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675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

《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考试Word格式.docx

基于特定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同意或授权,为支配,管理,调控该政治共同体内部和对外的公共事物,而物化于法定的公共组织及其组成部分的职权关系中的一种公共权威力量。

10、政策终结:

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工具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11、政策论证:

指政策方案的论证以有利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

12、政策执行偏差:

指执行者子啊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13、政策监控:

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进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检查,督促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

总结:

14: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15、公共政策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政治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之一。

16、建制化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表现在:

A,学会的成立以及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B,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C,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7、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18、公共政策产生所具备的三个核心要素:

a,公共问题的形成,b,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9、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

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和执政党决策5个基本类型。

20、人大有四大职权:

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和决定权

21、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

22、总统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

7票反对,1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

23、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桥梁和纽带。

24、政策的社会本质:

公共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25、公共政策基本特征:

a,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B,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C,突然与应然的统一。

D,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26、政策系统:

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

27、公共政策主体:

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监控的行为者。

A,直接主体:

行政机关,代议机关,司法机关B,间接主体

28、政策支持系统:

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

29、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a地理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法治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e国际环境

30、政策运行的一般步骤:

a利益输入,b利益综合c政策形成d政策发布e政策执行f政策反馈

31、公共利益的两个层次:

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

利益实现的程度

(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而非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32、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7种途径:

A以国家主权者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策某些重大问题,直接行使个人权力

B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方式选择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或者代表参与政策过程,是决策发生实质性变化,间接行使个人权力

C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方式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决策议程

D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决策过程

E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

F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的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一次影响政策结果

G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或以个人的社会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33、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

34、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佳或规范最适模型

35、埃奇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36、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奥斯卡和帕累托

37、美国托马斯·

戴伊通过对前辈学者的精英理论的梳理,在与多元主义的论辩中,概括总结出一组精英主义政策过程理论的模型

38、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a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b问题的察觉c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性d团体或组织活动e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39、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关联性与公共性;

客观性与主观性;

历史性与动态性

40、公共问题常见的主体:

政府部门,政治人物,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公民和社会团体

41、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议程,系统议程,政府议程

4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案档机制与过程。

42、政策目标的三大特征:

问题的针对性;

未来的预期性;

多目的元;

43、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公平,效率,自由,安全

44、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a它能为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b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45、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实事求是;

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46、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紧扣政策目标;

规划多重方案;

方案彼此独立;

方案要有创新;

方案切实可行。

47、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a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b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c发挥决策者的决断作用,d,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48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是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49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特点是,目标的导向性;

内容的务实性;

行为的能动性;

手段的权威性

50、过程模型是有美国学者史密斯提出的

51、政策执行者是是政策执行的主体

52、政策执行机关特点:

执行性;

服务性;

权威性;

法制性

53、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

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

54、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执行者因素;

资源因素;

工具因素;

环境因素

53、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财务资源;

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

权威资源;

制度资源

54、政策对象的特点:

规定性,受动性,主观差异性

55、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p366

5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a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b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c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d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e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与创新

57、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a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心的重要手段,b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策略,c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d是重新配置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e是构建良好的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f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58、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a政策信息、资料不公开,使外部评估困难重重。

B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不重视和不配合。

C政策目标的多样化与政治化。

D政策的沉淀成本。

E政策评估方式,方法

和规范不完整。

F政策评估缺乏经费支持。

G政策加过衡量困难

59、政策稳定的意义。

积极意义:

a,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b,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和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成效,c,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d,有利于降低成本

消极意义:

过分注重稳定的政策可能使其趋于保守,导致政策僵化。

60、政策变动的类型:

按照变动的形式可以分为替代,合并,分解,废止和创新

61,政策变动的模型,周期型,Z字型,学习型

62、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分解,政策合并,政策缩减

63、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

功能,组织,政策,工具

64顺利完成政策终结需要注意的方面:

a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B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C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D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E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F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65、上来下去模型的根本诉求是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66、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公共事业管理考试

1、事业:

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关的体系。

2、从理论上讲,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和企业事务的概念与事务的概念相关,而事务的概念与物品的概念相关。

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3、公共事业:

就是社会的一些组织和部门为满足社会群体需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从事准公共事务,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

4、公共事业的特征:

准公共性,非营利性

5、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

非政府性,服务性,沟通性,非营利性,自主性,专业性

6、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分别是对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和企业事务的管理

7、公共事业管理:

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的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

8.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

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9、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

A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b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

C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D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

E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F应付紧急事件

10、公共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

a非营利性b沟通性c低成本d创新性,e开放性

11、公共事业领导权力:

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基础或者基础性权力有五种:

合法性,惩罚性,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

前三种权力属于职务权力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

后两种权力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12、公共事业领导素质的基本内容:

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包括:

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等。

13、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2使决策更加合理。

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

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自觉的遵守各种社会规范。

14、提高公共事业管路沟通效果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