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厘米和米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厘米和米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17第
周第18
周第19
周20第
总计
周节次
学期总节数
全册教材分析
项目
教情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
一、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教师还应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百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
(一)”“表内除法
(一)”“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两次,包括“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尺”。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
在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是根据第二册教材中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实现百以内数的竖式计算得以求出结果。
并且实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单元从摸长方形、正方形地砖的边,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数多边形的边,来初步认识多边形。
表内乘法单元是在一年级不相同加数连加的基础上,以相同加数连加为生长点先为认识乘法做准备。
表内除法单元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平均分作为除法的物化形式,在整个单元中都显得十分重要。
“厘米和米”通过实际操作,突出线段的特点;
通过对比不同测量方法,体会“用尺来量更好些”。
“观察物体”以观察为基础,通过提供的场景照片,判断拍摄者的位置;
通过提供的视图画面,判断观察者的方位。
课题研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能够利用百以内加减法的算法来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2、变换。
3、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4、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5、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6、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方法措施
1、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
4、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课时安排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8课时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5课时
三、表内乘法
(一)16课时四、表内除法
(一)14课时
五、厘米和米8课时六、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16课时
5课时七、观察物体
课时8八、期末复习.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
全单元分四个部分:
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
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
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
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建立统一计量单位。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和1米得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
教案首页
课题
认识线段
主备人
贾媛珍
教学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
学习困难预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认识厘米和米,在它们之前,教材安排线段的初步认识。
这样的设计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长度和长度单位一般都需要用相应的线段来表示,线段是建立长度和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
第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质上就是测量相应线段的长度,因而认识线段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
课
标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3、能从生活中找到线段,能够数出一些简单图形中的线段,会画定长的线段。
.
教
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从图形中正确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教具学具准备
毛线绳、直尺绳子、尺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归因分析.
改进措施
教案续页课时)(第
六环节
教学流程
补充修改
时间分配
质疑自学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
这根线是直的吗?
(不是,是弯的)找一找:
这个线有几头?
(两头)(板书)。
请学生齐读。
说明:
这两头也叫两端。
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2、演示绳子变直的过程。
了?
(直了)出示PPT中线段的概念,突出两个端点。
揭示课题PPT
互动探究
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这叫不叫线段?
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这叫不叫线段?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
这是不是线段?
交流展示
请小组来代表来说结果,并且说出你们的理由。
小结:
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是不是直的?
两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
说说从哪个端点在哪里?
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精讲提升
教学画线段。
、说一说:
线段有哪些特点?
(说明:
我们可以根1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2线段。
回顾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
(用PPT演示不同的折法)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
迁移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请学生把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12()集体订正。
题。
6、完成“想想做做”第3.
课堂
练习
设计
达标检测题目
当堂达题号抽测人数达标人数百分比归因分析标反
馈
预估时间
必做完成时间
作业预估时间设计选做完成时间
课题
认识厘米
教材分析
长度和长度单位一般都需要用相应的线段来表示,线段是建立长度概念和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质上就是测量相应线段的长度,因而认识线段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通过观察、量、画等实践活动,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初步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厘米的长度概念1建立
学难点
掌握用米尺量长度的方法
米尺米尺
教学反思
归因分析
教案续页课时)1(第
教学流程
谈话:
小朋友,你知道你的桌面有多长吗?
(不知道。
)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小的测量师”,量一量你的桌老师就把看哪个测量师量得又快又准确,面有多长,这些“小小测量师”的桂冠奖给他,想戴上它吗?
互动探究
量一请大家动动脑筋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桌面的长度。
[学生动手量:
用手量、用笔盒量、用铅笔量┅┅]出示PPT中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更好?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我用手量,桌面大约是8拃长。
)(我用文具盒量,桌面大约是4个文具盒长。
)枝铅笔长。
)(我用铅笔量,桌面大约是5┅┅桌面究竟是多长呢?
怎么大家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PPT出示认识刻度尺,教师边小结边指着米尺放大图刻度下面尺上有许多距离相等的刻度线叫刻度,说:
还写着“厘米”,认识厘米。
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学生明确刻度和厘米的概念。
请用你的刻度尺量一量课本的长度。
“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一说哪种量法对,其他的量法错在哪里?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
红色线段