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潮汕古语对联word范文模板 2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推荐潮汕古语对联word范文模板 2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推荐潮汕古语对联word范文模板 2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
潮汕对联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
“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达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
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它始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培植吕氏势力。
老臣周勃、陈平趁吕后病亡,一举勘平“诸吕之乱”,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桓登基,称汉文帝,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日。
汉文帝为要万民同庆,便把这天定为元宵节(正月又称元月,“宵”同“夜”,故也称元夜、元夕)。
因为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日称上元,七月十五日称中元,十月十五日称下元,所以元宵又称上元节
潮汕的元宵节,在传统节日中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
旧俗的游神赛会都集中在元宵前后进行,活动时间长、项目多,民俗文化色彩更为浓烈。
改革开放之后,各地政府倡导在这段时间开展各种健康的迎春文化活动和对内对外的联谊活动,使这个节日更具时代色彩。
赏灯
潮汕俗语曰:
“一年一度元宵明。
”这一天,明月皎洁,高悬碧空,而人间万家灯火、金碧辉煌,真可谓天上人间,惧成灯火世界了。
元宵节在潮汕人眼里,地位只稍亚于春节。
敌此,从十三日起;
便已经开始准备过节了。
例如,海丰人在十三日便开始“搭灯棚”了。
这天,街头卖灯笼的,将各式各棒的灯笼高高悬挂,供人观赏选购,而且神庙和宗祠里都挂着很多花灯。
小孩子更显得兴奋异常,在那里敲锣打鼓“开灯”。
普通人家要备很多茶点请亲戚来吃喝,这叫做“喝灯茶”。
即使没人邀请,但只要你有雅兴,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
掷弥勒佛
元宵夜,潮州府城的街巷拐角的一些比较空旷的地方,搭起一个个以竹竿做骨架,下面插满榕树枝叶、张灯结彩的彩棚。
棚子里面塑有一尊大弥勒佛,肥头胖脑,长耳垂肩,裸着大腹便便的上身,似坐似卧,笑容可掬。
在弥勒佛身上放着一些潮州浮洋出产的泥塑彩娃。
棚主放过了喜炮之后,掷弥勒佛活动就开始了。
人们在距离弥勒佛一丈多远的竹栏外,用铜钱瞄准那些彩娃,使劲掷去。
,如果彩娃被击中,即为中彩,棚主将破击中的彩娃拿起用红纸包了赠送给中彩者作为纪念。
有时击者的劲太大了,击碎了彩娃,棚主会重新拿一个补上。
在一些较难击中的部位,如头顶、耳朵、鼻尖等,则是中一赠三。
这彩
娃俗称为“喜童”。
人们认为:
击中了,来年定能早得贵子早发财。
故此,那些刚当新郎的小伙、刚娶儿媳妇的公公,由于抱子孙心切,即使投几百次也在所不惜,一经击中棚主和围观者即喝彩道贺。
清明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另外还有很多以“清明”为题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
扫墓
扫墓,又叫祭墓,即在墓前祭祀祖先,以示对祖先的追思和尊敬。
秦以前已有祭墓之事,但不在清明。
至唐代,清明扫墓开始盛行,唐玄宗曾明确规定允许百姓寒食时扫墓。
宋代则规定从寒食到清明祭扫坟墓3日。
潮汕各地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
扫墓,潮人俗称为“挂纸”。
称“挂纸”,是因为清明扫墓时,“松楸丘陇间遍悬楮钱”(清乾隆《揭阳县志》)。
为与冬至扫墓有别,清明扫墓就叫为“挂春纸”,而冬至扫墓则称为“挂冬纸”。
潮人清明扫墓都在节前三天至节后三天进行,提前或拖后都被视为对亡人的不敬。
人到墓地时,先将墓前、墓身杂草拔除,填土整坟,打扫干净。
然后刷新墓碑字,除先人名字用绿色油刷外,其余的字都用红色油涂写。
祭祀将毕时,就要压纸镪,分别压于碑顶和坟身上。
如果是去年清明节后才修的新坟,碑石顶端要压下十二张宴币,若为闰月则压下十三张,作为给亡人阴间花费之用。
坟身上也要压上五至七层纸镪。
今年压多宽,明年就多宽,不能扩大和缩小,据说这是死者还“地租”的范围。
如果是去年新修的坟今年扫墓就称作为“新社”,要压红白纸镪,以后每年压的便用白纸条。
扫墓的供品,一定要有烫熟的蚶,吃了蚶,蚶壳压纸镪,意为留给祖宗当钱用。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草木长出嫩芽,满目葱翠,一派生机,人们便借上山扫墓之机,三五成群到野外去游玩踏青。
踏青郊游原为古俗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主要活动项目,后来人们将这一活动挪在清明日。
此民间习俗自古就有,《岁华记丽谱》曾提及:
“郡人踏青游赏,散在四郊。
”魏晋时,每到“上巳节”,人们便到风景区或溪水之畔嬉乐,带着春食、春酒,或席地野餐,或在河边“曲水流觞”相与为乐。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此是杜甫笔下长安城郊曲江风景区游人踏青的盛景。
至宋代,踏青之风更盛。
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宋都汴京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盛况。
潮汕古俗三月三日也有踏青之俗,这在方志中有所记载。
清乾隆《南澳志》称:
“(三月三日)士大夫携酒遨游山水之间,谓之‘踏青’,犹兰亭修禊事也。
”清嘉庆《澄海县志》云:
“(三月)三日郊游,谓之‘踏青’。
”清光绪《潮阳县志》说:
“‘上巳’,士民登山踏青,修兰亭禊事。
”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粽子
世代相沿,端午吃粽子,在潮州也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习俗。
潮州粽球的做法是用竹叶包糯米,配以精肉、虾米、香菇及香料,也有用糯米佐以白糖瓜丁、豆沙泥或绿豆的,放在沸汤中煮熟,名为“角粽”。
唐时就有“家家粽子白莹如玉”之句。
汕头老妈宫的粽球更是驰名中外。
至于民间,俗语所说的“未吃粽,破裘未甘放”则是说明时届端午,就标志着署天的来临。
包粽的来历,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公元35-55年),长沙欧回,曾遇见一个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曾做些官职)对他说:
“你们给我的祭礼很好,可是每次祭祀的东西,大多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祭礼时请你们把祭品用艾叶扎,并以五色丝线来缠捆后放入江中,蛟龙最怕这些东西,才免被它们偷吃了”。
此后,人们都用艾叶裹黍米做成角黍,因其“角尖”象棕榈叶心之形,故此叫做“粽子”。
由此可见,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不完全是什么封建迷信活动。
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潮人喜爱的一项活动。
潮人赛龙舟活动历史悠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
“(五月五日)
水乡竞渡,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
”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便有赛龙舟的习俗。
在潮汕,有一种关于竞渡的迷信说法,就是在某一溪涧,如果经常有人在那里淹死,人们便认为那是“水浸鬼”作怪。
所以竞渡时,就请龙舟到那里划来划去数次,名曰“洗溪”。
这样“水浸鬼”自然害怕而逃走了。
潮汕龙舟竞渡前龙舟手要斋戒,要分别把龙舟划到他们所奉祀的神庙(通常为妈祖庙)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以祈神明庇佑平安,旗开得胜,夺头标(过去各村各姓为了夺头标甚至酿成械斗,可见头标之重要)。
比赛时夺标点设在一只五肚船上,上插绫缎彩标。
参赛夺标的龙舟各在起点待发。
当神庙前鞭炮一响,龙舟便闻声起鼓,健儿们奋臂划浆,力争上游。
锣鼓手统率全船,划浆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方向。
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浆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都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雾在江面飞奔,十分壮观。
中秋节
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
有俗谚说:
“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就在女人“拜月娘”时,男人们便约上几位好友,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摆上工夫茶具,煮水冲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
烧塔、燃烟堆
潮汕的中秋节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烧塔和燃烟堆。
往往由村中小孩拾瓦片、砖头,然后送到晒谷场上,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东西砌成塔,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塔内的东西引燃。
这时孩子们最为激动,欢呼雀跃,并且不时地撒上一把盐,噼哩啪啦,十分壮观。
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柴块分别在村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堆成堆,拜月结束后点燃,火焰冲天。
此时天上明月朗朗,地上烟堆点点,煞是好看。
赏月
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潮人谓拜月为拜月娘。
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
篇二:
潮汕话
狗离唔亏(开)东施路
狗总要吃屎,故离不开厕所。
妖(饿)鸡(唔畏)棰妖人勿面皮
饥饿比挨打和丢脸更难熬。
离父离母惨过台
骨肉离散惨难言。
痴哥外妈惜外孙
过去内外差别较大。
鸡糟无隔夜厚稳
以蚯蚓都被吃掉,喻好物无剩。
鸡啼有猛慢-天光都烧同
自然规律不以意志为转移。
鸟家枝毛也象烧
以鸟毛多温暖喻多个亲人增力量。
鸟飞哙落毛-人行有脚迹
若爱人不知,除非已没为。
姑惜孙(侄)同姓
骨肉之情更亲。
蟹无脚卖行
以螃蟹喻没有手下行不通。
蟹有殿怕-人有硕憨
蟹有老嫩,人有精愚。
蛤婆好食路上跳
潮汕人不吃蝦蟆,过去路上很多。
蛇无头卖伸
如通用俗语:
蛇无头不行。
木虱咬生人
生人的血不会喝厌,喻欺侮新来的。
蛟龙唔是池底物-明珠做有涂底埋
是金子定会闪光。
松杉烧隔(不和)—直住死
杉可做木料,故直先斩。
鱼无网大-网无溪阔
任何事物都有大小之分。
鱼头甲鱼尾
总要搭配,很少都是好的。
龙蛇烧斗-害死鱼虾
无辜受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卖畏天卖畏地也着畏胶已
良心过不去
隔夜皇帝—无权无势
皇帝是昨夜在戏台上做的。
哙生头卖生尾生在镇中无结果
过去家用长子,老人又惜细仔,故不大不小的儿子吃亏。
哙人是卖人个阿奴
什么都会的人,当懒汉的奴仆。
虎狼无食胶已仔
狼虎虽恶,不伤其子。
择(捡)着钱衰到糜
贪小便宜定吃大亏。
狼性哙改老虎好做枕头
豺狼难改本性。
牛角唔尖唔过岭
黄牛角尖能爬山,喻有勇气。
牛马有料人无料
人发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