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9879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电梯控制电路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目  录

第1章设计总体方案

1.1设计的思路

1.曳引机的额定载重量

额定载重量是指曳引比为1,平衡系数(对重系数)为0.4时,曳引轮曳引的轿厢所承受的重量,对于客梯重量为1250kg,人数为16位。

2.额定速度

额定速度是批曳引比为1时曳引轮的圆周速度。

(单位:

m/s)即轿厢速度。

3.曳引机减速器的中心距:

160mm

4.交流电动机

a)功率(单位:

kw):

22

b)中心高(单位:

mm):

200

c)极数:

单速为4极

注:

1)曳引机减速器其它几何参数,应符合标准GB100085-88或JB2318-79或GB9147-88的规定。

2)电动机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GB12974-91。

5.曳引机的总体设计

曳引机主要由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曳引轮、机架、飞轮(手扳轮)、编码器等部分组成。

目前曳引机的组合形式主要有下列三种:

电动机→联轴器→制动机构→减速器→曳引轮

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制动机构→曳引轮

制动机构→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曳引轮

综合分析后,本人选择第1)种方案来设计。

6.关于制动机构位置的讨论

制动机构放置在联轴器处,不但可以利用制动联轴器缩小尺寸,降低成本,而且可获得良好的受力状态,最后达到提高寿命、紧凑结构、美观大方的效果。

但放在联轴器处对维修来说稍有不便。

在结构设计中尽量避免蜗杆双端出轴。

曳引机需要机架,以便在机房内安装。

另外过轮需安置在机架上,与曳引机组成一体。

机架设计要注意:

曳引机的重心必须位于机架之内,最好接近机架平面中央;

机架要有足够的刚度;

机架不得与曳引轮,钢丝绳干涉。

至于曳引轮的布置,必须安装在输出(低速)轴上;

放置应征得用户认可,由输出轴左伸右伸决定。

对于齿轮副曳引机,一般和电动机一起放在减速器的同侧。

7.电动机的选用

除小型杂物电梯外,其它电梯都要经过起动→稳定→停运三个工作阶段,其速度要经过低速(加速)→正常匀速→低速(减速)三个阶段,其调速方法通常有直流调速、变极调速、调压调带、调频调带、直线调速等形式。

客梯多用调压或调频调速电动机。

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调频调速电动机要优于调压调速电动机,所以这里我选用调频调速电动机。

电动机转速和它的极数有关。

转速高,极数少,体积小,成本低,故应选择4极电动机,n1=1500r/min

1)传动比i12

经综合考虑选用i12=36

2)曳引轮

曳引轮大小直接影响轿厢速度,由公式得

T2=F2r2=3277376.64,于是F2=T2/r2=3277376.64/297.6=11012.69

D/d2=F2/Q,于是D=F2*d2/Q=11012.69*297.6/(1250+2900)=789.73

取D=800,绳径:

d=16

3)曳引比的应用

经验所得:

客梯i/12=1(当v≥1m/s时)

1.2设计方案的确定

目前已有的结构分:

整体式——蜗杆、蜗轮轴向装入箱体内:

箱体在蜗轮轴线的水平面内分成上下两个箱体

整体式曳引机中心距一般小于(或等于)160mm,a小于125mm的曳引机应一律采用整体式,不应采用分箱式。

分箱式曳引机减速器被蜗轮轴的水平轴平面分开。

把箱体剖分成箱盖、箱座。

其优点是加工工艺好,装配和维修方便。

不利条件是具有分箱面,需用多个螺栓联接。

结构不够紧凑,外观不好设计。

所以多在大中心距曳引机设计中采用。

a>

160mm时多用分箱式.应特别指出,立式曳引机都应是整体式,而齿轮副曳引机都应采用分箱式。

综合考虑后,我决定选用分箱式。

1.3箱体结构设计的讨论

曳引机设计中一般应采用卧式;

我选用的是分体式。

采用加强肋和散热肋;

箱体要有结构的对称性,要有较大的盛油量及良好的铸造工艺;

结构尽量简化,紧凑、实用、美观、大方;

箱体各部尺寸要尽量成比例。

1.4箱体尺寸的确定

箱体尺寸是由主传动机构及电动机(凸缘式为例)尺寸确定。

箱体内壁尺寸完全由蜗杆副的几何尺寸确定。

蜗杆轴长由蜗轮外圆直径大致决定。

蜗轮轴长蜗杆轴外圆直径大致决定。

这就基本确定了箱体内壁尺寸。

下置件(蜗杆或蜗轮)距箱底的尺寸一般取30~50mm。

当蜗杆下置时,为了保证电动机中心的高度或凸缘尺寸,可以增大这个尺寸。

一般不用增加底板厚度的办法,也不用阶梯式机架的结构。

也有的把箱体和机架铸成一体。

这种结构可增大盛油量,但结构复杂铸造工艺差,成本高,不尽合理。

关于壁厚,有的设计采用了较大尺寸,如底座尺寸δ=30mm,也有的δ=25mm。

其理由是为了增大箱体刚度。

这种增大刚度的方法显然不尽合理。

因为增大刚度要找到产生刚度大小的原因,分清静刚度还是动刚度。

另外增大壁厚,要明显增大重量和体积,加大成本。

对于分箱式,蜗杆上置时底座壁厚δ=0.04a+5>

8mm,于是

a=160mmδ1=12mm

a=200mmδ1=13mm

a=250mmδ1=15mm

a=315mmδ1=18mm

a=400mmδ1=19mm

a=500mmδ1=25mm

箱盖δ/1=0.85δ1>

8mm

蜗杆下置时底座壁厚δ2=0.85δ1,箱盖δ/2=0.9δ2

箱体分箱面处底座凸缘厚度B1=1.5δ1,上盖凸缘厚度B2=B1=1.5δ。

地脚螺钉直径df(必要时应校核计算)≈0.036a+12(取标准值)

轴承盖螺钉直径df1=(0.4~0.5)df

箱体的外观尺寸由结构形式、安装尺寸及附件所需而成形。

1.箱体肋的设置

设置肋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加箱体刚度、强度,二是增大散热面积。

在设置肋时最好将两个目的合二为一。

蜗杆副曳引机产生的热量圈套,油温升较高,在不明显增大空间尺寸的情况下,增加肋是增大散热面积,降低油温升的良好措施之一,同时对提高箱体刚度十分有效。

我对肋的设置有如下看法:

其一,曳引机的电动机风扇,不冷却减速器箱体,减速器高速轴上不设有风扇,所以肋的设置不需要考虑风向。

亦即只考虑增强刚度和散热效果就可以了,故选用设置竖直肋,不设置横向肋。

又因曳引机不是连续工作,小时负荷率较小,所以油温升不是主要主要矛盾,肋的尺寸不必过大。

其二,为了增大刚度,要在支承处设置处大尺寸的肋。

在轴承支承的内箱壁处设置竖直肋,可明显增强箱体抗扭矩、抗弯矩的能力,从而提高箱体的刚度。

其三,设置肋要以受拉、受压代替受弯;

肋板不易过高、过薄以免折断,不要过小、过密以防铸造工艺不佳;

要美观大方,和箱体协调,可把肋设计成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结构形式。

为了适应铸造工艺要考虑起模斜度。

其四,底座受力大,是盛油处,在底座箱壁上要多设肋,其结果不但可加强刚度和强度,而且可增加散热效果。

其五,整体式曳引机,功率小、散热量小,一般可不设肋。

整体式两侧的大压盖外壁可不设肋,而内壁一定要设置较强的竖肋,这对整体刚度将起到重要作用。

分箱式大压盖也同样处理。

肋的设置见图

2.箱体设计应合理处理的几个问题

在箱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油标(或油针)、通气孔、注油孔、观察孔、油塞、吊钩(或吊环)等。

不但要按标准选用其尺寸,而且要恰当地设置其位置。

a)注油孔和观察孔一个是注入润滑油,一个是观察蜗杆副齿面的啮合部位和啮合面积,一旦出现啮合问题便于修复。

当蜗杆下置时,两者可合一放置在箱盖的顶部。

一般为方形,尺寸由设计者确定或按JB130—70选用。

对于上置蜗杆,注滑动孔和下置蜗杆情况相同,而观察孔应放在箱体的位置。

另外,分箱式或小中心距曳引机可不设置观察孔。

b)通气孔曳引机在工作过程中油池内要产生大量蒸气。

气体若排不出来,箱内将产生巨大压力,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一定要设置通气孔,把气体排出。

通气孔要具备通气好、尘埃不易进入箱内的性能,可放在注油孔盖上,或和油针合为一体。

形式和尺寸可根椐JB130—70选用。

c)油标或油尺润滑油的注油高度十分重要。

工作中要经常注意油面高度,达不到规定高度时要马上加油,这一切都需要用油标或滑动尺度量。

目前用圆形油标较多,可按GB1160-79的规定选用。

若采用油尺(油针),则要将其放在运动件不干涉的地方。

d)油塞和放油孔相配合的六角螺塞,可严防漏滑动和渗油。

其尺寸见JB/IQ4450—86。

放油孔设计尺寸要大一点,以便放滑动并用M12X1.25~M30X2。

油塞由二个零件组成:

螺塞、皮封油垫。

放油孔要低于箱座底面。

e)吊沟、吊环为起重用的挂钩可参考有关标准。

3.轴承位置

曳引机有两根轴,每个轴两端都装有轴承,箱体是其机架(支承)。

每个轴承都有国的作用点,为了增强刚度,该作用点最好位于箱体壁厚中点附近。

这样设置的结果使受力合理,避免了轴承处过于凸出箱外或箱内,造成结构设计方面的不合理。

1.5箱体设计的对称性

箱体设计成对称结构,美观大方,另外用户对输出轴轴伸方向要求不同,为调头安装方便,也需要设计成对称结构。

由于蜗轮轴上装有曳引轮,两个轴承受力相差很大,这种情况允许选用不同型号即尺寸不同的轴承。

在这种情况下也应按大尺寸轴承将箱体设计成对称结构。

1.曳引机轴的结构设计

2.轴的计算步骤

按传动轴处理确定轴的最小直径用计算准则τ≤[τ]T,设计出一个直径为d的光轴作为被设计轴的最小直径。

τT=T/Wt=(9.55*106P/n)/0.2d3≤[τ]T

d≥=A=25.95

曳引机一般用45号钢,[τ]T=30~40Mpa,A=118~106。

当弯矩相对转矩很小时,[τ]T取大值,A取小值。

当考虑到键槽对强度影响时,直径方向开一个键槽轴的直径应扩大3%,两个键槽扩大7%。

轴的结构设计初步计算出光轴后,要考虑轴承(计算选定)内孔走私、跨距、轴上零件、安装工艺等,将光轴设计成阶梯轴。

在轴的结构设计中要特别重视下列几个问题;

在设计阶梯轴时,要充分考虑加工工艺,要设有退刀槽越程槽;

各处下径最好取标准值;

在几何尺寸的过渡部分不要留有直角,而要用圆弧过度,台阶过度处用椭圆弧联接最好,总之要采取有效有效措施,减少应力集中;

台阶、轴肩、轴环尺寸应采用推荐值;

轴承处的轴户大小要考虑到轴承拆卸;

各轴上零件的周周向用键固定,轴向用轴户和挡板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