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348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成就影像专访《世界摄影史》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此外,她还撰写了享誉业界的《女性摄影师史》(AHISTORYOFWOMENPHOTOGRAPHERS),以及大量关于阿道夫·

布劳恩(AdolpheBraun)、刘易斯·

海因(LewisHine)、保罗·

斯特兰德(PaulStrand)等摄影家及摄影各个方面的专论及著作。

▲内奥米·

罗森布拉姆(NaomiRosenblum)与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WalterRosenblum)

1977年(她提供的个人简介里说是1977年,访谈里说是1976年),奥米·

罗森布拉姆博士和她的丈夫,摄影师兼教师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WalterRosenblum)以及芭芭拉·

米尔斯坦(BarbaraMillstein)联合策划了在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的“美国和刘易斯·

海因——刘易斯·

海因摄影作品回顾展”。

1980年,他们被邀请在北京展览馆展出这个展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博物馆首次受中国官方邀请在中国做展览,也是外国著名纪实摄影师在中国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引起了广泛关注。

照片尺寸不大,但制作非常精致。

这次展览对后来成为中国知名纪实摄影师的李晓斌等人影响深远,可谓是对中国纪实摄影的第一次重要“启蒙”。

改革之初的这次展览距今已35年,前辈们对此次展览津津乐道,后辈们只能遥相想望,所幸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拍摄了许多当时布展的照片,得以让35年之后的我们通过这些历史的影像感受当时那个年代的独特氛围,并领略罗森布拉姆夫妇认真工作的专业精神和名家风采。

由于内奥米·

罗森布拉姆博士在摄影史论上的巨大成就,本刊特就纪实摄影、艺术摄影以及《世界摄影史》等相关问题对她作了专访,老太太以90岁高龄高效率高质量地回答了本刊提出的各个问题,并慷慨提供了多幅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刘易斯·

海因的摄影作品,肖像照片以及1980年在中国的布展照片。

访谈中,内奥米·

罗森布拉姆博士回顾了她研究摄影史论的原因,以及将刘易斯·

海因大型展览带到中国的过程;

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的左翼运动与改革社会运动和摄影的关系,认为在整个20世纪摄影的发展上,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对摄影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的一个方面;

厘清了混淆中国摄影业界的“纪实摄影”或“社会纪实摄影”的相关问题,指出“纪实摄影”和“社会纪实摄影”(documentaryandsocialdocumentaryphotography)一直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它们作为术语在20世纪的美国用来描述那些在社会变革运动中发挥作用的摄影作品。

我国摄影评论常用来评价纪实摄影的术语“人文关怀”在美国并不是一个学术术语,相类似的“人文主义”摄影指的是描述人们与环境以及他们彼此之间一种互动关系的作品,不包含社会变革的计划。

同时,罗森布拉姆博士还分析了艺术摄影形成的过程,认为“什么构成艺术”的观念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并回答了有关《世界摄影史》的相应问题。

她在访谈中解答了中国摄影研究中混淆的诸多概念和认识,对正在发展的中国摄影不无裨益。

(阳丽君)

我丈夫和我推动促成了刘易斯·

海因的作品在中国的展览

罗布:

您为什么从艺术史转向了摄影史?

对摄影感兴趣,是受到您先生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WalterRosenblum)的影响吗?

我们知道,他是一位出色的纪实摄影家,是刘易斯·

海因(LewisHine)的学生。

罗森布拉姆(NaomiRosenblum,以下称NR.):

我在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时的艺术史课程包括研究摄影史以及美国艺术史和现代艺术史,所以并不存在从艺术史转向摄影史的问题。

问题在于我想重点研究艺术的哪个元素,因为摄影被认为是视觉艺术的一个元素。

我相信这样一个事实:

我的丈夫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作为一名摄影师在我决定把摄影作为研究方向时起了重要的作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这个领域刚刚开始学术研究,有大量的研究可以做。

▲刘易斯·

海因(LewisHine)

能否谈谈您先生和他的作品?

他和海因的关系?

他所受到的刘易斯·

海因的影响?

海因作品在1920年代之后消失了一段时间,后来才又被重新整理传播,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

NR.:

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摄影生涯。

大约20岁时,他加入了摄影联盟(PhotoLeague),这个组织里大多数是年轻的纽约摄影师,他们希望记录这个城市劳动阶层的生活。

所以他们在城市的街道和贫穷的社区拍摄。

摄影联盟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冲洗胶卷,展示照片,聆听摄影讲座的中心,并且接受来自年长的更富有经验的或多或少具有相同摄影传统的摄影师的评论。

1980年,您和您先生将海因的展览带到了中国,中国摄影师第一次看到了正宗纪实摄影,对后来中国纪实摄影影响很大。

能否谈谈当时是怎么将展览带到中国来的?

刘易斯·

海因大型展览的工作是由我丈夫和我组织的,197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首次展出。

我丈夫和我推动促成了这个展览。

其时,美国和中国的文化实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刚刚开始。

我记得,布鲁克林博物馆那时已经展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作为酬答,希望在中国举办一个展览,他们选择了刘易斯·

海因的作品。

这些作品分别在北京、济南、上海和广州展出。

我和我丈夫在中国春节之前抵达北京,和李新(Mr.LiShin,音译)先生,以及一群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把展览作品安装在一个大展馆(即北京展览馆——编辑)里,我们被告知那是苏联人帮助建造的。

之后,我们同李先生坐火车前往济南和上海,并飞往广州查看展览的场地。

在每一处展出场地,我都画有详细的布展方案指明如何安排并悬挂照片。

海因回顾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 摄影:

罗森布拉姆(?

WalterRosenblum)

▲“美国海因摄影作品展览”的字样挂在北京展览馆入口处的天鹅绒布上摄影:

我不相信国际共运对美国的摄影实践有直接或具体的影响

您先生曾是摄影联盟的摄影师,这个组织与工人运动和工会是什么关系?

您认为,海因以及您先生的摄影工作,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吗?

是否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左翼思潮的兴起、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有直接关系?

甚至也受到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

因为摄影联盟被普遍认为是纪实摄影的地盘,在那儿,社会场景的照片受到推崇。

摄影师刘易斯·

海因在那里很受欢迎,他是美国最早也是最出名的社会纪实摄影师之一。

那时他被艺术历史学家伊丽莎白·

迈考斯兰(ElizabethMcCausland)和摄影师贝伦尼斯·

阿博特(BereniceAbbott)介绍给摄影联盟。

那时已是他职业生涯的晚期,他早年拍摄了童工,后来拍了劳动者。

通过印刷材料和照片讲座等媒介,海因关于童工的记录在美国确实影响了政府的行动,促使政府努力改变孩子在煤矿和工厂工作的条件。

大约在1890年到1914年的“进步时代”(ProgressiveEra),美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动权益的运动无疑受到欧洲类似运动的影响,但我不认为在苏联建立共产主义政权的事件对美国的“进步运动”(ProgressiveMovement)有多大的直接影响。

▲北京展览馆的工作人员把海因的作品从木箱里取出来1980.2.20 摄影:

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

WalterRosenblum)▲北京展览馆年轻的工作人员和海因的作品 1980.2.20 摄影:

WalterRosenblum)▲内奥米·

罗森布拉姆和北京展览馆的工作人员核查从木箱里取出来的照片1980.2.20 摄影:

一个重要问题:

摄影是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物,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运行,很多摄影家的作品,是受到社会思潮影响的。

但在讨论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罗伯特·

卡帕(RobertCapa)、大卫·

西摩(DavidSeymour)等人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讨论他们深深受到左派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亨利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法共党员,卡帕早期也是受法共报纸委派,到西班牙拍摄,大卫也是如此。

在美国,摄影联盟、刘易斯·

海因、沃尔特·

罗森布拉姆都受到左派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要求摄影接近下层的劳动人民,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处境,实际上是将摄影作为社会改造的一种工具。

可见,在1920-1940年代的欧美,社会主义思潮对摄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您能否以摄影联盟为例,谈谈国际共运、第二国际等对摄影的影响?

你的问题关注的是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的左翼运动与改革社会运动和摄影的关系。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种说法是社会理念和“进步运动”及左翼政治思潮的变动,影响了那个时期的所有艺术形式;

另一种说法是,没有必要非得成为共产党员才能关心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我不相信国际共运对美国的摄影实践有直接或具体的影响。

相反,纵观西欧和美国的摄影师个人和组织(如摄影联盟和FSA),以及一些新闻媒体表现出一种广泛的信念和社会观念,即社会问题的改善归因于不受监管的资本主义。

为了追求这一目标,个体摄影师集中精力拍摄工作中的人们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在动荡不安年代挣扎的人们。

事实上,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让摄影在短时间内根据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扮演“改造”社会角色的国家。

由罗申科(Rodchenko)和其他苏联摄影师拍摄的图片并没有阐明苏联的社会情况,而是主要通过非正统的看待现实的方式来庆祝社会主义工业化。

这些特别的视觉创意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摄影实践,包括大量的广告影像。

在几本摄影史中都没有读到关于国际共运、工人运动等对摄影的影响,似乎摄影史作者在有意回避摄影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您认为是这样吗?

您觉得这种关系和影响不应该在摄影史中呈现吗?

就我理解的摄影史而言,在整个20世纪摄影的发展上,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对摄影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的一个方面。

在美国和欧洲,有一些与此相关的学术会议和文献,所以我比以前要知道得更多一点。

总的来说,左翼政治组织的参与者拍摄的照片往往被用作左翼杂志和海报的插图。

大体上而言,这些作品的审美性和情感力量有限,缺少直接宣传作用之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今天有很多摄影师关心他们自己和工人,工人的劳动和居住条件,以及生态问题,但他们并不一定参与左翼政治组织。

在20世纪的美国,“纪实摄影”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