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072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3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1.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要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原因及其规律。

2.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重点)

3.会认识实验室的一些测量工具。

(重点)

4.能动手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体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奇妙。

★学习准备

1.观察身边的有趣的生活现象。

2.器材准备:

饮料瓶、饮料管、气球、红色的液体等。

★我能自学

阅读教材P1-2后填空

3.物理学不但是_________的科学,而且还是________的科学。

物理学是产生科学思想、_______和_______的科学。

4.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

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5.阅读教材P7:

认识以下实验器材。

其中:

测量长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电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8:

科学家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宝藏,而且创建了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和________、进行实验与_____、分析论证、________、________等七个环节。

★我能探究

用家庭中现有的仪器为测量工具,用身边的器材作为实验器材,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自己有兴趣的情况下,可适当购买一些实验仪器和器材,充实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展示P9“动手试一试”

★自我评价(每题2分,总分10分。

1.晚自习时,教室内灯火通明,坐在窗户旁边的王刚正在摆弄小制作,站在漆黑窗外的老师突然教导了一句,王刚被吓了一跳。

原来,教室内的王刚_________老师,站在漆黑窗外的老师________王刚。

(选填“看得见”或“看不见”)

2.你在水中游泳有这样的体验吗?

(1)在水中搬动一块大石比岸上搬动同样一块大石______(选填“轻”或“重”)

(2)将耳朵浸没在水中听其他人击水产生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要_____。

(填“强”或“弱”)

3.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与论证

4.下列测量工具中,属于测量时间的工具的是()

A.秒表B.托盘天平和砝码C.量杯D.游标卡尺

5.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平是测质量的仪器B.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C.秒表是测时间的仪器D.测力计是测体积的仪器

我会小结

知识和方法学到的是:

我的困惑是: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2.测量: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器材: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

(1)计量的重要性;(2)测量长度的要点;(3)了解误差的概念;(4)综合的测量活动。

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第1课时

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引入:

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

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

”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

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

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

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适当介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的单位(SI):

1)基本单位:

米(m)

2)常用单位: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um,nm。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例如:

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单位换算:

1km=1000m;1m=1000mm;1mm=1000um;1um=1000nm;1m=10dm=100cm。

例:

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C)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二、测量长度:

迈开科学测量第一步

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

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关于量程和分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

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

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

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

(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

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

(都不对)。

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

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2-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

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

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

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

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

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

(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

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课本的一个边,看课本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课本的宽。

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4.正确记录测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

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

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

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

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小结:

(从板书中小结)

刻度尺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一沿二贴)。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一垂二估)。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课堂练习:

用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木板的长度应记为cm。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课后完成)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

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六、作业:

 

第2课时

1.引入:

上一节课学习了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练习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复习: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2)练习读数

 

3.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

(1)直接测量

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把数据填入课本表格中。

(2)特殊测量

(1)累积法

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并填入实验报告表格中。

(2)平移法:

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

测曲线的长度。

(4)轮转法:

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4.课堂小结

1)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在用常规方法测量有困难时,可采用今天学习到的一些特殊方法进行测量。

5.课后思考:

(1)怎样测量出一页纸的厚度;

(2)怎样测出10层楼的高度

(3)怎样测出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四、作业:

3.活动:

降落伞比赛

一、目标要求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2.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 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通知”,学生阅读过后,教师:

同学们,高不高兴?

生:

高兴。

师:

想不想在比赛中获胜?

生:

想。

师:

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

生:

好!

二、引导研究:

1.材料的准备:

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先写好计划,为了明天的比赛,我们先应干什么?

(制降落伞),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

(让学生举手回答,如纸、布、塑料等,然后综合得出最好的),还要什么?

绳子。

2.仪器的择:

①对降落伞还有什么要求?

教师用手在通知书上指出。

(20g),

20克究竟是多少?

我们用什么来称?

磅秤?

杆秤?

案秤?

(让学生回答),为什么?

(因为它们的分度值不同,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天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