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613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doc

云南中医学院

教案

类别 日校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层次本科

班级06、07食品科学与工程班

课程食品生物化学

教研室功能教研室

教师马雅鸽

授课时间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1月3日

教务处印制

填写说明:

请各任课教师按说明认真填写教案中各项目

1.“类别”指日校、成教等。

2.“专业”指中医、中药、制药、市场营销等。

3.“层次”指研究生、本科、专科等。

4.“班级”指所授课对象的班级。

5.“课程”指所授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如:

中医内科、西医外科等。

6.“教师”指任课教师的姓名、职称等。

7.“教学课题”指所授课程中的病名,如:

胃脘痛、小儿疳积等。

8.“授课时数”为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

9.“授课章节”指此次教学任务所涉及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10.“教学目的要求”指此次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11.“重点难点”指该次教学中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

12.“教学手段”指授课时运用口授、幻灯、多媒体、板书等方法。

13.“教学主要方法和步骤”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如讲解、课

堂讨论等。

14.“课后小结”指授课后对授课内容所做的综述。

15.“课后作业或思考”指课后要求学生思考、复习的内容。

16.“备注”指表中未列出但需要补充的内容。

教案

教学课题

绪论

授课时数

3

课程章节

绪论

教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2、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概念特点,生物化学与食品的关系。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交待学习内容,展现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了解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

第一节研究意义和重要性

1、生物化学是非常有趣的学科

2、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第二节发展简史

1、静态生化

2、动态生化

3、分子生物化学

第三节研究内容及学科交叉

1、研究内容及范围

2、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生物化学与普通化学的区别

第四节生物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

第五节学习方法及内容简介

课后小结

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展现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

课后作业

或思考

1、举例说明生物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

2、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郭志均,食品生物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备注

教案

教学课题

蛋白质化学

授课时数

3

课程章节

第一章

第一、二节

教学

目的要求

1、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了解蛋白质的分类。

2、掌握氨基酸的理化性质,掌握肽键的形成过程。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蛋白质的基本概念,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肽链的形成过程。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分类

1、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分类: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2、肽

肽键

多肽链的形成及其方向性

生物活性肽

3、蛋白质的分类

课后小结

对肽键的形成过程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

或思考

1、识记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的名称及三字缩写。

2、试述肽键的形成过程。

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郭志均,食品生物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备注

教案

教学课题

核酸的化学

授课时数

3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第一、二节

教学

目的要求

1、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式

2、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蛋白质的基本概念,掌握的结构组成和每级结构的特点。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的非共价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课后小结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特点。

课后作业

或思考

1、对比蛋白质二、三、四级结构的特点?

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郭志均,食品生物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备注

教案

教学课题

蛋白质化学

授课时数

3

课程章节

第一章

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要求

1、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

2、掌握蛋白质一二级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掌握理化性质,并能根据其性质,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重点

难点

掌握蛋白质一二级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掌握理化性质,并能根据其性质,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蛋白质的沉淀

5、蛋白质的变性

6、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7、蛋白质分离纯化

8、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

课后小结

总结蛋白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或思考

1、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课本课后第2题。

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郭志均,食品生物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备注

教案

教学课题

核酸的化学

授课时数

3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第一、二节

教学

目的要求

1、了解核酸的概念、核酸研究现状、核酸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2、掌握的组成成分。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核酸的概念、核酸研究现状、核酸的分类、分布及功能;掌握的组成成分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

第一节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

1、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

2、核酸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第二节核酸的组成成分

1、核糖和脱氧核糖

2、嘌呤碱和嘧啶碱

3、核苷

4、核苷酸

5、核苷酸衍生物

6、核酸的连接方式

第三节DNA的结构

1、DNA的一级结构

2、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3、DNA的三级结构

课后小结

总结核酸的组成成分

课后作业

或思考

1、简述核酸的组成成分,DNA的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郭志均,食品生物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备注

教案

教学课题

核酸的化学

授课时数

3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第四、五、六、七节

教学

目的要求

1、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核酸的测序

2、掌握tRNA、rRNA、mRNA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核酸的理化性质。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tRNA、rRNA、mR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核酸的理化性质。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

第四节DNA和基因组

1、DNA与基因

2、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3、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第五节RNA的结构与功能

1、tRNA的结构与功能

2、rRNA的结构与功能

3、mRNA的结构与功能

4、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

第六节核酸性质

1、核酸的紫外吸收、显色反应性质

2、核酸结构的稳定性

3、核酸的变性

4、核酸的复性

第七节核酸的序列测定

课后小结

总结对比tRNA、rRNA、mRNA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课后作业

或思考

1、对比说明三种重要RNA的结构与功能。

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郭志均,食品生物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备注

教案

教学课题

授课时数

3

课程章节

第三章

第一、二、三、四、五节

教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酶的概念;酶的分类及命名;酶的专一性。

2、掌握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

第一节酶的概念

第二节酶的分类及命名

第三节酶的化学本质

1、酶的发展史

2、酶的组成

3、酶的辅因子

第四节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与催化作用相关的结构特点

2、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3、同功酶:

第五节酶的专一性

1、酶的专一性

2、关于酶作用专一性的假说

课后小结

总结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课后作业

或思考

1、试述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郭志均,食品生物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备注

教案

教学课题

授课时数

3

课程章节

第三章

第六、七、八节

教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酶的作用机制,及酶的分离纯化与酶活力测定。

2、掌握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酶的作用机制,及酶的分离纯化与酶活力测定;掌握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

第六节酶作用的机制

第七节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1、酶反应速度

2、酶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3、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4、pH值对酶反应的影响

5、反应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6、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7、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8、酶的别构(变构)效应

第八节酶的分离纯化与酶活力测定

1、酶的分离纯化

2、酶活力测定

课后小结

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课后作业

或思考

1、影响酶促反应的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分别如何影响酶促反应的速度?

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罗纪盛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郭志均,食品生物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备注

教案

教学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