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041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Word下载.docx

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对ASCVD危险分层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标准,找出超高危ASCVD患者,推荐相应的降脂治疗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导ASCVD的二级预防。

一、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

临床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arterydisease,PAD)等,以上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

(一)ASCVD二级预防的风险因素评估

全面评价ASCVD总体危险是防治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

既往指南大多评估患者的10年总体发病风险,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ASCVD患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

然而,即使在ASCVD患者之间,再次发生ASCVD事件的风险也截然不同:

其10年严重血管事件的再发率在17%,其中18%的人再发率<

10%,22%的人再发率>

30%。

ASCVD患者1年内面临极高的再发事件风险,中国国家卒中登记处入选11560例患者,结果显示有17.7%的患者1年内卒中再发。

国外亦有研究发现,患者发生ACS后1年内再发缺血性事件的风险为9.2%。

丹麦一项登记队列研究在平均3.6年的随访中观察到,MI发生后1年内患者再次发生MI、卒中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为20%。

EPICORAsia研究结果显示,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2年内再发率为3.0%~8.7%。

此外,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也可能增加患者未来事件的风险,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风险更高。

与单纯PAD患者相比,同时合并PAD、冠状动脉病变和脑血管病变患者的MACE风险增加2.41倍,故并存多种类型血管病变患者的MACE风险显著增加。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MACE再发率高,台湾的一项研究纳入已经发生MACE并接受二级预防治疗的CKD患者和非CKD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CKD患者的MACE再发率显著高于非CKD患者(19.5%比9.1%)。

对ASCVD人群,虽然可通过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改善预后,但近年发表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极高危ASCVD患者,LDL-C水平在达到1.8mmol/L的降脂目标后,仍有较大的残余风险,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可能存在更多获益。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我国2016年发表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基本框架内,在充分评估患者获益/风险比及药品价格等前提下,根据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专家组建议对ASCVD患者的二级预防的风险做进一步的分层。

(二)超高危ASCVD患者的定义

基于亚洲及中国人群的临床血脂管理经验,同时参考2018年AHA/ACC胆固醇管理指南,建议中国超高危ASCVD患者的风险分层采用严重事件+高风险因素模式,定义为发生过≥2次严重的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为超高危ASCVD患者(表1)。

表1 

严重ASCVD事件和高风险因素的定义 

项目

内容

严重ASCVD

近期发生过ACS(在既往12个月内)

心肌梗死史(12个月以上)

缺血性卒中史

有症状的周围血管病变,既往接受过血运重建或截肢

高风险因素

多血管床病变(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同时存在2~3处有缺血症状的动脉病变)

早发冠心病(男<

55岁、女<

65岁发病史)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基线LDL-C>

4.9mmol/L

既往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

糖尿病

高血压

慢性肾脏病(3/4期)

吸烟

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仍≥2.6mmol/L

注:

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S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二、超高危ASCVD患者的治疗

(一)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1.干预靶点:

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清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是通过降脂治疗以降低患者ASCVD的风险。

现有研究证实LDL-C水平是ASCVD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

非HDL-C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但在ASCVD超高危人群中的意义有待验证。

根据ASCVD风险的不同,降低LDL-C和非HDL-C的达标值也不同。

2.干预靶标:

IMPROVE-IT、FOURIER及ODYSSEYOUTCOMES研究均显示,对ASCVD极高风险人群进一步降低其LDL-C水平带来的获益。

IMPROVE-IT研究中,最大耐受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ACS患者LDL-C水平从均值1.8mmol/L(70mg/dl)降低至1.4mmol/L(54mg/dl),随访7年,主要研究终点(心血管死亡、MI、卒中、因不稳定心绞痛住院或冠脉血运重建)的发生风险降低6.4%。

FOURIER研究纳入已有ASCVD的患者,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和/或依折麦布联合依洛尤单抗治疗,LDL-C水平从基线均值2.38mmol/L(92mg/dl)降低至0.78mmol/L(30mg/dl),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15%。

在随机化前1~12个月因ACS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的ODYSSEYOUTCOMES研究也显示出相似结果,接受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的患者LDL-C水平降低至均值1.4mmol/L(53mg/dl),其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15%。

在评估2017年以后的国际各类指南和共识后,专家组建议对符合中国超高危ASCVD定义的患者,LDL-C水平的干预靶标为降低至1.4mmol/L以下且较基线降幅超过50%(基线是指未接受降脂药物治疗时的LDL-C水平,而正在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中,则外推计算基线的LDL-C水平)。

对于2年内发生≥2次MACE的患者,可考虑LDL-C降至1.0mmol/L以下且较基线降幅超过50%以上。

此外,非HDL-C作为次要靶标,专家组建议超高危ASCVD患者的非HDL-C<

2.2mmol/L(表2)。

表2 

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的干预靶标 

干预靶标

目标

主要靶标(LDL-C)

超高危ASCVD患者的LDL-C降低至1.4mmol/L以下且较基线降幅超过50%(基线是指未接受降脂药物治疗时的LDL-C水平)

对于2年内发生≥2次MACE的患者,可考虑LDL-C降至1.0mmol/L以下且较基线降幅超过50%以上

次要靶标(非HDL-C)

极高危ASCVD患者的非HDL-C<

2.2mmol/L

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治疗原则:

血脂异常的治疗受药物依从性、饮食、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

所有超高危ASCVD人群都应接受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干预。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开始降脂治疗后每4~6周复查血脂水平,调整治疗方案,直至血脂达标,并同期复查肝脏转氨酶和肌酸激酶。

在进行降脂治疗或更改降脂方案前,需评估患者LDL-C水平及既往药物治疗史,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采取适合的降脂治疗方案。

对于超高危ASCVD患者,应尽早开始降脂治疗,并长期治疗,以获得更多的生存获益。

启动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时机:

对于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4~6周后LDL-C不达标的超高危ASCVD患者,可以考虑联合非他汀治疗。

对于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以达标(<

1.4mmol/L且较基线降幅≥50%)的患者,建议他汀类联合依折麦布;

对于预计不达标的患者,建议他汀类联合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proproteinconvertasesubtilisin/kexintype9,PCSK9)抑制剂;

对于他汀类联合依折麦布治疗4~6周后LDL-C仍不达标的患者,建议联合PCSK9抑制剂;

如患者出现肌病或肝功能受损,经评估明确为他汀类(任何种类或剂量)不耐受的患者,建议采用PCSK9抑制剂治疗,以降低LDL-C水平。

超高危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路径见图1。

▲图1 

超高危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路径

(二)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营养与膳食、身体活动与锻炼、体重控制、戒烟与限制饮酒等方面。

均衡膳食包括蔬菜、水果、全麦谷物、豆类、植物油和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包括低脂乳制品、低脂禽类、鱼/海鲜与坚果。

同时控制高胆固醇饮食、甜食、糖类添加饮料和红肉的摄入。

调整膳食以达到合适的热量摄取,避免体重增长。

对于肥胖及超重的患者,应促进其减重。

膳食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如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情况应进行制定个体化的膳食方案。

在身体活动与锻炼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合理的身体活动方案。

(三)降脂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超高危ASCVD患者二级预防的基石。

其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下降,继而通过负反馈调节使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明显上调,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颗粒表面的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B和E与上调的受体相结合,将循环中的LDL和VLDL颗粒大量转移至肝细胞内,从而使血中的LDL-C和VLDL-C水平显著下降。

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serumtotalcholesterol,TC)、LDL-C及ApoB水平,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也有降低作用。

他汀类药物口服吸收迅速。

除普伐他汀,大多数他汀类药物均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450)家族代谢,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血脂康胶囊虽被归入降脂中药,但其降脂机制与他汀类似,系通过现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工艺,由特制红曲加入稻米生物发酵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13种天然复合他汀,系无晶型结构的洛伐他汀及其同类物。

常用剂量为0.6g,2次/d。

他汀类药物治疗根据强度可分为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与高强度他汀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