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6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doc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

一、违法无小事

1.2018年9月,周某某乘坐高铁强占他人座位,且一直不听工作人员劝阻。

有关部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定,对周某某作出罚款200元、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

周某某的行为(   )

①扰乱了公共秩序②属于犯罪行为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④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胡某为吸引粉丝表演了一段“无人驾驶”,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再上车继续驾驶。

视频上传到网络,还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他被交警扣分罚款。

胡某的行为(   )

A. 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B. 是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C. 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行政处罚

3.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因同伴未到,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导致发车延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两位乘客被执行拘留十日,他们的行为是(   )

A. 民事违法行为                  B. 严重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

4.美团外卖骑手小杨为了赶时间送外卖,闯红灯被交警罚款100元;擦伤小王的私家车赔偿800元,私家车主把小杨打成重伤被判拘役3个月,罚金10000元,上述三个违法行为分别是(  )

A. 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5.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次日,30名扑火英雄不幸牺牲。

四川攀枝花籍男子郑某却在微信群发布侮辱灭火英烈的言论,造成了社会不良影响。

最终,郑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郑某的行为属于(  )

A. 严重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

6.高中生小童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山上烧烤,因明火未灭就回家,导致一片树林被烧毁,小童等人因此被派出所依法拘留并罚款。

这警示我们( )

A. 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

C. 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李某发布“有人吃猪肉致使一家四人死亡”的视频信息到微信朋友圈,引起民众恐慌。

县公安局核查后及时辟谣,称上述消息纯属谣言。

李某被县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三日处罚。

李某的行为(   )

A. 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构成犯罪

C. 污染网络环境,受到了国家审判机关的制裁        D. 说明公民在网络生活中没有言论自由

8.近日,旅客张某在G1538次高铁上吸烟,导致列车降速运行。

张某被处以600元罚款。

张某的行为( )

A. 违反了刑法                 B. 是行政违法行为                 C. 是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9.漫画《法律空子钻不得》,警示我们(   )

A. 要学会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B. 要积极参与国家执法工作

C. 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D. 要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当面作斗争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0.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行政违法行为

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

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明偷看他人日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是(  )

A. 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B. 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D. 关注国家大事,维护法律尊严

13.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

“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此规定要求经营者(   )

A.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B. 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C. 遵纪守法,合法致富                                           D. 依法纳税,回报社会

三、材料探究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某在工厂浴室洗澡后,忘了把自己的手表拿走,被同事朱某捡到。

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手表,朱某看到有人在场边答应第二天归还。

第二天,苏某找朱某拿手表时,朱某却拒不归还。

材料二:

中学生洪某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逃学上网,家长和老师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他却置之不理。

为了上网,他多次偷家长和同学的钱,后来因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材料三:

中学生小宇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支付医疗费用。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宇家却无法支付诉讼费用。

(1)材料一中朱某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2)材料二中洪某从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上网发展到拦路抢劫,给我们什么警示?

(3)材料三中如果你是小宇的同学,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15.小斌是初二的学生,他非常喜欢集邮。

为了更快更多地集邮,他想了一个“好办法”。

他经常到所住的机关家属院传达室信箱里拿别人信封上的邮票,有时还把别人的信件扔到垃圾箱里。

由于一段时间家属院里的人经常收不到信件,他们将此事报告了公安机关,经过侦查终于发现是小斌干的。

于是公安人员来到小斌家,出示了搜查证,经过搜查证实了小斌便是经常偷信的人。

当公安人员告诉小斌他违犯了法律时,他和父母都很惊讶:

“只拿了别人的邮票,又没有杀人放火,这也算违法行为吗?

” 

(1)小斌和父母说的话,说明了什么?

(2)这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3)请你仔细进行观察和思考,列举出一种你身边发生的违法现象。

16.文明,有时是一张纸的厚度;文明,有时是一个脚印的距离。

2014年3月31日镇江民生频道记者蹲守解放路城市客厅的斑马线,寻找文明人。

由于这个路口的机动车红绿灯没有监控探头,来往汽车大多“堂而皇之”地闯过红灯,与之交错的斑马线上,行人也无

视红灯,簇拥而行。

记者一天的蹲守,寻找文明人遗憾落空。

“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已成为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代名词。

(1)记者蹲守一天,寻找文明人遗憾落空,你认为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中国式过马路”仅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吗?

为什么?

(3)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仅靠记者的蹲守和媒体的曝光远远不够,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一、违法无小事

1.C

解析:

题干中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定,对周某某作出罚款200元、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可以得知周某某的行为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依据题干的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法”“罚款”等可以得知该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据此进行选择即可。

2.D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胡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D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乘客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知,他们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4.D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小杨闯红灯被交警罚款100元可知,违反交通法规是行政违法行为,擦伤小王的私家车赔偿800元是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把小杨打成重伤被判拘役3个月可知受到刑罚处罚是刑事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D

解析: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其承担的是行政责任,从题干材料中郑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可知是行政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是犯罪行为。

6.C

解析:

题干材料中高中生小童和几个同学到山上烧烤导致树林被烧,是违法行为,被拘留并罚款,被这警示我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C理解正确。

A错误,犯罪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错误,法律禁止的应该是坚决不做,

D错误,只有严重不良行为才是违法行为,不良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