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词三首二教学案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语文必修3词三首二教学案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词三首二教学案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
宋嘉�v二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
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
出狱后贬黄州。
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
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作品:
《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
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湖海平生豪气――张孝祥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
曾因触犯秦桧,被下狱。
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
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
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
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
诗集《于湖集》,词集《于湖词》。
挑灯看剑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
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
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
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
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
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腚辛⒓闯霰�的计划,又被罢官。
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名作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背景回放《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以后常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六州歌头》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
宋孝宗赵�Y继承皇位后,于隆兴元年(1163),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
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
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的投降和约。
次年冬,和议成。
这时候,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六州歌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陈述策略,不被采纳。
42岁被贬乡居,20多年后,韩�腚邪殉殖�政,企图用北伐中原之事来钓誉固位,起用辛弃疾,让他在抗金前线镇江当知府,辛弃疾一心雪耻复国,初到镇江就积极为北伐作准备,而韩�腚幸换锒�政治腐败,急于事功,辛弃疾对于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由此作《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相关知识豪放词派豪放词派,宋词两大派别之一,以其词风飘逸豪放而得名。
其词派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大不相同,所以,被正统的婉约派视为“异军”和“别派”。
这个派别由苏轼开创(苏词清放),辛弃疾完成(辛词雄放),还有黄庭坚、晁补之、陆游等。
苏辛都认为,词应当从“樽前”“花间”走出来,与诗一样去反映社会生活,要达到“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这些,对中国后来的诗词创作都影响极大。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故垒(lěi)
(2)樯橹(qiá
n��lǔ)(3)还酹(lè
i)(4)洙泗(zhūsì
)(5)笳鼓(jiā)(6)埃蠹(dù
)(7)烽燧(suì
)(8)霓旌(jīn��)(9)填膺(yīn��)(10)舞榭歌台(xiè
)(11)可堪(kān)(12)狼居胥(xū)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
(1)劲霜风劲jì
n��劲头jì
n
(2)冠冠盖��uān夺冠��uà
n2.语境辨析法(3)《宝岛一村》是一幅宏大的卷(juà
n)轴,时间跨度近60年,从三户人家两代人散射出去,卷(juǎn)起时代的风云与不测。
(4)走在狭长幽深的巷(xià
ng)陌,脚步声声叩响湿漉漉的石板,就如同叩问一个古老的神话,雨中朦胧的凤凰,有谁能够读尽她的神秘与传奇?
红砂石铺就的巷(hà
ng)道,干净而整齐,石板上的小凹坑积着浅浅的雨水。
二、词语解释1.风流人物:
杰出的人,英雄。
2.纶巾:
青丝头巾。
3.樯橹:
樯,桅杆;
橹,摇船前进的工具。
这里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4.华发:
白发。
5.莽然:
苍莽,广远的样子。
6.黯销凝:
伤感出神。
7.洙泗:
洙水和泗水。
8.区脱:
匈奴语。
土堡。
后泛指边境哨所。
9.骑火:
骑兵所持的火把。
10.空埃蠹:
白白地积满灰尘,生出蛀虫。
11.纷驰骛:
乱纷纷奔走。
12.中原遗老:
中原沦陷区的百姓。
1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指英雄的业绩。
14.气吞万里:
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之外的强敌,形容气概非凡。
15.可堪:
不可堪,不能忍受。
16.凭谁问:
烦劳,请求。
三、名句默写1. ,浪淘尽、 。
2. ,惊涛拍岸, 。
江山如画, !
3. ,谈笑间, 。
4.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
5.看名王宵猎, 。
6.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8.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9.凭谁问:
, ?
答案:
1.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4.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5.骑火一川明 6.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7.人道寄奴曾住 8.金戈铁马9.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明大意]《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表现了词人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词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壮志难酬的感叹。
《六州歌头》词人眺望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区满目凄凉,金兵骄纵猖獗,作者为此感到无奈与痛苦,并痛惜中原沦丧,同情中原人民,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投降政策,抒写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全篇借古言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表现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他对南宋屈膝媚敌、腐败无能的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不满,对韩�腚屑庇诙越鹩帽�而不作充分准备、企图侥幸取胜的草率行动深怀忧虑。
[理脉络] 念奴娇 赤壁怀古所见大江 浪淘乱石 惊涛→风流人物多少豪杰所想公瑾雄姿英发自己早生华发�D→仰慕英雄壮志难酬《念奴娇 赤壁怀古》1.苏轼在词中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有何目的?
答:
参考答案:
苏轼在词中刻画了周瑜这个年轻有为、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目的是使读者联想到作者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乱”“惊”“拍”“卷”“雪”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你对全词的理解,分析其好在哪里。
“乱”写出山石的高低错落,“惊”写出巨浪的声势,“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雪”写出波涛的色彩。
寥寥数语,绘形绘声绘色,蔚为壮观。
景物的描写也描绘了作者激荡的心情。
《六州歌头》3.“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写了怎样的景象?
写淮河对岸敌势的骄纵猖狂。
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地,已变为游牧之乡。
帐幕遍野,日夕吆喝着成群的牛羊回栏。
金兵的哨所纵横,防备严密。
这与宋朝边境的死气沉沉、萧条、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出作者深深的忧虑、无奈而又痛心疾首的感情。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4.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中的“觅”字换成“见”字好不好?
不好。
“觅”字是说作者到处寻找孙权,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和向往,主观色彩十分强烈。
“见”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本词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
对比目的作用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①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②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③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④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念奴娇 赤壁怀古》1.烘托和映衬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借众多“豪杰”来烘托周瑜。
词中有两种映衬:
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2.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如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下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最后“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六州歌头》全词感愤时事,即席赋词,慷慨悲壮,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也很高,是千古名篇。
作者多用三言、四言短句,构成激越紧张的繁音促节,声情激壮;
其次,词语委婉含蓄,讽刺有力,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悲凉气氛。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的内容之外,全属用典。
第一个是孙权曾迁都京口的故事。
京口一度作为吴国的都城,是在孙权称帝后才发展起来的,作者借此追怀孙权建立的赫赫功业,寓意能抗敌守土的英雄今日没有了。
第二个是幼时曾在京口一带放过牛,后来两次率军北伐并一举平定桓玄叛乱,建立南朝的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借以表达人民包括作者对进行北伐、收复中原的热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