为不合格。
如果有2次结果符合,1次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应重新连续测试20次,并分别按照公式
(1)计算相对偏差,如果大于等于19次测试的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即判为合格,准确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
Bi=(Mi-T)/T×
100%
(1)
式中:
Bi—相对偏差;
Mi—测量浓度;
T—参考物质标示值。
(2)回收试验
在人源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由具有溯源性的参考物质配制的标准溶液(标准溶液体积与人源性样品体积比应不会产生基质的变化,加入标准溶液后样品总浓度必须在试剂检测线性区间内)或纯品,每个浓度重复检测3次,按公式
(2)计算回收率,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
R=[C×
(V0+V)-C0×
V0)]/(V×
CS)×
100%
(2)
R—回收率;
V—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
V0—人源样品的体积;
C—人源样品加入标准溶液后的检测浓度;
C0—人源样品的检测浓度;
Cs—标准溶液的浓度。
(3)方法学比对
参照EP9—A2的方法,用不少于40个在检测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人源样品,以生产企业指定的已上市分析系统作为比对方法,每份样品按待测试剂操作方法及比对方法分别检测。
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r)及医学参考水平的相对偏差,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或技术要求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
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
4.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的评估方法包括重复性和批间差试验,应至少包括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其中一个样本浓度应在(1.00±
0.10)mg/L样本范围内,另一个样本应为异常高值样本。
(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不同浓度的样品分别重复测定10次,计算10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D),根据公式(3)得出变异系数(CV),结果均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
CV=SD/×
100%(3)
CV—变异系数;
SD—10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
—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批间差
分别用三个不同批号试剂,对不同浓度的样品,分别重复测定3次,计算每个浓度样本每批号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i,i=1、2、3),根据公式(4)、公式(5)计算批间相对极差(R),结果均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相应性能指标的要求。
=(4)
R=(max-min)/×
100%(5)
R—批间相对极差;
max—i的最大值,i=1、2、3;
min—i的最小值,i=1、2、3;
T—三批测量结果的总平均值。
5.线性
取接近测定范围上限的高值(H)和接近下限的低值(L)样本各一份,混合成至少6个稀释浓度的样本(xi),充分混匀,防止蒸发或其他改变。
用试剂(盒)分别测试各稀释浓度3次,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稀释浓度检测结果的均值(yi),以xi为自变量,以yi为因变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按公式(6)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
同时将xi代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yi的估计值(yie),根据公式(7)和(8)计算线性绝对偏差或相对偏差(Ri),结果均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
(6)
绝对偏差=检测结果均值(yi)-估计值(yie)(7)
(8)
建立试剂线性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且应充分考虑多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
6.分析特异性
(1)交叉反应:
易产生交叉反应的其他抗原、抗体及嗜异性抗体等的验证情况。
(2)干扰物质:
可采用回收试验对样本中常见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溶血、高脂、黄疸、类风湿因子、抗凝剂等干扰因子的研究,干扰物浓度的分布应覆盖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物质浓度,结果应量化表示,禁用轻度、严重的模糊表述。
(3)药物干扰的研究可根据需要由申请人选择是否进行或选择何种药物及其浓度进行。
7.其他需注意问题
(1)申请人可建立自己的企业参考品,参考品来源应稳定,并明确建立过程。
(2)如注册申请中包括不同适用机型,需要提交在不同机型上进行上述项目评估的试验资料及总结。
如注册申请中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
如不同的包装规格产品间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采用每个包装规格产品进行的上述项目评估的试验资料及总结。
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详细说明,具体说明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分析性能评估报告应明确所用仪器设备型号、校准品、质控品等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批号等信息。
(3)校准品溯源及质控品定值
校准品、质控品应提供详细的量值溯源资料。
应参照GB/T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