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513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

《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突出特色强产业厚积薄发勇争先Word文件下载.docx

合江镇成为了全区乃至全市“党建试验田”、“产业示范镇”。

2008年、2011年,镇党委先后被评为全市、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奋发有为创新业

(一)持之以恒壮产业,打牢经济基础。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合江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技术资源,坚持不懈地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围绕打造茶叶产业大镇这个目标,在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增加市场占有量上下功夫,按照“强服务、抓龙头、出效益、保增收”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成功引进省级龙头企业老茶客公司、兄弟友谊公司,市级龙头企业雅泉公司、三雨公司等企业投资建立了12000多亩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核心基地。

茶园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达到29400多亩,人均3.45亩,良种化率达92.6%,现主要有福选九号、福鼎大白、名山131、梅占等优良高产品种,建成全市万亩生态茶园科技示范基地、万亩观光茶园。

同时,深挖潜力,大力推广“桂花+茶园”的种植模式,提高茶园综合收益,推动茶业上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单产效益的同时,大力发展茶叶精加工,现全镇有24家茶叶加工厂,其中雅泉茶厂为省级扶贫开发成长型企业、市级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有蒙顶甘露、蒙顶黄芽、云台碧绿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年产值1600多万元,上缴利税28万元。

2010年,全镇茶叶产量达2765.2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9221.6万元,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893元,其中茶叶收入达4007元,占全年纯收入的68%。

今年茶叶生产截止清明前,共采摘鲜叶(名优茶)890吨,实现鲜叶销售总收入3238万元,人均收入已达3680元;

茶叶加工企业加工名优茶177吨,实现销售收入2478万元。

茶叶产业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聚宝盆”,“家家有茶园、人人采茶忙”成为春天合江的生动写照。

今年4月初,我们依托茶资源,举办了首届合江采茶节活动,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向世人展示多姿多彩的合江,开放开发的合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合江。

在主抓茶叶生产的同时,统筹推进林竹、蚕桑产业均衡发展,建成纸浆原料林基地6000多亩,桑园面积1080亩,年收益4500多万元。

此外,在张山村流转土地100亩,种植薄壳核桃,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二)千方百计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交通、建设、水务、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支持,大力实施道路“通达、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村公路26公里、生产便道18公里、林区公路8公里,完成沼气池建设563口,饮水工程10处,解决了53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特别是“5.12”地震后,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顺利完成了徐坪、蟠龙两个村集中安置点建设;

争取省民建、省青基会和红十字会、香港特区政府分别对口援建完成了镇卫生院、塘坝村小和镇中心校建设并交付使用,全镇社会事业大大向推进。

同时,扎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新农保和农转非城镇养老保险等工作,364名低保人员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

新农合参保人数达7831人,参合率达97%;

202名被征地农民加入了农转非城镇养老保险,3700余人参加了新农保。

在社会管理方面,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试点,扎实抓好矛盾纠纷的定量评级、分类管理和风险评估,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对矛盾纠纷实行紧急时会商,必要时联调,及时分流,及早调处,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殚精竭虑强治理,纯净乡风民风。

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掀起生态文明创建新高潮。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要求,强势宣传,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扎实深入,富有成效。

按照“七进”、“三延伸”要求,实行了分片承包、网格化管理、门前五包、垃圾分类处理、督查评比“五项制度”,组建了党员突击队、民兵预备役、老协会员、低保人员、妇女同志“五支队伍”,突出草合公路沿线、场镇、茶园观光点、水库河沟“四个重点”,落实了专职保洁人员、义务监督员,修建了60多个样式新颖美观的封闭式垃圾池,配备了垃圾车、垃圾桶,设计了富有茶乡特色的路标指示牌,农户院坝硬化率达80%,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注重树典型、抓带动、拓载体,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五星文明户”、“清洁示范户”评选及新一轮星级示范村创建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典型的示范带动扎实推动全镇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其中,魏家村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9年评为省级卫生村、市级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四)开拓创新抓党建,筑牢战斗堡垒。

以创先争优为统领,大力实施“党建强村战略”,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在2007年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中,在地域相邻、产业相关的魏家、塘坝两村开展了“跨村设置、产业联建”,建立了联合党总支,下设茶叶、蚕桑、综合三个支部。

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实现了村级组织更强、产业发展更强的“双联双强”目标。

选好配强镇村两级班子,在去年8月的村级组织换届和今年6月的党委换届中,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坚持“一好四强”标准和“双强双带”标准,全面实行“三票两述一承诺”、“三推两述一选”,选出了组织信得过、群众靠得住的新一届党委班子和村级组织班子,通过换届,换出了新活力,换出了新气象,换出了新思路。

推动活动阵地建设,启动了蟠龙、太坪、横岩、柏蜡四个村级组织活动室建设,其中蟠龙为示范点,其余三个村为标准点,预计将于本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创新工作机制,开展了“七星”创建,实行了村财镇管、村干部辞职承诺制、村干部值班制、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强化党建工作责任,推进党内民主,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反躬自省求突破

近年来合江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下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产业效应低。

全镇发展茶叶十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原料基地的定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精加工水平低,增值空间小,综合效应低,农民增收困难。

全镇24家茶厂,仅有雅泉、三雨两家取得QS质量认证,90%为家庭小作坊,布局混乱,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卫生状况差,无统一品牌,有茶园优势无品牌优势、有产量优势无产值优势。

(二)交通条件差。

草合路(草坝到合江直至名山红岩乡)为上世纪90年代初所修,路窄弯急坡陡,路面大坑小凼,破损严重,颠簸厉害,虽经多次养护,仍不能治本,路难行的状况并未改观。

虽已建立客运站,但因该路段至今未开通客运线路一直闲置,群众出行、学生上学极不方便,只能搭乘无运营资格的民用车辆,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尚有70多公里的村组干道、茶园生产便道、林间公路急需硬化,观光茶园游道需拓宽。

(三)市政设施旧。

80年代修建的场镇,街道狭窄,路面破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无绿化、无照明,无排水系统,无公共厕所和专业的茶叶市场、农贸市场,沿街房屋陈旧、管线零乱。

(四)安全饮水难。

全镇10个村中横岩、太坪、徐坪、魏家4个村没有建供水站,村民饮水“靠天”、“靠山”,即在田边地角挖塘取水或从山上“捡”水解决饮水问题。

场镇所在村双合村供水站容量小、压力小不能满足单位和居民用水需要,全镇尚有近1/3的群众存在安全饮水困难问题。

(五)保障措施弱。

用地指标少紧,财政资金紧张,资金投入不足等也是制约下一步发展的因素。

三、锐意进取谱新篇

经过多年的发展,合江镇产业优势明显,干部队伍纯洁,社会风气良好,优势突出,基础较好。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和认真落实区委三届五次党代会确立的“生态引领、枢纽驱动、工业支撑、城乡共融”四个战略重点,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和区委打造“茶叶强县”的契机,以建设“生态宜居之乡、茶叶产业强镇”、打造“中国茶乡第一镇”为目标,在“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富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发展思路的统领下,做好做足“茶叶”这篇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壮大茶叶产业基地,拓展茶叶精深加工,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育经济增长极,倾力打造“一乡二园三基地”(生态宜居之乡,万亩生态观光茶园、茶叶品种展示园,科技示范基地、茶叶深加工基地、良茶品种繁育基地),打造成为集茶叶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特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乡镇、魅力乡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一)找准抓手,强力推进,实现三产协调发展。

一是打造示范点,提高产业化,发挥第一产业综合效应。

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茶检中心落户雨城和合江被纳入国家茶叶发展核心区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坚持走有机、生态的路子,在张山、横岩等高山村大力发展有机茶种植,加大科学管护力度,持续推进中低产茶园的改良改种工作,进一步壮大茶叶产业基地规模,着力提高茶园品质,建成万亩科技示范基地。

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价值高的桂花茶园、茶花茶园、油茶茶园等茶园套种和茶香鸡、茶香猪等茶下、林下养殖,加快现代立体农业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茶农增收,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二是实现集约化,树立新品牌,壮大第二产业规模优势。

改变茶叶生产的传统模式,采取“园区+企业+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场镇中心区规划建设占地150亩,建设内容包括茶叶深加工园、茶叶交易市场、居民安置点、茶文化广场。

根据现有用地指标,首期计划占地30亩,用于最急需、最紧迫的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和地质灾害搬迁户的安置。

在茶叶市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停车场、附属道路设施建设中,按“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建设,招商入驻,到期移交”的思路,采用BOT模式,即由开发商投资完成前期土地整理、市政设施及标准化厂房修建,茶叶加工厂以租赁的形式入驻,开发商收回前期投资后移交给政府。

在居民安置点建设中,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村民集资”的思路,采用BT建设模式,即以镇政府为主导,完成项目用地的前期报批以及施工前的房屋拆迁和土地调整后,由开发商参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方案规划、地勘、设计以及土地平整、市政配套设施施工;

在此基础上,村民集资,按户分摊前期建设投资,并自筹资金,按照前期规划的方案和施工图纸,以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风格“四统一”要求自建房屋。

三是寻求增长点,增强吸引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辖区内有位于双合村的万亩观光茶园、位于双合村附近的名山双龙峡、位于魏家村境内的龙洞子水库以及从镇南流过注入青衣江的名山河、高腔河(“一峡一库两河”),有位于横岩村境内的神奇桫椤谷,茶林满园,翠竹绕岸,风景秀美,旅游资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