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6954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XXXX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七号平峒采煤方法改造

(二)、项目承担单位:

XXXX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工作范围及起止时间

(一)、项目工作范围

完成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井巷工程布置和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设备布置与安装。

(二)、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预计于2006年9月30日竣工。

三、项目立项依据,以往工作分析

(一)、项目立项依据:

1、原自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的《XXXX县XX煤矿七号平峒生产地质报告》(精查)、《XXXX县XX煤矿七号井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2、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XX投函[2002]304号“关于XX市XX煤炭有限公司七号平硐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3、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规发[2002]212号“关于XX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七号平峒技术改造立项的批复”;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2001]《煤矿救护规程》;

5、国家其它现行有关煤炭工业建议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组织申报2005年度矿产资源保护项目经费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补助经费的通知》

7、XX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XX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05年度矿产资源保护项目经费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补助经费的通知》的通知”

(二)、以往工作分析

七号平硐1986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平硐开拓,1992年进行了年产30万t/a规模的扩建工程,矿井现生产规模为3O万t/a。

经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以及自治区经贸委批准,矿井目前正在进行45万t/a的技术改造。

七号平硐建成投产后,一直在煤层厚度为14米左右的A5煤层开采,采煤方法为滑移顶梁放顶煤采煤法和巷柱高落式采煤法。

喇嘛庙河以西的A5煤层即将回采结束。

现将进入A3煤层开采,A3煤层厚度只有6---7米,顶板极易垮落,如在用巷柱高落式采煤法回采,采区回采率只能达到20%左右,且不利于安全生产,有必要进行矿井的采煤方法技术改造工作。

四、项目类型:

该项目为新开项目,但主要井巷工程和部分设备均使用原有工程和设备。

本次只需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和购置安装综采放顶煤支架、前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煤机、转载机、顺槽皮带运输机等设备。

五、项目实施意义、目标和任务

(一)、项目实施意义

七号平峒原用巷柱高落式采煤方法采区回采率仅为30%左右,且存在采空区(老塘)通风、空顶作业等诸多的安全隐患,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安全生产。

采煤方法改革后,不仅可以提高采区回采率,而且还可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因此,实施该项目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

1、采区回采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75%。

2、矿井生产能力由目前的30万吨/a,提高到60万吨/a。

3、全员工效由1.9吨/工日提高到6吨/工日。

4、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安全生产。

六、技术路线、方法、工作标准和实施方案。

(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交通位置:

XXXX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七号平峒位位于XX市西南58Km处,地理坐标:

东经84°

20´

29"

-84°

22´

25"

北纬44°

33"

-44°

58"

矿区北距乌伊公路28Km,有柏油公路直达矿区,交通方便。

地形地貌:

XX矿区位于天山北麓低山丘陵地带.整个矿区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地貌景观,井田位于矿区中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高程1400m以上,相对高差100m左右。

河流:

矿区东部有XX河,河谷宽达100m,水面宽达10-15m,7~8月流量最大,流量为27.2-29.3m3/s,3~4月为枯水期,流量为2.24-2.27m3/s,年平均流量9.14m3/s,历年最大流量487m3/s.最小流量0.35m3/s.年径流量2.89亿m3。

井田中部有喇嘛庙河穿过井田,流量仅为0.08-0.13m3/s,是矿区附近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

此外,在矿区中部,南北大沟尚有泉水汇集的东西向小溪,,流量0.006-0.025m3/s。

气象及地震情况:

矿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6~8月气温最高.最高极端气温达395"

C.12月至次年2月气温最低.最低极端气温为335℃。

日温差最大可达30T2,平均13"

C。

雨季为6~8月,常伴有暴雨夹冰雹,年平均降水量为2456m达4262ml,年平均蒸发量为18365mm结冻期为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约15m,平均积雪厚度500mm.4月份开始解冻。

矿区处于博洛地震带上,据XX地震局资料,1930年0年的60年间矿区及相领矿区共发生大于NSI7级以上的中强震12欢,其中大于NS6级以上5次+NS7级以上地震1次,震中位置距矿区不超过75km,属地震多发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网》(GBl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区内工业以煤矿为主,年总产煤量30余万吨,矿医东部XX河上游建有XX水电站和火力发电厂,是XX市主要电力基地,总装机容量1.26万千瓦.矿区南部高山地带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以红松、云杉为主,是良好的建筑及坑木用材。

矿区粮、油、蔬菜主要靠XX市供应。

矿区内矿井:

七号平峒:

1986年投产,年产15万吨,平峒开拓,现开采A3煤层,开采水平为1434-1542m,矿井采煤方法当前采用品字形巷柱式采煤法和滑移顶粱放顶煤采煤法。

五号平峒:

1976年投产,平峒开拓,现开采A5、A3煤层,开采水平1542m以上,采煤方法采用品字形巷柱式采煤法。

一号斜井:

位于七号平峒井田范圈内,1965年投产,斜井开拓,年产3万t.开采水平1430-1477m,1976年因采空区与地表塌通,漏风产重,采空区煤炭自燃发火无法控制面停产,现地下潜流将井巷淹没.水从斜井口流出。

夹皮沟一号平峒位于七号平峒井田西侧,1965年建井,主要开采A3、A5煤层,采空区煤炭自燃发火引起瓦斯爆炸,于1984年停产。

对七号平峒技术改造没有影响。

三号井:

1964年建井,平峒开拓.开采矿区向斜北翼B组煤,对七号平峒技术改造没有影响。

水源:

矿井供水水源取自七号平峒西南约24km的喇嘛庙河河床内,取水方式为巷道取水结台截水坝。

电源:

煤矿的工作电源取自距煤矿7.8km处的红山火电厂,火电厂装机容量2×

3000kW,升压站主变压器为2×

4000kVA,电压6.3kV,该火电厂通过XX电网与XX主网联网。

煤矿的备用电源取自相距7.2km处的一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

3000kW,该水电站与红山火电厂联网并通过XX电网与XX主网联网。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XX煤矿位于天山摺皱带北缘西段的山前拗陷地带,矿区主体构造为XX向斜,向斜南翼平缓,有波状起伏现象,倾角5°

-20°

,北翼陡立,倾角50°

-60°

,主体构造西南部和东北部有次一级短轴背、向斜及鼻状构造.矿区断层有F1,F2,F3,F4。

井田位于XX向斜南翼中偏西部位位,呈北东向倾斜的单斜构造,无较大起伏和断裂,产状变化不大,在Ⅻ线至Ⅴ线之间,地层倾角变陡{55°

-38°

},为夹皮沟箱状构造南翼,此构造向东逐渐消失。

井田所见地层有下侏罗统八道弯组{J1b}、三工河组{J1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地层,现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1.下侏罗统八道弯组{J1b}

本组地层主要分布在XX向斜两翼,是井田主要含煤组段,为一套河流相、河漫相、湖沼相以及泥炭沼泽相沉积。

下部以细砾岩、砂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上部以细碎屑岩为主,即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砾岩、炭质泥岩及煤层,为八道湾组主要含煤段,共含煤11层,地层厚239一274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

本组地层主要出露在向斜两翼及西南部小背斜轴部,为一套深水湖相为主的细碎屑岩沉积,岩相稳定,岩性单一,颜色分明,是上覆西山窑组与下伏八道湾组明显的分组标志,总厚87.6一264.34米,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为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夹泥岩、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互层,间夹薄层菱铁矿,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上段为黄绿色、灰黑色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局部夹砂砾岩,炭质泥岩及煤线,地层厚约6O米,与下段连续沉积。

3、中侏罗统西山窑{J2x}

该组主要分布在向斜轴部两侧。

由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砂岩、砾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以中上部一层砂砾岩或细砂岩,将本组为分上含煤段和下不含煤段。

下不含煤段主要由黄绿色、灰绿色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中一粗砂岩薄层组成的浅湖相一河流相沉积,在向斜南翼上部夹2—3层不稳定劣质煤,地层厚67.10一88.02米,向斜北翼地层中砂体层数增多,厚度增大;

不含煤层,地层厚60-90米,与下伏层整合接触。

上含煤段为西山窑组主要含煤段,向斜南翼岩性以灰白色泥岩以及薄层菱铁矿、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低部以砂岩体较厚、层数较多为特征,含煤6—12层(B1-B6),地层厚度82.85-139.05米,向斜北翼由两个不明显的沉积旋回组成,岩性以砾岩、砂砾岩夹粉砂岩、砂质泥岩,含煤1—2层,地层厚99.6—104.5米。

与不含煤段连续沉积。

4、中侏罗统头屯河组{J2t}

该组分布于向斜核部,其岩性、岩相与区域地层一致,据上下岩石色调和粗细的不同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以粗碎屑岩为主、为灰黄色砂岩、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及菱铁矿。

向斜南翼厚149.60-190.46米;

北翼厚112米左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上段以细碎屑岩为主,灰绿、黄绿、紫色泥质砂岩及灰色泥岩夹砾岩,含砂砾岩夹煤线。

底部为黄色粉砂岩夹粗砂岩、砾岩,向斜南翼厚102—295米,北翼厚80余米,与下段连续沉积。

二、井田构造

七号平峒井田位于XX市XX向斜南翼中偏西部位,含煤地层走向沿南东一北西方向展布,主要为北东向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范围内构造简单,无较大起伏和断裂。

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变化不大,倾角8°

-11°

左右,均属缓倾斜范畴。

三、水文地质

井田内共有5个含水段与1个隔水段,叙述如下:

l、八道湾组含水段(I含水段)以砾、砂质岩层为卡,成层较好,孔隙、裂膝较发育,总厚239~-252m,其中含水屋厚20.33~110.69m水头高度4.29~22.3lm,孔口最大流量0.1999L/s,单位涌水量0.0015~0.0092L/sm,渗透系数0.0052~0.033m/d,为弱富水段,该含水段接近地表部分风化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厚约30m,分布在喇嘛庙的砂砾岩下,泉流量达1.35~7.43L/s,为中等富水含水层,含水层下部底界有较厚的泥质粉砂岩及泥岩层,隔离了下覆三叠系含水层.构成了良好的承压水储备条件。

2、二上河组泥岩、柑砂岩层隔水层(11隔水段)隔水层厚88~256m,富水性差,单位涌水量仅为0.00271L/sm.基本隔绝了垂直入渗水向八道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