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安全评价师文档格式.docx
《三级安全评价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安全评价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能按现场勘查方案对现场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安全状况进行调查
3.能使用现场询问观察法、现场检查表对被评价对象的内外静安全距离、安全设施设备装置运行状况、安全监控状况、检测检验状况及管理情况等进行查验
1.现场调查分析方法
2.与评价相关的工程设计、勘查基础知识
3.安全生产条件
4.安全检查表编写知识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能对现场勘查结果进行汇总
2.能对独立生产单元、辅助单元、设施设备装置、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3.能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知识
4.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
二
与
程
度
评
价
(一)划分评价单元
1.能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2.能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
3.能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为方法
(二)定性定量
评价
能使用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矩阵、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评价
1.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原则
2.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矩阵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知识
三
风
控
制
(一)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1.能提出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2.能提出评价单元配套和辅助工程的安全对策措施
3.能提出制定评价单元应急救援措施的技术要点
安全对策措施基本知识
(二)编制评价
报告
1.能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前言、编制依据、项目概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单元安全对策措施等章节内容
2.能按照安全评价有关规范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的单元评价结论
1.单元评价结论编制原则
2.安全评价报告编写规范
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那些?
答:
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是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
②层状复合材料。
是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下部材料层间组合而成。
通常有夹层复合和衬层复合两种。
③细粒复合材料。
是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
④混杂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
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为那些?
①各向异性;
②非连续性;
③粘弹性;
④依数性;
⑤对工艺的依赖性。
3.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点为那些?
(1)密度小。
(2)抗疲劳性好;
(3)减震性好;
(4)过载安全性好;
(5)具有多种耐烧蚀性、耐摩擦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能等功能;
(6)成型工艺简单;
(7)材料结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4.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为那些?
平均效应;
平行效应;
相补效应;
相抵效应;
相乘效应;
诱导效应;
共振效应。
5.树脂胶液触变结构的主要特点是那些?
①从有网络结构到无网络结构,或从网络结构的拆散作用到网络结构的恢复作用是一个等温可逆转换过程;
②体系结构的这种反复转换与时间有关,即结构的破坏和结构的恢复过程是时问的函数。
③结构的机械强度变化也与时间有关。
6.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交联过程可以详细的分为那几个阶段?
①诱导引发阶段;
②微粒凝胶阶段;
③过渡阶段;
④大凝胶阶段;
⑤后凝胶阶段;
⑥固相反应阶段。
7.热固性树脂消除固化收缩应力的途径有哪些?
①降低反应体系中官能团的浓度;
②加入高分子增韧剂。
③加入无机粉状填料。
④热处理固化。
⑤利用膨胀单体共聚。
⑥时效后处理。
8.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有哪些?
①传递效应。
②阻断效应。
③不连续效应。
④散射和吸收效应。
⑤诱导效应。
⑥耗能效应。
9.颗粒级配理论设计配合比的方法是什么?
通过将各种不同粒度的材料,按一定比例搭配起来,使得颗粒之间的空隙由不同粒径的颗粒填充,以达到较高的堆积效率,从而得到工作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
10防腐蚀选择填料的要求主要是那5个方面?
①首先按照腐蚀介质选择,要求填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②按需要的力学性能选择,配制成胶泥后能满足固结后的机械性能;
③耐热性能好,有时要求有良好的导热性性能;
④分散性好,润湿性好,易施工;
⑤填料与树脂体系不发生化学反应,杂质少不影响胶泥质量;
⑥成本低,来源方便。
11.填料的复合原则有哪些?
①比重高的倾向于选择作为细粒填充粒子,骨架粒子选择比重低的以避免沉降分离;
②耐蚀性高的选择作为细粒填充粒子,骨架粒子选择耐蚀性低的以避免腐蚀加速;
③无定型填料表面处理只需要物理处理即可,强调高耐蚀性的时候属于优先选择的类型,使用相对大的粒径。
④高内聚能材料作为大粒径,低内聚能材料作为小粒径可以使整个界面相不出现大的差异;
⑤粉体的流动性差的用于大粒径,粉体的流动性好的用于小粒径,以降低体系粘度,减少稀释剂用量;
⑥针状、片状颗粒填料尽量选用大粒径,球形填料用于小粒径;
12.简述沥青胶泥的性能及应用。
沥青胶泥具有寿命长,耐候性好、抗变形、拉伸延伸率大,对基层收缩和开裂变形适应性强、抗酸性、抗碱性、防腐防水性能,在任何复杂部位都容易施工。
但是耐热性差,用于长期酸、水浸湿的地坪,化工建筑的地下部分防腐蚀,水沟、地下室等。
13.简述PVC接缝材料的特点。
①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防水性;
②耐热度大于80℃,夏季不流淌,不下垂,适合各地区气候条件和各种坡度;
③弹性较好,当被拉伸至原长的2.5倍以下时,与混凝土两侧黏结面不脱落,能保持接缝的连续性,回弹率达80%以上,能适应振动、沉降、拉伸等引起的变形要求;
④-30温度下不脆、不裂,仍有一定弹性;
⑤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老化性,对钢筋无腐蚀作用。
14.简述胶接技术的主要缺点。
(1)胶接的不均匀扯离和剥离强度低。
(2)使用温度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船结构胶仅能在150℃以下使用少数可在200~300℃范围内使用。
(3)很多胶粘剂易燃、有毒,有时保存期也有限制。
(4)耐久性没有焊接、铆接好
(5)质量控制手段差。
质量基本上靠工艺定型后操作者严格按照工艺进行操作来保证。
15.简述不锈钢鳞片相对玻璃鳞片的优点是什么?
一是力学性能好;
二是不锈钢鳞片比玻璃鳞片柔软,厚度薄得多,层叠层数多;
三是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
16.简述树脂对玻璃钢的作用。
粘结与固定作用;
传递荷载与均衡荷载作用;
功能性作用。
17.玻璃钢的疲劳性能的特点是那些?
①疲劳强度低,拉压疲劳强度只有静强度的15~35%,弯曲疲劳强度只有静强度的10~30%。
②树脂的性能和含量对疲劳强度影响最大,树脂含量在20~34%为最佳;
树脂与纤维粘合强度直接决定疲劳强度。
③可以选择合适的树脂和纤维如E型或S型玻璃纤维,或选择合适的铺设方案如纤维方向同受力方向按6○铺设来改善玻璃钢的耐疲劳性能。
18.玻璃钢拉伸力学性能的特点是那些:
①没有塑性变型,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的,属于脆性材料,服从虎克定律;
②具有2个弹性模量,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拐点。
碳钢屈服极限远低于强度极限50~67%,玻璃钢几乎不存在屈服极限。
拐点后材料出现界面脱粘、树脂开裂、弱纤维断裂等问题,作为耐蚀材料已经失效;
③拉伸强度介于纤维和树脂浇铸体之间;
④强度主要取决于纤维含量和纤维排列方向;
⑤还取决于成型方法和工艺条件。
19.玻璃钢的蠕变性能的特点是:
①通常玻璃钢在常温下也能发生蠕变,是其重要的指标。
②蠕变变型较大,具备一定的可恢复性。
③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的差对蠕变影响最大。
④通常1000小时的蠕变强度是静拉伸强度的40~60%。
⑤温度对蠕变性能的影响显著。
⑥弯曲蠕变变型最大。
20.下表为玻璃钢整体设备的层间结构数据,请一、餐饮服务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提供餐饮服务的学校(含托幼机构)、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连锁餐饮企业总部、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等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应有正式文件或其他证明材料。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在食品安全管理、评价考核和奖惩等方面获得充分授权。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参加食品安全培训。
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
餐饮企业的食品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承担以下管理职责:
(一)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食品安全责任,强化过程管理。
(二)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管理;
(四)场所环境卫生管理;
(五)食品加工制作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养护管理;
(六)人员健康状况管理;
(七)加工制作食品管理;
(八)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管理;
(九)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
(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定的其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相关内容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附件,下同)和经营实际,确定高风险的食品品种和加工制作环节,实施食品安全风险重点防控。
四、开展定期自查。
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要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对检查中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制订并落实有关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促进餐饮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五、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检查。
发生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依法报告、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做好单位资质证件、人员管理信息、管理记录、监管信息等资料的整理归档。
七、做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其他要求。
2、餐饮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一、餐饮服务单位应每年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
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至少每半年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
二、培训考核内容为有关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基础知识及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工制作规程、食品安全管理技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知识等。
三、培训可采用专题讲座、实际操作、现场演示等方式。
考核可采用询问、观察实际操作、答题等方式。
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从事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前,应取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明。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完成培训后,应参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考核。
五、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六、其他从业人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12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
使用卫生杀虫剂和杀鼠剂的人员应经过有害生物防制专业培训。
七、其他从业人员应在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八、餐饮服务单位应对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情况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3、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必要时应进行临时健康检查。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应在学校食堂显著位置进行统一公示。
二、患有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务院卫生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