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4926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Word格式.docx

一、指南说明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是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旨在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水专项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在“十一五”“控源减排”的基础上,“十二五”将重点突破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确保重点流域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根据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水质改善重点工程所急需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的科技支撑需求,“十二五”水专项将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水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环境监测”等5个方面开展关键设备研发,培育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大幅度提升我国环保产业整装成套技术的研发能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本次公开择优课题为“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中线工程水源区重要污染源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机制研究与示范”两项课题。

针对有色金属采选和黄姜加工行业造成的重金属和氨氮等敏感性污染,开展清洁生产与废水综合治理技术、非点源污染防治、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及设备产业化研究,形成水源区钒、钼等典型矿种清洁生产、废水减量和处理回用、尾矿等废弃物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治理修复的整装成套关键技术集成并示范;

开展黄姜皂素加工清洁生产与废水高标准达标处理整装成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为全国其它调水工程或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指导;

针对水源区水质保护要求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迫切之间的尖锐矛盾,结合正在实施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及即将实施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为实现水源区水质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目标;

建立水源区数字流域平台,提出水环境分区分类管理框架;

选择示范区,构建基于水质安全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以指导水源区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

通过开展生态补偿和对口帮扶机制及其技术体系研究,及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政策法规的研究,形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技术支撑体系,为永保“一库清水”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二、指南内容

(一)中线工程水源区重要污染源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研究目标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入库干流及库区水质安全保障为目标,课题针对丹江口库区重要污染源,如重金属、黄姜等,开展水源区典型污染源点源污染消减与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及河道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并选择典型流域进行全过程控制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建立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最终在完成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负荷分配和重金属矿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基础上,将水源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在整个水源区推广应用,从而确保丹江口库区水源区饮用水和调水安全。

2、研究内容

(1)水源区典型重金属工业点源污染控源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水源区重金属矿采选冶炼企业数量众多,造成河流重金属污染,并使得部分河流或支流时有重金属浓度超标现象。

为控制水源区重金属污染,课题选择水源区特色重金属矿种的采选冶炼工业点源密集分布流域,开展重金属污染工业点源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并选择典型河流沿线有代表性企业进行技术成果应用示范,通过建立3-4个典型矿种、典型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工程,实现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水质与饮用水源地衔接。

(2)水源区典型重金属污染河流流域综合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水源区流域内有色金属采选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配套环境保护管理及科技支撑能力弱的现状,在查明流域典型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开展尾矿(尾渣)库重金属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矿区重金属污染场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矿区非点源污染削减关键技术研究及已造成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综合治理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形成适合库区重金属矿山开发区域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污染风险防范的整装成套技术,得到入河前非点源重金属污染修复与阻隔等技术;

选择典型重污染河段或小流域,开展非点源污染源头控制与已污染河道治理修复技术工程示范,实现示范河段或小流域综合整治后生态环境质量、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指标显著好转,示范区水质功能达标。

(3)黄姜皂素加工清洁生产整装成套与废水高标准达标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在“十一五”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皂素提取加工行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包括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清洁生产和经济有效的末端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高标准达标排放的成套集成关键技术;

提出200t/a以上皂素提取的生产工艺及资源配置模式。

根据“十一五”黄姜皂素加工污染治理项目或课题验收情况,选择技术基础好、示范条件佳的企业进行工程示范,实现COD和氨氮大幅度削减,排放水质达标,受纳水体达到功能区要求。

(4)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研究

依托《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修订本)》中安排的治污项目和资金,结合国家其它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研究成果,科学的制定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案一套,从而为丹江口水库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安全提供保障,为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3、主要考核指标

(1)针对水源区典型矿种在选矿过程中有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出。

重点突破绿色选矿药剂、选矿废水高效水处理剂、选矿废水全回用等关键技术,并建立1-2项示范工程。

要求选矿废水处理及回用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2000吨/天,选矿废水处理回用率90%以上,排水水质稳定达标。

(2)针对水源区典型矿种冶炼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重点从清洁生产角度,从源头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量,在此基础上,研发末端废水综合治理技术。

要求形成1-2项典型矿种清洁生产工艺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成套关键技术,并建立1-2项示范工程。

实现1-2个水源区典型矿种采用课题研究技术成果治理后,重金属污染排放较现有水平削减80%以上,排水水质稳定达标。

(3)选择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入库支流,通过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在整个流域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实现入河重金属污染负荷削减70%以上,入库水、沉积物与示范支流重金属含量达到功能区要求,为整个水源区重金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产业化模式和技术支撑。

(4)形成水源区典型矿种采矿过程重金属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并建立1处示范工程,要求典型矿种岩土侵蚀重金属污染控制示范场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植被覆盖率不小于85%,示范工程建成后,水土流失量削减80%以上。

(5)建成有色金属采选行业污染典型河流综合整治示范区1个,示范河段长度不小于5km,研发适合当地特点的尾矿(尾渣)库重金属固定化、重金属面源污染阻隔、矿区重金属污染场地生态修复、矿区非点源污染削减和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并在示范河段综合应用。

要求示范河段水质重金属等水质指标到达地表水II类以上要求。

(6)形成黄姜加工清洁生产整装成套技术1项,形成黄姜加工废水高标准达标处理技术与整装成套装备1项,建立皂素产量不小于200t/a的清洁生产及末端废水集成技术示范工程1个,获得黄姜皂素清洁化生产工艺,生产周期显著缩短,污染物负荷减少80%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皂素提取率相当,纤维和淀粉分离后便于后续的资源综合利用;

获得黄姜加工废水的高效处理工艺,出水水质主控指标CODcr≤100mg/L,NH4+-N≤5mg/L,TN≤15mg/L,SS<

70,pH值6~9,色度<

40;

全过程考虑的条件下,每吨废水综合处理运行成本<

5元,吨皂素废水处理运行成本<

3000元;

编制黄姜皂素的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和指标体系1项,编制黄姜皂素加工废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指南1份、制定水源区黄姜加工高标准排放地方标准1项。

(7)建立水源区重金属污染来源和负荷强度数据库,在流域尺度上确认重金属在环境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和通量水平,形成基于断面通量观测的污染源解析方法1套,进行预测分析并得到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态势报告1份,建立污染态势分析模型1个,分析软件1个。

(8)估算水源区重金属污染的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结合实际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负荷情况,制定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负荷分配方案1套。

(9)研究并制定水源区水库典型重金属水环境基准,至少包括钒、钼、汞等敏感性重金属污染物的水源水质基准3个以上,制定水源区钼矿排放标准1项,水源区重金属尾矿库高标准建设规范1项。

制定适合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典型矿种的生产加工污染控制标准、最佳可行技术(BAT)和污染控制工程规范一套。

(10)构建水源区矿产结构调整方案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建立重金属矿产结构调整优化模型,以库区水质长效安全为首要目标,制定水源区重金属矿产结构优化调整布局方案,制定水源区典型矿种的准入条件。

(11)上述研究基础上,形成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水污染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并纳入水库管理系统进行试运行;

完成相关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政策、标准和规范的报批稿。

4、课题实施年限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总经费预算112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预算4480万元,

企业和政府配套经费不少于6720万元。

6、其他要求

申报单位应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充分沟通,取得认可。

申报单位应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污染、及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技术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丹江口水源区已经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二)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在收集水源区空间和属性数据基础上,建立水源区数字流域平台,建立水源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从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水环境容量角度,系统集成水源区构建中线水源区数字流域平台,针对水源区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及水源区建立和完善“双赢”长效保障机制的难点问题,以湖北十堰市为示范区,通过开展水质安全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构建水源区基于水质安全的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

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优化生态补偿及对口帮扶机制的建议方案及测算技术方法;

研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建议,建立中线水源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市县标准,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南,为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数字流域平台建设与分区分类管理框架研究

构建水源区自然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子信息库;

开发水源区水质信息实时传输模块、水质评价和预测模块,构建中线水源区水质信息系统。

应用3S、数据库、软件工程技术等手段,研究建立从空间和属性数据获取、处理、模拟和可视化为一体的集成系统,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调用和模块化管理。

以水源区各子流域边界套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分析计算各单元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从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水环境容量角度,提出水源区水环境分区分类管理框架,并建立各控制单元污染物总量核算、分配和削减技术体系。

为水源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生态补偿和对口帮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奠定基础。

(2)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

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通过测算确保水质安全的环境容量、排污总量,以反演各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量及其各行业领域分量。

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和系统,研究建立基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