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6Word下载.docx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6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6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吾请无攻宋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挡)之B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
C、公输盘诎(通“屈”,折服)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盗匪)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B、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吾知子之所以距我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
①
②
4、墨子用“文轩”“锦秀”“粱肉”比楚国之,用“敝舆”“短褐”“糠糟”比宋国,其最终目的是。
15、本文记叙墨子成功阻止楚国进攻宋国,《唐雎不辱使命》也写了唐雎在强秦面前使安陵国避过一劫。
按照你的理解,请简要说说墨子和唐雎为什么能成功阻止强国要对弱国发动的战争?
答:
【参考答案】
1、D2、A3、①这是什么样的人?
②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4、国力强大(或:
地大物博)贫穷弱小(或:
国力弱小)
劝阻楚国侵略宋国5、答案开放。
可以从战争的性质来谈,也可以从人物的机智、谋略以及精神来谈,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乙】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
③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④公输盘不说。
⑤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⑥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⑦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⑧公输盘服。
⑨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⑩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⑾子墨子曰:
“胡不见我于王?
⑿公输盘曰:
“诺。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2)子墨子起,再拜()(3)吾义固不杀人()(4)夫子何命焉为()(5)不可谓知类()(6)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2、第①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
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
3、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
4、翻译下列句子。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请献十金。
5、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
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1、
(1)动身
(2)起身(3)讲道义(4)表疑问(5)明白事理
(6)仁爱
2、行程:
“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体现了:
“讲和平仁爱”的精神。
3、阻止攻打宋国。
4
(1)杀死不足的人民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
(2)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
5、仁义。
先是请公输盘帮他杀人,然后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自相矛盾的话,从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道义上驳得公输盘哑口无言。
【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公输盘服。
1、请用“/”给选文的第二段文字断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4、根据上面选文,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1、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2、①这个消息(或这件事)②聪明
3、①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拿去攻打宋国。
②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的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明白事理。
4、略
(二)《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B、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D、委而去之
有孙母未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是:
,其中最重要的是。
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造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规律,即:
4、各写出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成语两个。
(1)多助之至
(2)失道者寡助
1、A2、C3、略
4、如获至宝、至高无上、至理名言等;
曲高和寡、孤陋寡闻、孤家寡人等。
【乙】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池非不深也()
(4)委而去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A、正确的道理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4、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参考答案】
1、
(1)包围
(2)表原因(3)护城河(4)放弃
2、
(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帮助少到了极点,内外的亲属也会背叛(他的)。
3、D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要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相符。
【丙】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1、带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郭:
环:
委:
畔:
2、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
(均用原文填空)
3、第三段开头的“故曰”二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作用。
4、文章中心论点侧重强调的是。
5、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外城围放弃背叛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
3、“过渡”、“承上启下”均可4、地利不如人和
5、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三)《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2、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儒2、“增加”或“增”。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