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华东师大第九版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语文华东师大第九版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华东师大第九版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
“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同事中相处融洽,亲属中和睦友爱。
”仲弓说:
“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樊迟问仁,孔子说:
“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
“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
“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
‘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
“这话很深刻!
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
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练习题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
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秋水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jīng,通"
径"
)流之大,两涘(sì
)渚(zhǔ)崖之间,不辩(通“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ná
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
i)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译文】秋天的河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河神欣然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朝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乎河伯转变了原先欣然自得的面貌,抬头仰视海洋对着海神若感叹道:
“俗话有这样一种说法:
‘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呀。
并且我曾听说过仲尼的学问少,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
如今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垠,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面前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海神说:
“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
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
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
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
一年四季,都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有知觉。
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
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
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
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
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
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
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
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
一、本文揭示了什么道理?
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
主要揭示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
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不要囿于个人的见闻,而故步自封;
要保持谦虚的美德;
人贵有自知之明;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知耻而近乎勇;
自大是由于无知。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等。
这些道理能够启示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
二、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整篇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
哲理与形象的结合,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
三、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点。
本文比喻,层见叠出。
一连用了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本文援譬设喻往往连类生发。
如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豪末之在于马体这样连类的比喻将其要阐发的哲理论述得十分清楚。
报任安书
【原文】少卿足下:
曩(nǎng)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虽罢驽(nú
),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谁与语。
谚曰:
“谁为(wè
i)为(wé
i)之?
孰令听之?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1]。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
爱施者,仁之端也;
取予者,义之表也;
耻辱者,勇之决也;
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cǎn)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
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
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jù
n)哉!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gǔ)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
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qiān)旗之功;
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tà
)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嗟乎!
如仆尚何言哉!
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xià
n)。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3]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4]
【译文】少卿足下:
从前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用谨慎的态度在待人接物上,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十分恳切诚挚,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
我是不敢这样做的。
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
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
俗话说:
"
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