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4840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6、能对课文中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明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快乐,思考成长中问题,形成积极向上人生态度。

单元重点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具体方法。

3.围绕成长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单元难点

1、对文中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看法。

2、学习书信正确格式及写法。

3、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道理。

4、围绕成长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法与学法

先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一些有趣事,有教育意义事等,了解名人成长历程,然后回到课堂,逐课学习。

按“口语交际---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单元总结”思路组织学习。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26、《那片绿绿爬山虎》 

 

2课时 

27、《乌塔》 

1课时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授课内容:

第25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知道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原因。

过程与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感情。

深入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目。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原因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近代帝国主义者欺凌中国人画面片段,教师结合画面用低沉、愤懑语言导入:

在近代中国,我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处处挨打受欺: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中国人被看作是“东亚病夫”„„面对这样社会现实,少年周恩来立下了远大志向,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出示周总理照片)他,就是把毕生献给祖国和人民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

(板书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 

3、看老师写课题——“崛起”“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

来,齐读课题。

生:

(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

崛起,就是兴起,之,是“”。

意思就是为中华兴起而读书。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齐读) 

这是他一生信守诺言,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也是他终生奋斗目标,请大家再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会立下这样志向?

) 

大家疑问都是同一个问题,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呢?

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书121页,自己读吧,不要齐读。

按照自己速度读,自己读自己。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把不理解词语画出来。

2、试读以下词语。

3、 

课文讲述了周恩来( 

)件事,第( 

)件事是周恩来表达自己远大志向。

4、一课十问反馈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原因。

(1)指导写字:

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

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学生思考

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词语画出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读

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3个小故事。

课文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导入部分,目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铺垫。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感受。

布置作业

1.按要求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A类生选四个词串词成句。

B类生选四个词造句。

板书设计

耳听 

疑惑不解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立志) 

眼见 

深刻体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目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

一、读题导入,切入重点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题目(师指屏幕课题)—— 

生齐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题目当中“中华崛起”意思正好相反。

这个词语,请大家找一找。

(用很快速度找到并举手) 

是“中华不振”。

(在课题下方板书“中华不振”)请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词语—— 

(齐读)“中华不振”。

二、交流点拨,感受不振 

在课文当中,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中华不振”这个词语意思?

把它划下来,挑自己感受最深一些地方,来读给大家听!

(自由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

生交流汇报,师随文点拨 

三、深入感悟,研读不振 

是啊,“中华不振”!

老师发现,有一段话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了下来(投影出示该段话)。

我记得刚才是这位同学读到了这段话,请你站起来,你把这段话再读一遍,行吗?

听着这位同学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画面?

(一个悲痛妇女) 

1、 

领读:

这个妇女亲人——她原指望——谁知——反而—— 

2、 

想象:

被轧死可能是妇女活泼可爱孩子,她心如刀绞。

指名读 

被轧死可能是妇女-白发苍苍母亲,她泣不成声。

被轧死可能是妇女相依为命丈夫,她悲痛欲绝。

(真是一个可怜妇女、) 

3、面对这么不幸妇女,按理说,巡警该怎样做?

可是?

(真是一个可恨巡警。

4、这边是悲痛欲绝妇女,那边洋人却是怎样呢?

(得意扬扬) 

同学们,你们干了什么事情时候,才得意扬扬啊 

干了好事时候才得意扬扬。

在这里,洋人是干了什么好事吗?

不是。

那他干了什么事呢?

干了坏事。

你看,洋人干了坏事还得意扬扬。

同学们,这不是在中国土地上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5、除了可怜妇女,可恨巡警,可恶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画面?

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是什么让人都紧握着拳头?

愤怒。

读出你愤怒。

我们一起紧握着拳头,一起读。

此时你紧握拳头最想揍谁?

揍那个洋人。

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处”。

写好同学,我们再读这个词。

该不该惩处?

想不想惩处?

但是谁又能怎么样呢?

中国人可悲啊!

因为这是在洋人租界里。

6、师:

回头看看,一位可怜中国妇女,一个可恨洋人,一个可恶中国巡警,一群可悲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一幕。

但是谁又敢怎么样呢?

同学们,读着这样话,亲眼目睹着这样事情,你脑子里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问?

7、师:

既然,脑子里有那么多问题困扰着你们,折磨着你们,那么,你们想过这些问题答案吗?

一个中国人想在自己土地上走走,看看,还得“闯进”。

因为这是外国人在中国“租界地”!

因为── 

一个被洋人汽车轧死了亲人中国人却没处说理,而肇事洋人却逍遥法外、得意洋洋。

看到此情此境,围观中国人只能紧握拳头,却没人敢怎么样,没人能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妇女,也还是因为──

西方资本主义那些走狗们欺负中国人,在公园里居然竖起了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你们有什么想说?

四、拓展延伸,练笔抒情 

是啊,像你们一样。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么呢?

同学们,请你们把他写下来!

五、研读立志,丰满形象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说出了他经过深思熟虑过远大志向。

他听了魏校长问话,他清晰又坚定地回答── 

一个十二三岁孩子,竟有着如此胸怀和抱负,魏校长听了也不敢相信,当魏校长再次访问时候,少年周恩来便铿锵有力地回答── 

此是啊,少年周恩来有着如宏大理想,他是这么说,也是这样做。

他一生可以说是工作一生,忙碌一生,奉献一生!

(教师课件展示有关周恩来生前一些资料。

作为新世纪青少年,在科技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信息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理想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a、指名读,思考:

什么是大不相同呢?

哪些地方完全不相同?

灯红酒绿是什么景象?

(练说几个)出示图片。

那别地方会是什么样呢?

学生练想象说 

交流一:

人物有妇女,洋人,巡警,围观中国人。

交流二:

先来看看妇女表现:

出示句子。

你能读出你理解吗?

指名回答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话。

思考,交流 

学生练笔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工具,创设学习环境工具。

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

是,我们每一人命运都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振兴中华时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责任,你们正当少年,都是祖国希望,梁起超曾这样说过: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呢?

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你学习上收获 

周恩来 

中华不振?

疑惑——目睹——立志 

博大胸怀 

远大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