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2172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

《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连城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Word下载.docx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思想。

本题抓住题干中对各思想流派描述的关键词,结合各流派思想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史记·

高祖本纪》载: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描述的是刘邦出生的神话,本质上反应的是君权神授思想,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3.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

A.“民贵君轻”说

B.“五德始终”说

C.“知行合一”论

D.“天人感应”说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因而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项错误;

“五德始终”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

“知行合一”论是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C项错误;

“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

4.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

这体现了他

A.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

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

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

【答案】A

【解析】材料“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体现出了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的思想,故A项正确;

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未体现出致良知的思想,故B项错误;

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出自《论语》,因而其引用这句话不能说明其目的是灌输心学理论,故C项错误;

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未体现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故D项错误。

5.新《水浒传》第83集中,阮小二临出发去征方腊前对其兄弟说:

“若俺有什么闪失,日后回石碣村好好赡养老娘,告诉你们嫂嫂,俺不许她改嫁,让她为俺守寡。

”上述言论不能反映

A.封建纲常观念

B.传统孝道观念

C.理学已深入民间

D.黑暗的社会制度

【解析】试题分析:

由“好好赡养老娘”可以反映出B,“俺不许她改嫁,让她为俺守寡”反映出AC,所以上述言论反映不出的是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与宋明理学

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B.这一说法体现了阶级分析的方法

C.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7.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

“……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

……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

”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

从材料“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可以看出郭嵩焘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可以排除A.B。

从郭松焘是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阶级立场可知他主张保留清王朝统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因此选C。

D项错误,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8.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说法正确的是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C.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答案】B

........................

9.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君,末也;

民,本也。

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

”这一言论反映了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君主立宪

D.社会契约

【解析】由材料信息“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君,末也;

民,本也”反映了社会契约论,故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故ABC项排除。

材料信息“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民,本也”是解题的关键。

10.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解析】从材料中“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可以看出陈独秀对民众不关心民主政治的现状不满意。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故C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只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和当时的群众运动相结合,故A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学革命,故D项排除。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国民若隔岸观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从中分析出国民对于实现何种政体漠不关心。

11.《胡适口述自传》中说:

“哪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一个杂志发表文章了。

”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阵营已经发生了分化,已经出现了新的思想的宣传,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新文化运动不是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阵营的分化而非“文学革命”失败,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胡适并未公开否定过新文化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

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12.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

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

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故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D。

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

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D首先排除,然后A没有“前瞻性”也排除,C的来源是当时的欧美的社会制度,也不算“曲高和寡”,唯独“民生主义”实际上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而在当时被重视的程度也最小,所以可以作为答案。

三民主义

点评:

要对三民主义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记忆。

14.“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

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解析】根据材料“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

”这首歌谣反映作者把反清与独立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民族主义的反清排满色彩,D项正确。

革命的目的是反清政府,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是移风易俗,排除A;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B;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是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无关,排除C。

所以选D

本题解决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中国岂是鞑子”可知反清与独立相结合,具有早期民族主义的反清排满色彩。

15.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

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A.国民党联合各阶层进行北伐的必要性

B.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实践的必要性

C.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最终形成的可能性

D.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可能性

【解析】北伐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

题干中提到“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说明中国的革命需要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反封建斗争,即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故B项正确;

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

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6.毛泽东说: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